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训琴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的风险因素,从而制定出更加切实有效具有针对性的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和方法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年 5月―2013年 5月该院进行疾病治疗的患儿共524例的临床资料,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262例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化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护理,观察防范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 儿科护理过程中采取防范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因素、风险管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措施后观察组出现风险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过程中针对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对降低儿科护理风险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儿科护理应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的应用。
  [关键词]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163-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猛前行,我国的民生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与改革的领域,医疗行业无论从技术和设备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人民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升高,患者对医院的医护服务质量要求也变得更高。儿科患者由于其具有年龄较小的特点,相对于成人患者其在自控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以及治疗过程中的配合性方面都较差,所以,在医护工作中儿科护理较成人科室更加容易发生医护护理纠纷。因此,儿科护理工作应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为患儿提供一个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及早恢复健康,现选取2012年 5月―2013年 5月该院儿科收治的524例患儿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的对象为在该院儿科进行治疗的524例患儿,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62例患儿。其中男286例,女238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并采取防范措施。风险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确定儿科患儿护理的风险因素。第一,识别患儿发生错误。儿科护理对患儿胸卡的管理应格外重视,当患儿的胸卡发生丢失的情况时,护士没有对床头卡进行严谨细致的核对,混淆患儿之间的胸卡等,这种现象的发生直接导致抱错患儿做儿科检查。第二,患儿治疗的导管发生脱落。儿科患儿由于其年龄较小极易发生胃管、鼻导管等导管由于护士护理管理不够严谨发生脱离的状况。第三,患儿治疗时发生不当用药的现象。护士护理时对所用药的种类和剂量等没有按照医嘱发生了用药上的偏差。第四,儿科医疗对患儿应用的治疗仪器存在问题。例如,儿科治疗仪器安检不达标,治疗仪器缺乏定期及时的保养等。第五,患儿在护理时发生物理性伤害。一些患儿由于其自身特点,针对注射类治疗无法做到情绪稳定,特别是进行头皮注射时,由于护士护理不当,会造成头皮的损伤。第六,儿科护理没有对患儿进行严密的护理,工作的疏忽会造成患儿出现严重异常状况,针对患儿的突发病情没有及时准确的报告给主治医生。第七,儿科护理发生医院内部感染现象。一些护士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洗手制度执行,或者对使用的医疗器械缺乏有效消毒,进而造成了患儿之间的交叉感染等。其次,儿科护理要建立一个护理风险管理组。这个护理管理组主要由医生与护士组成,针对进入该院儿科治疗的患儿进行风险评估,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分析现有和将会发生的护理风 险的原因以及防患措施,有效避免儿科护理风险。此外,还应针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急性病症统计出相应的急救措施,当患儿发生急性病症时能将风险降至最低。再次,医院儿科护理工作要预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完善合理患儿护理流程。一是患儿护理工作量的调配与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医护人员交班表,避免在交班时医护人员出现漏报问题。二是针对不同的患儿制定一个紧急风险防护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护技能训练,同时要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责任心。三是建立一个风险发生的应急预案,明确风险上报机制,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曾经存在风险的患儿应采取上报护理详细记录的制度,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的患儿,在上报情况的同时还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防范措施。最后,提高儿科护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预防风险 的能力。儿科医护人员不仅应具有常规护理的能力,还需要掌握更多的医学精密仪器操作。医院应定期安排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以及风险管理培训,有效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素养。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术,针对有情绪波动的患儿进行注射时,要认真观察和引导患儿,有效避免针头的对患儿造成的意外伤害,此外,患儿在进行仪器检查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患儿从仪器上跌落等。儿科护理还要加强护士交接班时对患儿的探视和核查,有效预防患儿胸卡身份错误的发生。
  1.2.2 观察项目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一共发生5例风险问题的数量比例进行观察研究,风险状况包括导管脱落现象、用药不当现象、物理性损失现象、患儿护理不严谨细致现象、医院内部感染等。
  1.3 统计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中发生导管脱落问题1例,物理性损失问题的有3例,用药不当问题2例,患儿护理不细致问题3例,医院内部感染0例。对照组发生导管脱落问题3例,物理性损失问题的有8例,用药不当问题5例,患儿护理不细致问题4例,医院内部感染1例。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风险发生率为3.44%,对照组的风险发生率为12.48%,经风险管理采取防范措施的观察组其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医院的儿科治疗不仅具有普通的临床护理风险,同时还具有其科室中所存在的特有风险,怎样有效提高儿科患儿的护理质量,保障儿科患儿的生命健康,医生与护士应对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常见儿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深入认识和了解,针对儿科护理风险内容设计和实施风险管理。该院通过随机平均分组儿科收录患儿,对照组采取常规化护理工作,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该院通过对儿科护理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应用结果显示风险管理的患儿护理其风险发生率显著较低。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与儿科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能力有着极大关系,儿科医护人员只有不断增强对患儿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才能在儿科患儿护理的临床中及时发现儿科护理的临床潜在风险,同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成功处理患儿护理隐患,有效降低患儿护理的风险发生率。儿科护理的风险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了对护士法律与责任意识教育。
  5 结论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同时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从而成功保住了入院治疗患儿的生命安全,应大力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仵晓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1上旬刊):82.
  [2] 孙晓平,王艳艳.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J].吉林医学,2010(29):5206-5207.
  [3] 王洪梅.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体会[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2):148.
  [4] 邹惠祥.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J]. 内蒙古中医药,2010(4):58-59.
  [5] 杨祖群, 冉茂群.PDCA理论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39-40.
  [6] 薛春香. 县级医院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1):128-129.
  (收稿日期:2013-07-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758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