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悲伤化为心灵的力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命运多舛的母艾
  
  杨女士用了将近两个小时向我讲述她曲折苦难的前半生。我没有打断她。因为我知道她需要有一次畅快的倾诉,需要一场无拘无束的痛哭。
  杨女士是福建漳州人,4岁时母亲病逝,身有残疾的父亲无力抚养她,是姑妈把她拉扯大的。技校毕业后,杨女士勤奋工作,拼命赚钱,不久就升职、加薪,颇受工厂领导的器重。但是,她的婚姻很不幸。22岁那年,她与同厂的一位工程师结婚,生下女儿辰辰。女儿4岁时,杨女士的丈夫突发心脏病,猝死在工作岗位上。两年后,杨女士带着幼小的女儿改嫁。刚过了一年好日子,丈夫却遭遇车祸身亡。工厂议论纷纷,说杨女士“有克夫相”,“必是白虎星下凡,专克男人”。屋漏偏逢连阴雨,不久后,工厂效益下滑,杨女士第一批下岗
  更让杨女士揪心的是,经历了多次家庭变故以后,女儿辰辰性情大变,整天愁眉不展,郁郁寡欢。不知是不是心理因素的影响,辰辰从小身体多病,个子明显比同龄孩子矮。现在,辰辰快9岁了,正上小学二年级。“学校老师说,辰辰是班里最特别的一个孩子。站在角落里面无表情地观看同学玩耍的,肯定是辰辰。”杨女士说,“唉,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可我不能不顾女儿啊!我小的时候命运多舛,一生不快乐,我怎能眼看着心爱的女儿重蹈覆辙。请您帮帮我,让我女儿快乐起来吧!”
  “你的命可真够糟糕的,孩子小小年纪两度丧父,悲伤可想而知。”我同情地说,“那就让我们来谈谈悲伤吧。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悲伤是怎样一种情绪。”
  
  自我救赎的力量
  
  有一个成都女孩,名叫小茜,两三岁时父母离婚。妈妈远走他乡,从此杳无音讯,爸爸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对女儿不管不问。小茜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倒也不缺吃穿。小茜5岁时,奶奶去世,第二年爷爷也撒手人寰。姑姑接手照顾小茜,但只是经济上给予帮助,不可能像爷爷奶奶那样尽心,当小茜的爸爸没钱给女儿交学杂费时,都是姑姑先垫上。
  有这样糟糕的童年,孩子一般会有种种心理问题,小茜也不例外。她特别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特别惧怕被亲友、同学和同龄的孩子疏远甚至伤害。为了讨好别人,尤其是同学,她用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喜欢她,大家总是嘲笑她,嘲笑她穷,嘲笑她的衣服难看。可能是出于教室整洁的考虑,老师把小茜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小茜终于承受不住了。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她精神几近崩溃,接连好几天一个人发呆,问自己为什么要活下去。最后,在一个寂静的夜里,她从作业本上撕下一张纸,对折,左边写“活下去的理由”,右边则写“死去的理由”。右边写了长长的一列,而左边只写了一条:等妈妈回来找我。写完之后,看着这张纸,小茜感到无比悲伤,于是哭起来。开始是抽泣,慢慢变成了号啕大哭。以前她也哭过不少次,但没有哪一次哭得如此伤心,因为她知道,妈妈不会回来找她,她根本没有活下去的理由。她哭了好久,任凭时间流逝。哭到最伤心的时候,她内心深处突然蹦出一个声音对她说:“你很惨,非常惨,但你有力量好好活下去!”这句话救了她。
  不仅如此,这句话还彻底改变了小茜。她从此不再刻意关注别人对她的评价,也不再惧怕别人对她的拒绝和嘲讽。并且,奇怪的是,自从她不再刻意讨好别人以后,好像也很少有人再肆意地奚落她了――长大后小茜明白,这是一个人的气场在发挥作用。小茜的性格越来越开朗,渐渐有了朋友,先是一个、两个,到了初中,她已有了许多朋友,有人还成了她的追随者,还有男孩开始给她写情书。
  小茜的人生构想也越来越清晰。上职业高中时她就开始打工,先后做过酒店服务员、啤酒女郎和酒吧歌手等。职业高中毕业时,她已攒下几千元。她把钱几乎都留给了不像爸爸的爸爸,自己揣着几百元远赴广州“闯世界”。在广州,她做过化妆品推销员、广告业务员等工作,后来辞去工作,自己开了一家颇有创意的时尚小店。她的梦想是去法国学服装设计,而且已经攒够了学费和生活费。
  
