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结果因素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杨
【摘要】在大量的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制作方式的酒在体内的吸收、乙醇含量、转化等方面特点,剖析抽血、送检、检验三条环节上的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确保血液酒精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中乙醇;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中国分类号】D9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78-01
2011年10月7日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2.05亿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驾驶机动车参加活动饮酒也相应增多,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根据近年世界卫生组织交通事故调查显示,道路交通事故中大约有50%~60%与酒后驾车有关。
面对酒驾引起交通事故的严峻情况。法律方面:我国于2011年2月25日,正式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并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也意味着,今后凡是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旦被查获,将面临着最高半年拘役的处罚。其性质也由过去的行政违法行为变为刑事犯罪行为。《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17条第二款规定, 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这说明公务人员醉驾几乎等同于砸掉自己的“铁饭碗”。根据修正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也将面临一千至五千罚款及吊销驾照,五年至终生禁驾的处罚。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保险方面:酒后驾车出险后保险不理赔,第二年保费增加,一次饮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交强险费率上浮10%,一次醉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上浮20%。
无论是在法律发面还是保险方面的变化无疑看出国家对酒后驾车的危害的重视及对其治理的决心,这无疑把法律认定酒后驾车的检验方法推到了前台,认定酒后驾驶我国有统一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了车辆驾驶人员饮酒及醉酒驾车时血液、呼气中的酒精含量阈值和检验方法。该规定指出,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但是在大量的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当事人饮酒后进行血液酒精检验检测不到,或是当事人饮大量酒后检测结果偏低等情况,给法医及办案民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当事人家属也产生了极大的误解。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从实用的角度分析不同制作方式的酒,在体内的吸收特点、乙醇含量、转化等方面对检测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影响;从各个不同侧面分析酒后检测结果差异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抽血、送检、检验三条环节上的问题,最大限度确保酒精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酒精在体内的吸收、转化:
1、制作方式不同的酒在体内的吸收特点: 一是蒸馏酒:即各种白酒,常见醉酒驾车造成交通事故发生多是白酒之类的烈酒引起的;二是发酵酒:即啤酒、果酒、黄酒等,特点是浓度较低、吸收快,易被人们忽视造成酒后驾驶;三是配制酒:即竹叶青酒、青梅酒、玫瑰酒,是以蒸馏酒或发酵酒作酒基,加用糖果汁或水果香精色素添加剂配制而成,含乙醇较低,一般不易饮醉,量大也可引起醉酒。
2、各种酒的乙醇含量。白酒一般每100毫升含乙醇约40~60毫克;果酒每100毫升含乙醇16~18毫克;啤酒每100毫升含乙醇3~5毫克;葡萄酒每100毫升含10至15毫克。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喝一杯啤酒(约200毫升),体内酒精约为30mg/100ml;喝一瓶啤酒(约600毫升),体内酒精含量约为80mg/100ml。我国法律认定酒后驾车的酒精浓度起点是20mg/100ml,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这也就说明国内法律规定对于酒后驾车的容忍度是“一杯啤酒”,而非许多机动车驾驶人员认为的喝一两杯酒不会违法的错误认识。
3、酒的吸收转化。酒被人体摄入后,25%由胃吸收,75%由小肠吸收经血流到达肝脏,在肝细胞的胞浆内形成乙醛,进而形成乙酸,90%由肝脏氧化分解,约10%由肾、肺、皮肤排出体外。当肝肾肺功能不全时,血液中的酒精分解代谢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即使少量饮酒血液中乙醇含量也会很高的原因。而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通气过度,大汗,反而会增加乙醇通过皮肤,肺的排泄,造成饮酒量与检验结果的差距。
二、根据采血、送检、检测过程分析可能影响血液乙醇检测结果的因素
(1)、采血过程:
采血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采血时间:根据酒精在人体内的吸收转化过程,饮酒后1-1.5小时血液中的乙醇含量达到峰值,后每小时以10mg/100ml左右衰减,并呈非线性。以上只为静止时,健康人体的代谢过程,这也就说明我们的采血时间只有在饮酒后1-1.5小时内,血液乙醇检测结果才会接近当事人的饮酒量。实践工作中,我们接触当事人的时间多在查获当事人饮酒或交通事故后才会抽血化验,且在与当事人接触时当事人多有情绪紧张、剧烈活动,出汗等影响酒精在体内代谢加快的情况,所以造成当事人实际摄入酒精量与检测结果的差异存在。
采血过程:医院采血过程中有的采血人员没有经验会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液消毒皮肤,从而影响检测结果。还有对于抢救期的当事人采血,采血时采集正在有液体滴注静脉内的血液,这样势必造成当事人血液的稀释,从而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对于尸体采血应采集心血,而非泼洒暴露与空气中的血迹,并注意不要与组织液相混合。
血液的承装:采集血液时,请务必用添加有抗凝剂的采血管,并且要尽量承装满,尽力不要与采血管帽留空隙。不可使用非抗凝采血管及注射器,血液凝固影响血液中乙醇的分布,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2)、送检过程:
送检过程中会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检验结果:
采血样品的保存:采集的血样应该低温保存,密封保存。酒精为易挥发性的物质,随温度的增高挥发的量就会增加,特别是对没有装满,采血管上部有较大空隙的样品,更为严重。必须密封保存,不到送检时不得随意打开采血管帽。
采血样品的送检:采血样品送检过程也要低温保存,不可太阳暴晒或置于高温环境中,这样极易导致血液样品中酒精成分的挥发,甚至血液样品的变质,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血液样品要尽快送检,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及储存环境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血液中乙醇含量的稳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检验过程:
对于检验过程都有规范的程序及操作规程,主要是注意等待检验样品的低温保存问题。
大量触目惊心的醉驾事故增强了人民严惩醉驾者的呼声,日益增长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也使政府对醉驾采取强硬的态度,这样加强对醉驾者的惩罚已是大势所趋。这时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司法公正,关系到执法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对减少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误解起到关键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及时、准确、公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