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感染科新护士夜班独立上班前心理调查及干预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对新护士在感染病科独立上班前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找出她们独立值班前存在的主要心理负担,帮助她们尽快熟悉自己的岗位。方法:对在2017年新入职的护士包括规培护士等12名护士进行问卷式调查分析其岗前存在的心理负担。结论:新护士存在的最大心理包袱是担心自身健康受到威胁及独立值班后应急能力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缺乏,应注重新护士心理素质及专业知识、操作等独立值班前的培训,使其尽快适应感染科护理工作,减少感染科护士的流失。
  【关键词】感染科;新护士;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1
  传染病人是一特殊群体的病人“具有传染的特殊性”除药物治疗外,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和专业的理论操作技能对治疗传染疾病及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体的扩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而高质量的护理需要护理工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掌握护理基本功及隔离和消毒方法,为了解这一特殊职业人群中新护士夜班独立值班前存在的主要心理负担,帮助她们尽快进入角色,我从到感染科暂代护士长期间对12名新护士(包括正在规培的护士) 进行了夜班独立值班前的心理调查,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感染科2017年1月~2017年7月新入职护士12人(包括正在规培的护士),女性,12人,年 龄18~27岁,平均年龄23岁,本科1人,大专7人,中专4人。
  1.2 方法 自行设计新护士入科心理压力调查表,主要内容有:其中第5条理论操作技能包括:技术因素(各种仪器设备的熟练使用,各种职责制度、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的掌握,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隔离防护要求,护理文书的正确书写)
  本调查显示,无论学历是本科还是大专、中专,感染科新入职护士对“担心被病人传染有恐惧感”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专业知识缺乏、理论操作技能欠缺、对心理状况的影响,同时新入职护士心理健康与患者间的沟通问题,专科知识的掌握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对这一护士群体增加重视程度。
  3 干预措施
  3.1 管理者方面
  3.1.1 创造良好的科室工作环境,改善病房的消毒隔离措施,科室院感工作人员加强院感质检力度,本人没有来感染科之前对感染科的相关院感方面知识也缺乏,遇有不懂问题及时请教院感科主任,请求协助解决问题,自己也加强学习,以身作则,给新护士能得以院感知识的学习。入职前新护士要进行体检,必要时接种疫苗。
  3.1.2 对新入职护士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强调标准预防的重要性,消除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偏见及恐惧心理。采用人性化管理,医院管理层对这一护士群体增加重视程度,本院的做法在感染科值夜班的護士值夜班费上比在普通病房值夜班的费用上增加50%,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组织各种兴趣小组,鼓励积极参加活动,在紧张和压力强度大的情况下,工作之余起到舒缓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的效果。
  3.2 培训教学方面
  3.2.1 上岗前一周由护理部教学组统一集中理论授课一周,到科室后指定带教老师,应选择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素质优秀,职业素养崇高的高年资护士[2]。制定新护士培训计划按照新护士培训计划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培训(包括专科及基础)
  3.1.2 注重专科知识理论、专科技能、应急能力培训、传染病理论知识培训,调查结果显示17%新护士担心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因此,护士独立值班前培训要从传染病护理学的基础知识着手,讲授传染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及个人的防护措施、职业暴露防护原则、职业暴露的报告制度。专科技能操作和应急能力的培训:新护士刚从学校毕业出来或者从其他科室轮转规培过来对感染科不熟悉,不了解。存在着适应能力不强,应变意识差经验不足等不利于开展工作的因素[3],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适应快速敏捷地进行抢救的危急场面,顺利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使病人能及时得到救治同时安全保护了自己,从而减轻了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心。
  4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新护士在感染科独立值班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理论和精湛的护理技能,还要具备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心理品质,具备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力。除了自己要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法,采取人性化管理,减少感染科护士的流失,调动护士上夜班的积极性。合理安排带教,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缓解新入职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心理应对能力,为感染科的护理队伍稳步发展准备一个良性循环的后备梯队。
  参考文献院
  邓俊娜.提高护理实习生带教满意度的体会[J].全科护理袁2012,6(2):1432-1433.
  侯景英.住院药房新员工入职带教体会[J].中国当代药师袁2012,19(10):150-151.
  李红玉,郭小荣,鲁玉桂.感染病房护士心理状态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袁 2010,12(5):3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6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