  直面惨淡的人生
  
  “是啊,太另类了,简直是一个传奇!”杨女士赞叹道。“可是,”杨女士说,“面对悲惨命运,为什么一定是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望,而不是万念俱灰,自暴自弃,最终选择自杀呢?”看得m,她非常担心女儿出意外,或者,她本人就有轻生的念头。
  我解释说,求生的欲望是人的本能,其强烈程度超过一般人的想象,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人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例子。其实,很多人自杀,尤其是未成年人自杀,不是因为绝望,而是由于一时冲动。像小茜那样勇敢地面对悲惨的命运,不与它纠缠,承认它。接受它,求生的欲望自然就能迸发出来。
  杨女士低头沉思。过了一会儿她说:“谁不想做生活的主人?谁不想过幸福的生活?我无数次激励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也让女儿快乐起来,可总是事与愿违。”
  我说:“其实,人生的悲剧本身不一定导致心理问题;它之所以最后令我们陷入困境,是因为我们想否认自己人生的悲剧性。你越想否认悲惨的事实,这些悲惨的事实对你的消极影响也就越大。很多心理治疗师发现,悲伤的过程,是告别不幸过去的必经之路。若想帮助不幸者重拾生活的信心,就必须帮他完成一次悲伤的过程。”
  “可是,这个过程怎么来完成呢?难道痛痛快快哭一场就行吗?”
  “哭不仅是宣泄,还是自我治疗的手段。当你陷入真切而纯粹的悲伤时,必然会泪如泉涌。这泪水宛如心灵的洪水,会冲垮你在自己心中砌起的各式各样的墙,最终让你的内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当你做到这一点时,你的心理能量就获得了解放,它以前被你投注到外界的人和物上,现在这能量回到了你自己身上,成为你心灵的养料,促进你成长。”
  杨女士目不交睫地看着我,表情非常向往。我进一步指导:“临床心理学有一个基本理论,通俗点说就是:问题,在关系中产生。小茜顿悟之前活得战战兢兢,千方百计赢得别人的认可,结果赢得的是冷落和嘲讽。后来,她不再关注别人,不再渴求别人的认可,只专心做自己的事,别人反而走过来接近她。人际关系的气场就是这样的。你现在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想想看,你的两任丈夫先后辞世,一个是突发急病,一个是遭遇车祸,并非你的责任,所谓‘克夫’之说不过是迷信,你又何必当真?如果真要说到‘克’,我看应该是他们‘克妻’‘克女’才对,毕竟他们给你和女儿带来了这么大的痛苦。”
  
  当心悲伤后遗症
  
  杨女士说:“你是说,悲伤也是心灵的力量?”
  我说:“当然!其实,所有的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有这种力量。它们都是自然产生的,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指引我们成长。比如,一场大病、一场灾难或亲人的去世常常使我们受到强烈的刺激,甚至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让我们突然明白什么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这便是悲伤给我们的馈赠。人生悲剧既能把一个人变成祥林嫂,喋喋不休地向别人诉说自己的苦难,以博取同情,也可以把一个人变成贝多芬,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唱响自己生命的最强音。要记住,我们生活得是否幸福,不在于我们看上去有多快乐,而在于我们的心离我们的人生真相有多近。”
  “现在,我有拨云见日的感觉,心里畅快多了!”杨女士说,“请问,对我女儿辰辰,我也能用同样的方法吗?”
  “辰辰还有妈妈爱她,她的悲伤多半是受你的影响,也可能是在担心你。所以,只要你想开了,家庭环境自然会改变,辰辰会第一个发觉,并随着妈妈快乐、自信起来。”
  听说女儿没有大的问题,杨女士真正轻松下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751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