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草药及植物来源的黄酮类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总结了中草药及植物来源的黄酮类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研究进展,以便于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为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和天然产物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借鉴。
  【关键词】中草药;黄酮类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
  
  在中草药的研制与开发中,根据市场需求,必须遵循三小、三效、五方便的要求: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五方便(生产、运输、储藏、携带、使用方便)。超临界萃取技术(Superitical Fluid Extraction,以下简称SFE)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进行萃取的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提药制药过程中的缺陷,提取物中不存在有害的残留溶剂,同时具有操作条件温和、不使生物活性物质失活的优点,它为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目前,SFE在医药工业中较多地应用于从中草药中提取有效药物成分,但也用于相关植物成分的提取[1]。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萃取效率高、速度快;②可节省大量的有机溶剂;③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④对热不稳定化合物的提取非常合适;⑤改变温度、压力及加入夹带剂,可选择性地提取对应的成分;⑥操作参数易于控制等。
  由于CO2的偶极矩等于0,所以SFE-CO2非常适用于非极性和极性小的成分的提取,但近年来,SFE-CO2提取方法在加入夹带剂的情况下也越来越多地用于中等极性和大极性成分的提取,如用于黄酮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苷类等成分的提取。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天然药物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很广,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唇形科,豆科,伞形科、银杏科与菊科中。据研究表明,约有20%的中草药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而且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对防治疾病以及维护人体健康都有积极意义,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黄酮类化合物传统的提取方法有醇提、碱水、碱醇、热水等方法,而这些方法明显存在排污量大、提取效率低、分离过程麻烦、成本高等缺点。而加入夹带剂后SFE-CO2萃取对于黄酮类化合物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取方法。
  现将近5年来超临界萃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情况做一总结,力求对超临界萃取黄酮类化合物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1 超临界萃取黄酮类化合物实例总结
  2 分析与讨论
  2.1 从药效与作用上看,绝大多数含黄酮的药物均具有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这也是目前黄酮类成分研究较多,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原因之一。
  2.2 从SFE-CO2条件上看,提取条件基本都保持在一个区间内:通常为压力在30-35MPa,温度30-50℃,时间1-2h,从而保证一定提取效率的同时,提高效益。
  2.3 从夹带剂上看,基本都需要乙醇的加入,使得黄酮的提取率增加,但有研究表明乙醇的加入量会影响黄酮的提取率,这也是作参数优化时需要考察的主要因素之一。
  综上,可以发现采用SFE-CO2提取黄酮类成分,能提高萃取率,减少对热敏性活性成分的破坏,萃取物色泽好,黄酮含量较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提取黄酮类成分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基祥,刘娟,刘芸.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651-652.
  [2]DENG Q H,GAO Y.Experiment on active constituents in gingkgo using the second SFE [J].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2007,30(6):419-423.
  [3]Fu Y J. Technology of SFE-CO2 on flavonoid in lliquorice[J]. Applied Chemistry, 2006,20(12):12-17.
  [4]LIANG Z Y.Study on extracting arteannuin using SFE- CO2 [J].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2007,7(33):45-46.
  [5]何熹,韩宁.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玫瑰类黄酮及其保健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 37(26): 12699- 12700.
  [6]王昕宇,张帆,哈木拉提.超临界CO2萃取药桑黄酮的工艺研究[J].海峡药学,2010,22(6):72.
  [7]谢建华,单斌,彭云.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苦瓜总黄酮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J].生物加工过程,2010,1(1):72.
  [8]王晓丹,史桂云,李同德,郝吉福. 不同方法提取柿叶总黄酮含量的比较[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9(6):454.
  [9]张瑞菊,张国英,孙海波,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临界提取及定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764.
  [10]任彦荣, 陈晓麟, 李晓波. 均匀设计优化大豆异黄酮的超临界流体萃取[J].重庆大学学报, 2008,31(11):1764.
  [11]邓丹雯, 郑功源, 杨安树. 藜蒿黄酮超临界CO2 (SFE-CO2)萃取条件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8,24(2):90.
  [12]陈瑛, 孙兴力, 王文渊. 红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临界提取研究[J].广州化工, 2011,39(6):82-84.
  [13]付桂明, 万茵, 张硕, 等. 杜仲叶总黄酮超临界流体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成分的液质联用分析[J].食品科学, 2007,28(12):128-130.
  [14]李国章, 于华忠, 卜晓英. 桑椹籽中黄酮的CO2超临界流体萃取及抑菌作用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 2007,22(2):86-88.
  [15]童胜强, 颜继忠, 马笑笑, 等. 超临界流体CO2萃取结香花中的黄酮类成分[J].中药材, 2009,32(2):296-298.
  [16]王继浩, 任忠钦. 超临界萃取海南血竭总黄酮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13(3): 46-48.
  [17]李志平, 尹笃林, 胡江宇, 等.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茵陈蒿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6,26(3):67-68.
  [18]栾娜, 李迪. 超临界CO2萃取锁阳中黄酮的工艺研究[J].中药材, 2010,33(7):1167-1168.
  [19]靳学远, 安广杰, 超临界流体提取金银花中总黄酮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9):156-158.
  基金项目:2010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 (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编号:2010R477003)
  指导老师:饶和平,教授,从事医学教学和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68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