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评价指标及模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明 胡慧颖 王婧

  【摘 要】目的:探讨一种为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的绩效评价模型。方法:选取临床用血保证率、血液过期报废率、HIV残余危险度为评价指标,应用直觉模糊集相似度量公式,构建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评价模型并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血液过期报废率与HIV残余危险度指标未达到较优值时,即使临床用血保证率较高,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也仅为一般。结论:应同时从血液供应和质量两个维度提升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
  【关键词】血液供应链;绩效评价;直觉模糊集;相似度量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77—03
  1 引言
  在采供血领域,在每一个血站开展采供血业务的区域内,都存在着一条从献血者到受血者的血液供应链,可定义该血液供应链为区域血液供应链。为提高区域血液供应链的运行绩效,需将区域血液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进行科学管理,而针对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是对其进行管理的定量参考。目前,关于区域血液供应链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还处在概念的建立与明晰阶段,而直接针对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的研究还极少见到文献报道,部分相关的典型研究如下:与区域血液供应链血液供应安全相关的有,郭康社等[1]基于陕西省血液中心2005年全年采供血情况,从保证血站最佳血液供应能力的角度,对血站最佳血液库存量的设定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徐国胜等[2]对2010-2012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及其中的血液过期报废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与区域血液供应链血液质量安全相关的有,冯秋霞等[3]对青岛地区2006年1月-2011年5月期间首次/重复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及血液筛查后残余风险度进行了评估分析与研究。以上研究工作从血液供应安全与血液质量安全的其中一个角度对区域血液供应链有效运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提出区域血液供应链概念,并对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的评价指标与集成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从血液供应安全和血液质量安全两个维度,分别选取临床用血保证率、血液过期报废率以及HIV残余危险度三个指标,作为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的关键评价指标;考虑评价指标在不同取值区间的模糊渐变特征以及量纲不一的特点,选用直觉模糊集对评价指标进行表征与集成;基于直觉模糊集相似度量公式,建立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评价模型及推荐评价标准;考虑我国目前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模拟情景,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模型应用分析的结果表明,所选择指标与构建模型能够较合理有效地对区域血液供应链的运行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且标准化的评价结果可为区域血液供应链的运行管理与决策提供定量参考。
  2 方法
  根据表2、4以及图1,可对不同模拟情景下的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① 在模拟情景1-6中,血液过期报废率指标x2与HIV残余危险度指标x3取值分别为0.7%、1:150,000,临床用血保证率指标x1取值分别为50%、60%、70%、80%、90%、100%,相应地,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指数为0.38、0.45、0.52、0.57、0.61、0.62。参考表2可知,情景1、2,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为较差,情景3、4、5、6为一般。从情景1到情景6,虽然临床用血保证率对运行绩效的支持隶属度从0.10上升到1,但由于血液过期报废率与HIV残余危险度对运行绩效的支持隶属度仅分别为0.48、0.53,同时还分别存在0.06、0.07的犹豫度,因此,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指数仅从0.38提升到0.62。
  ② 在模拟情景7-12中,血液过期报废率指标x2与HIV残余危险度指标x3的取值分别为0.30%、1:300,000,临床用血保证率指标x1取值仍然分别为50%、60%、70%、80%、90%、100%,相应地,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指数为0.50、0.60、0.69、0.79、088、0.93。由表2可知,在情景7、8、9,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为一般,在情景10、11,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为较好,在情景12,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为好。相对于情景1-6,在情景7-12,区域血液供应链的运行状态整体有较大改善。
  ③ 由情景1-6与情景7-12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在血液过期报废率以及HIV残余风险度没有太大改善的情况,仅仅依靠临床用血保证率的提升,还无法较大程度地提升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这一评价结果与现实对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的要求相同,即在提升临床用血供应保证程度的同时,还需针对血液过期报废加强管理,并且还应提升血液的检测质量、有效控制HIV等输血传播疾病的残余危险度。只有科学的全面管理,才能有效提升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
  4 结论
  所构建模型的评价结果符合现实对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的要求,同时,应用模型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可为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管理决策提供定量的综合参考。直觉模糊集能较好地描述评价指标在不同取值区间的模糊渐变特征,也能对多个指标进行有效集成,从而使所构建模型能够简洁合理地综合反映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在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管理中,应从血液供应安全和血液质量安全两个维度同时提升区域血液供应链的运行绩效,并且,在血液供应安全调控中,不仅要提高临床用血保证率,还要注意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康社,李凤琴,冯娜,等. 血站最佳血液库存量设定方法探析[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6):71-73.
  [2] 徐国胜,黄可君,游冉冉. 2010-2012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6):756-758.
  [3] 冯秋霞,杨忠思,潘海平,等. 青岛地区首次/重复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及血液筛查后残余风险度评估[J]. 中国输血杂志, 2012,25(9):868-869.
  [4] L. A. Zadeh. Fuzzy Sets[J]. Inform and Control, 1965,8(3):338-353.
  [5] K. T. Atanassov.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J].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86,20(1):87-96.
  [6] Li Dengfeng, Cheng Chuntian. New Similarity Measures of and Application to Pattern Recognitions[J].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2,23(1-3):221-225.
  [7] 任芙蓉,刘长利,吕秋霜,等. 病毒核酸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27(9):596-599.
  [8] 华玉娟. 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预防[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12):800-802.
  [9] 杨金桂,印良斌,吴圆,等. 凯里地区2010-2012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 北方药学,2013,10(5):141-142.
  [10] 程晓静,董小平,吴志民,等. 2007-2008年阜新市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 辽宁医学杂志,2010,24(4):178-179.
  [11] 李蓥玲.桂西地区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6):899-900.
  [12] 张生吉,卓家余.血液过期报废原因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164.
  [13] 杨宝成,叶贤林,朱为刚,等.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后传播HIV残余危险度的评估[J].中国输血杂志, 2008,21(11):840-841.
  [14] 王军,赵国胜,周庆中.黄石地区抗-HIV筛查后输血传播HIV危险度的评估[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1,24(2):165-1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018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