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对比心理护理方式、常规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 该文研究对象为糖尿病患儿,总例数为60例,收取时间在2018年2月—2019年1月之间,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患者家属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4.71±1.0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8.15±1.23)mmol/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6.67%(满意20例、一般9例、不满意1例)高于对照组满意度66.67%(P<0.05)。结论 通过对儿童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不仅能改善患儿血糖水平,还能改善患儿家属负面情绪,提高满意度。
  [關键词] 心理护理;儿童糖尿病;应用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3(a)-0166-02
   近年来儿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该疾病发病一般与胰岛素B细胞损伤密切相关,Ⅰ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的,随着疾病不断进展,多数儿童受到疾病影响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同时由于糖尿病治疗十分漫长,患儿心智尚未成熟,由于年龄的特点易导致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不佳,对于各项操作不配合,而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一项有效护理较为重要[1]。因此,该次研究选取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儿童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①60例患者均确诊为Ⅰ型糖尿病;②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由于个人原因中断研究者;②肝肾功能不全;③急性感染[2]。
   观察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12岁内,平均为(5.01±1.25)岁。
   对照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12岁内,平均为(5.12±1.31)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在患儿入院时,应全面评估,其主要包括患儿血糖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状况等,同时对患儿进行基础护理措施,了解每位糖尿病患儿基本资料,例如年龄、性别、姓名、病情等,为每位患儿制定饮食计划,告知患儿家属营养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适合摄入食物、热量计算方法、营养物质摄入需求等,应告知患儿家属对每日糖分摄入严格控制,多给予患儿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病房内应定时进行开窗通气,保持患儿舒适度,利于早期康复,遵医嘱给予患儿服用药物,告知患儿家属药物可能会引起的不良反应、药物使用方式等,告知每位患儿家属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监督患儿按时用药,禁止停药和随意加减药物剂量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①应对患儿疾病症状进行监测,对患儿进行用药指导,调节患者血糖情况,从而改善糖代谢异常情况,再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家属Ⅰ型糖尿病各项知识,从而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利于其积极配合。
   ②由于患者年龄较小,疾病治疗较为漫长,患者家属常常伴有严重的不良情绪,例如焦虑、悲伤以及抑郁等,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安慰,列举疾病治愈相关案例,从而提高患者家属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可通过做游戏、看电视、讲故事等方式,拉近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利于患者积极配合Ⅰ型糖尿病的护理与治疗。
   ③由于患者平均年龄大约6岁左右,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不高,由于不具备糖尿病专业知识能力,在疾病的影响下,常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抵触行为或者不配合行为,导致诊疗工作开展受到影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认知能力以及年龄特点,与患者进行沟通,面带微笑、语气和蔼,避免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恐惧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3]。
  1.3  观察指标
   30例观察组以及30例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患者家属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满意度比较。
   使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主要由2个分量表14个项目组成,其中7个项目评定抑郁、而7个项目评定焦虑,焦虑分量表中7个项目主要突出神经症的精神症状:感到紧张,有些害怕感觉,心理具有担忧想法,能舒适的坐着、感到放松,由于害怕而发抖,具有动荡不安感觉,突然感觉到恐慌。抑郁分量表项目主要反映精神迟滞、愉快感缺乏、抑郁等:依然乐于做过去喜欢事情,能看到事情好笑的一面,感到高兴,感觉到精疲力竭,对自身外表失去兴趣,怀着欣喜心情期待事情,能享受广播电视节目。一共具有6条反向提问条目、其中5条在抑郁分量表中、1条在焦虑分量表中,每条项目使用0~3分进行评定,总分小于7分表示为正常;总分在7~17分表示可能有抑郁或焦虑症;总分在17~24分,表示肯定有抑郁或焦虑症;总分若在24分以上,表示具有严重抑郁症或焦虑症。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    观察组空腹血糖(4.71±1.0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8.15±1.23)mmol/L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患者家属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观察组患者家属焦虑评分(6.01±0.15)分、抑郁评分(6.18±0.25)分低于对照组焦虑评分(10.25±1.35)分、抑郁评分(12.14±0.16)分(P<0.05),见表2。
  2.3  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96.67%(满意20例、一般9例、不满意1例)高于对照组满意度66.67%(P<0.05),见表3。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儿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以Ⅰ型糖尿病为主,易对患者心理和身体造成影响,多数患者常常产生抵触心理,对治疗和护理产生抗拒[4]。由于儿童心智不成熟,情绪十分多变,疾病不仅易对诊疗工作开展造成影响,还容易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而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后,取得显著效果,从患者、患者家属两个方面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在调整患者心理不良情绪的同时还能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通过应用多项护理措施后,不仅能对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有效控制,还能改善患者家属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现如今,心理护理已经成为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首选护理方式,受到多数患者家属青睐[5]。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空腹血糖(4.71±1.0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8.15±1.23)mmol/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6.67%(满意20例、一般9例、不满意1例)高于对照组满意度66.67%(P<0.05)。心理因素是影响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该次结果显示,经心理护理后,儿童的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糖代谢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家长在儿童患病时,常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能更好地护理患儿;若要患儿更好的恢复健康,尤其对于未成年患儿的照顾者的心理情绪更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护理在这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通过对儿童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不仅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还能改善患者家属负面情绪,提高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宏丽,冷锦红.辨证施护在儿童Ⅰ型糖尿病中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2):341-344.
  [2]  叶彩娜.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8):162-163.
  [3]  鄧宪华.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143-144.
  [4]  常焕荣.品管圈活动在儿童糖尿病患儿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研究[J].糖尿病天地,2018,15(6):236-237.
  [5]  江炳楠.临床路径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6):114-115.
  (收稿日期:2019-12-03)
  [作者简介] 杨丽娜(198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41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