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自我管理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对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提供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半年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半年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16.42±0.48)分和(195.64±17.44)分,优于对照组的(13.93±0.41)分、(180.32±20.99)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可显著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 自我管理;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2-278-01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种类,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炎症性肠病在生活中越发普遍。患者发病过程中,会表现出腹泻、腹痛等症状[1]。临床上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患者普遍病程较长,病情迁延难遇,必须通过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如果患者长期出于患病状态,会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失衡,对生理及心理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来保障治疗效果,提升治疗的依从性。自我管理模式是指患者主动采用一系列方法对情绪、行为加以管理,主动配合治疗,临床效果明显。本研究将探讨其应用价值,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8~65岁,平均年龄(40±1.2)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30~68岁,平均年龄(42±1.5)岁。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符合临床上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标准,无其他严重疾病;②年龄为18岁以上,有正常沟通和理解能力,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排除标准为:①有严重的精神或躯体疾病者;②有严重并发症或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对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措施,如饮食、生活等方面指导、病情监测、出院指导等内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提供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自我管理干预小组:小组由5人构成,要求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其中护士长任组长,其他护士为组员。组长负责制定自我管理干预内容及培训计划,组员共同参与协助。
(2)强化健康教育:预先评估患者的文化程度,了解其对于自我管理的认知程度与掌握程度。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宣讲,如疾病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提升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对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等,指导患者如何正视疾病,认识到行为改变与疾病转归之间的关系,化被动为主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的治疗[2]。
(3)建立随访记录和健康档案: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制定出自我管理的总目标,建议患者记录健康日记,监督患者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与家属勤沟通,取得其信任、理解和協助。
1.3 观察指标 在出院后半年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是否存在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以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估包括生活方式、疾病管理、角色管理以及情绪管理四个维度。生活质量评估包括疾病症状改善、情感功能以及社会功能三个维度,二者总分越高代表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越好。患者出院半年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16.42±0.48)分和(195.64±17.44)分,优于对照组的(13.93±0.41)分、(180.32±20.99)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症,由于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且需要很长时间的治疗,对患者的经济以及药物的耐药性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炎症性肠病在患者出院后仍需要接受后续治疗,对于患者依从性有很高的要求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可行的护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符合此项需求[3]。自我管理模式是指患者改变以往被动治疗与护理的状态,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与护理人员共同制定自我管理的总目标,通过与护理人员一对一的沟通,更加深入全面了解疾病,对自己的生活方式、疾病、角色和情绪进行管理。根据已有的医学资料表明,有效的自我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花费,并能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有效控制病情。通过实施自我管理手段,能够有效避免病情加重复发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本次研究显示,采取不同的护理手段后,在患者出院半年后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16.42±0.48)分和(195.64±17.44)分,优于对照组的(13.93±0.41)分、(180.32±20.99)分。综上所述,自我管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可显著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张淋淋,崔静,李娟.自我管理干预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10):703-707.
[2] 江瑞莲,张正伟,林焕焕.延续赋能教育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干预效果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
[3] 刘付群,卢小红,陈秋丽.临床护理路径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1):242-2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14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