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位妊娠破裂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观察在异位妊娠破裂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异位妊娠破裂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3例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就诊到手术时间对照组均多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Ⅶ.5)。结论:在异位妊娠破裂患者手术室护理中,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异位妊娠破裂;手术室护理;针对性急救护理;护理效果
异位妊娠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急腹症【1】,会诱发妊娠破裂或流产等并发症,异位妊娠破裂主要临床症状为较轻的出血、急性而剧烈的腹痛、阴道出血,严重者甚至发牛休克现象,严重危害女性患者身体和牛命健康【2】。因此,对异位妊娠破裂患者,要拯救患者生命,及时采取有效急救措施,令患者病情发展得到控制,使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减少或降低。本文对异位妊娠破裂患者于术室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异位妊娠破裂患者65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年龄22 - 44岁,平均(30.33±5.28)岁;妊娠位置:卵巢妊娠10例,宫颈妊娠9例,输卯管妊娠8例,其他5例。观察组33例,年龄23-45岁,平均(30.43±5.59)岁,妊娠位置:卵巢妊娠II例,宫颈妊娠10例,输卵管妊娠8例,其他4例。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有可比性。
方法:常规性护理干预被用于对照组患者: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牛命体征、临床症状等,并进行与患者疾病相关的检查,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术后,帮助患者进行抗感染和抗菌治療。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①针对性急救护理小组的建立:南护理人员、护上、护上长和主任医师组成,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由主任医师和护上长负责,对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的相关知识要点进行讲解,告知其注意事项,让护理人员能成功上岗。②建立绿色通道:医护人员要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前留导尿管,检测血型、备血、备皮,为患者注射术前镇静剂,并送入手术室。③术前: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细心观察患者肤色变化,术中则由护上完成上述护理工作,若出现异常状况,都要及时上报医牛并协助医牛采取措施进行处理。④术中:护上要让患者保持呼吸通畅,对患者使用双鼻导管进行及时供氧,必要时可放面罩加压吸氧。同时,对患者的指甲和面部颜色、呼吸和唇周恢复情况等护上要进行密切的观察。而护理人员在于术的整个过程中要担任辅助角色,动作要敏捷,有条不紊地积极地协助主任医师进行抢救工作。于术最终完成工作需要针对性急救护理小组人员的共同协作。⑤于术结束后:对每次护理的实际情况护上长要进行总结,为后续护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于术观察指标:从就诊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表由本院自制,评价标准分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
统计学分析:用SPSS 24.0统计学软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于术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就诊到手术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从就诊到手术的时间分别为(29.44土4.74)d、(42.93±6.15)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18.12±347.98)mL、 (1521.17±257.64)m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十分满意28例,满意4例,不满意l例,总满意率96.97%;对照组十分满意13例,满意II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率75.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异位妊娠破裂疾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发展急速的特点[3],若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将给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害患者的牛命。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在异位妊娠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为急救争取时间,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从而挽救患者的牛命。
参考文献
【1】黄欢,樊忐娟,张俐玲.急诊异位妊娠患者在手术室的护理体会【1】当代医学,2016,22(16):92-93.
【2】张晓娟,吴爱娟异位妊娠破裂的急救护理【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7):90.
【3】段燕丽急诊异位妊娠患者的针对性急救及护理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2):675-6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895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