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为了尽量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探讨诱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根据随机原则的相关要求从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诱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表明,100例患者中40例出现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40.00%;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和术中用时、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方式以及术中失血量密切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黄疸症状、血清学蛋白水平、加用布朗吻合、保留幽门以及恶性病灶与胰十二指肠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中用时、手术方式以及术中失血量是诱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和多因素有关,其中术中用时、手术方式以及术中失血量是诱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必须予以重视,尽量减少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预后;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3(c)-007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minimize the occurrence of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nd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induced.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ere random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May 2018.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Results 40 of 100 patients had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40.00%) after pancreatoduodenectomy, and the incidence of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oduodenectom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the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exhaust, the mode of operation and the amount of 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 (P<0.05). Blood pressure, diabetes mellitus, jaundice symptoms, serum protein levels, Brownian anastomosis, pylorus preservation and malignant le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ntraoperative use, operation mod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inducing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oduodenectom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ntraoperative time, surgical methods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is related to multiple factors. Among them, intraoperative time, surgical methods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Clinical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minimize postoperative stomach. The occurrence of an emptying delay.
[Key words]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Prognosis; Risk factors
胰十二指腸切除术是胰腺、十二指肠病变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术中需要将受累及胰腺、邻近的十二指肠以及胆管下段等组织进行切除,然后再重建消化道,手术累及范围比较广且操作复杂,因此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以术后胃排空延迟最为常见且较为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2]。有相关研究发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概率为20%~40%之间,虽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大部分患者不会因此死亡,且经过保守治疗后均可以恢复健康。但若出现围术期风险,包括体内环境发生紊乱以及营养障碍灯等,均会造成一定的损伤,若这种症状持续的时间较长或者被误诊为吻合口机械性梗阻而进行再次手术,导致住院时间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患者家属的精神压力,导致患者出现心理负担和不良情绪,进而对治疗造成更加不好的影响。因此,临床医生们越来关注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胃排空延迟的预防措施。为了尽量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该院随机从2017年1月—2018年5月治疗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原则的相关要求从在该院治疗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满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诊断标准[3]:术后1周无法进食固体食物且同时存在腹胀、呕吐等临床表现,必须给予促排空治疗的患者以及术后3 d仍无胃管拔除指征或者胃管拔除后需重新置管的患者。入组100例患者中含男、女患者分别为55例和45例;患者年龄在40~78岁,平均(56.1±6.1) 岁;术式:SPD(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PPPD(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依次为52例和48例。
1.2 方法
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該院自制的调查表由专人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记录,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可能诱发术后胃排空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患者一般情况、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用时、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式、术后排气时间、年龄、性别、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黄疸、是否发生胰瘘、是否加用布朗吻合、是否保留幽门等。其中胰瘘的诊断则参考国际胰瘘委员会的相关定义,将B级和C级胰瘘定义为临床胰瘘。将资料收集完成后则将患者的数据录入计算机,并建立数据库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定义的胃排空延迟概念,将B级和V级胃排空延迟定义为胃排空延迟,该文所收集的患者均符合临床胃排空延迟,将不同享的临床资料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的概率进行统计和比较。
1.3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通过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诱发术后胃排空发生的危险因素先采取单因素检验,然后再通过Cox回归模型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诱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研究表明,100例患者中40例出现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40.00%;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和术中用时、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方式以及术中失血量密切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黄疸症状、血清学蛋白水平、加用布朗吻合、保留幽门以及恶性病灶与胰十二指肠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见表1。
2.2 诱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中用时、手术方式以及术中失血量是诱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3 讨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临床外科常见的手术方式,一般用于胰腺肿瘤以及十二指肠肿瘤和周围组织肿瘤等消化道肿瘤病变,该手术过程中需要经历多个繁琐的步骤,包括切除病灶和重建消化道等等,该手术在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需要手术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进行操作。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成熟,手术器械和手术设备不断的额推陈出新,大大降低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死亡率,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依然较高。术后胃排空延迟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为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不仅导致患者长时间进食困难,而且还影响患者预后并增加住院时间,给患者的康复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各级医疗机构都是十分重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预防和治疗[4]。术后胃排空延迟是由于胰十二指肠术后出现继发性梗阻进而引起胃排空延迟的一种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在胰十二指肠术后的发生率较高。有文献表明胰十二指肠术后发生胃排空的几率约为20%~40%之间,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造成可极大的影响。
对于该病发生的具体机制,目前临床尚无统一的定论,有学者曾经对此进行了研究,且认为周期性消化间期运动复合波和此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联,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复合波的恢复时间越长,则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就越高,且恢复的越慢。也有专家学者认为是否保留幽门和胃排空延迟的发生与否关系密切,若患者在术中保留了幽门则发生术后胃排空延迟的概率要高于未保留幽门的患者。美国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是否保留幽门和是否发生胃排空延迟之间无明显的关联。该次研究中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和术中用时、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方式以及术中失血量密切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中用时、手术方式以及术中失血量是诱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黄疸症状、血清学蛋白水平、加用布朗吻合、保留幽门以及恶性病灶与胰十二指肠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这和多数研究报道相一致[5]。相关学者[6]在其研究中指出,多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失血量、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是导致胃排空延迟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这和该次报道相一致。亦有学者[7]在其研究中指出,150例患者中65例出现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43.3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和术中用时、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方式以及术中失血量密切相关(P<0.05),这和该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有动物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内毒素浓度升高会造成大鼠胃肠功能恢复,这表明在术中减量降低手术床上,加强对腹腔的冲洗,避免血液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导致的炎性反应加重。与此同时,加强腹腔引流能够清除炎症渗出物,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手术创伤、消化道重建等局部结构的改变是引起胃排空延迟的重要因素。伴随术中手术时间的延长,术中患者失血量会明显增多而创伤程度也会增加,这都是造成术后胃排空的发生率的增加。目前临床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机制尚未研究透彻,但考虑和术后胃肠道解剖功能改变、神经-体液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8]。术中失血量增加,提示患者术中损伤严重,会增加机体应激反应并造成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对胃动力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要求术者术中操作尽量熟练、仔细,尽量减少术中失血,这对降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很容易诱发胃排空延迟的发生,这和术中用时、手术方式以及术中失血量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必须重视术后患者病情观察,对出现异常的患者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尽量减少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程智猛,程南生,熊先泽,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分[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23(8):1018 - 1023.
[2] 侯登峰,卜献民.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影响因素及防[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3):663-666.
[3] 张谞丰,卢强,刘畅,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J/CD].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5,4(6):335-339.
[4] 张明杰,刘信,谭晓冬,等.Braun 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影响的 Meta 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7,29(1):40-45,56.
[5] 谭宏涛,宗岩,赵战强,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预后预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17,55(5):368-372.
[6] 李冬梅.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3):2980-2982.
[7] 范恒伟,刘会春,李宗狂,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相关危险因素的 Meta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 391-393.
[8] 李进军,杜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3):224-227.
(收稿日期:2018-12-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71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