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剧演员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红梅
音乐剧是集各种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与体裁为一体的一种独立的音乐戏剧形式,历经百余年,在西方获得迅速发展并广泛传播至世界各地,形成20世纪音乐领域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现象。我国对音乐剧的研究及创作已有20余年,许多音乐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在考察对比20世纪音乐剧发展情况后,将目光投向了音乐剧表演和演员培养本身。笔者作为教学一线的工作者,试将多年来在音乐剧表演教学与创作实践中获得的启示进行梳理,通过音乐剧表演的基本手段、演员的艺术素养需求和基本训练,浅谈对音乐剧演员的培养。
一、音乐剧表演的基本手段
音乐剧是以歌、舞、戏剧表演为创作手段,通过演员的舞台行动过程来展现剧情、塑造人物的一门表演艺术,其高度综合性特征决定了表演者要有歌唱、舞蹈、戏剧表演得天赋和才能,“能歌善舞”、“说演俱佳”是音乐剧赋予专业演员的基本要求。
1、歌唱
歌唱是音乐剧表演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也是体现音乐剧表演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凡是看过音乐剧或是听过音乐歌曲的人们,都会对音乐剧中那些优美的旋律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经典作品中的插曲,如《音乐之声》中的“雪绒花”、《猫》中的“回忆”等,这些歌曲不仅创造了音韵美,更是通过美的节奏、美的旋律倾诉人物心底的声音。歌唱是音乐剧表演释放、宣泄人物情感重要的舞台语言,是展现剧情、揭示矛盾、塑造形象的主要行动语言。
2、舞蹈
舞蹈是音乐剧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它的作用不仅体现舞蹈的造型美与律动美,也为更好的展现剧情、刻画人物、实现舞台行动而存在。音乐剧舞蹈是能够通过动作来表现和抒发音乐、剧诗所无法表达的情感,用强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欢乐和悲伤,用舞蹈节奏的变换来展现剧中人物内心情绪的起伏。当今的音乐剧舞蹈,已成为戏剧创作的必要手段,呈现戏剧舞台行动强有力的表现方式。
3、戏剧表演
戏剧表演是音乐剧表演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有了它,音乐剧表演的综合性才能充分实现。在绝大多数音乐剧中,以写实或体验派的戏剧美学观点为基础,这种表演风格,讲求真实、自然、贴近生活的表演,追求符合生活真实前提下的艺术表现,强调内心情感与外化形式的有机统一,讲求舞台行动与人物性格的统一。表演中无论是使用语言,还是再现生活的动作,都力求最直观的传达给观众,使观众中易于理解、易于接受、易于产生与剧中人同样的情感共鸣。这种在演剧上的美学追求,也被视为音乐剧表演大众化、通俗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受到人们广泛的接受与喜爱。
二、音乐剧演员艺术素养的需求
当我们观赏音乐剧时,常常对舞台上展现生活,创造形象所追求的高度综合、高度有机、高度完美的演剧方式赞叹不已,也会对音乐剧中演员的精湛演技与丰富的歌舞才能击节喝彩。在音乐剧中,通过演员的歌唱、舞蹈、表演“三项全能”创造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更多的体现在演员表演的综合能力方面。
(一)音乐剧演员的创作任务
音乐剧作为戏剧艺术类型的一种,其创作任务即在剧作家创作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有血有肉的舞台艺术形象。音乐剧作为一门独特的现代舞台艺术形式,在表演创作手法的运用上有许多特点,音乐的风格类型、组合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尽管音乐的创作手法异常丰富,创作技巧综合多样,但它仍然要通过完成“当众扮演角色”、“舞台行动过程”来完成“化身形象”的任务。因此笔者认为:音乐剧演员的创作任务是运用歌唱、舞蹈、戏剧表演等手法,在剧、曲作家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的鲜活舞台艺术形象。
(二)音乐剧演员的创作才能
音乐剧演员手先要具备作为戏剧演员的共同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演员的总体素质和专业素质。在总体素质中,一部份与生俱来,如:形象条件、嗓音条件等;另一部份是后天形式。先天条件难以改变,但这些条件对一个演员最终成材并不起决定性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演员自身的专业技巧、思想水平、生活素养、敬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等的后天培养。
1、歌唱才能。音乐剧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演唱技能,这种技能不仅要能够满足人们对歌唱艺术的听觉审美,还要能够将此曲作者赋于歌曲的思想内涵清晰而准确的传递出来。他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声乐演唱方法与技巧,懂得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形式,掌握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的演唱技巧,把握宣叙调、咏叹调的处理方法,为此,演员不仅要能完成演唱技术上的要求,还要能够用歌声作语言准确的传达出人物的思想与行动,因为音乐剧的演唱最注重的是人物的情感表达,歌唱形式的自由丰富,不是为形式,而是为更好的呈现作品的戏剧内容。
2、舞蹈才能。音乐剧演员需要有专业舞蹈演员的技术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另外,在音乐剧表演中,演员要运用舞蹈动作有机执行舞台行动,将舞蹈动作化成表现戏剧情境、揭示舞台矛盾、刻画人物性格的有利手段的能力。在现代音乐剧中有不少人偶同台、卡通造型、动物形态、人兽造型合一的表演形式处理,因此,演员还要有很强的身体可塑性与表现力。
3、语言才能。由于音乐剧表演手段的丰富性,看似对于语言的依赖性减少,正因如此,才更需演员有很强的台词技术,要吐字清晰、达意准确、声音悦耳、语言纯正有感染力以突出语言在叙事与交流方面的特点优势。观众可以最直接的了解剧情,了解人物的思想,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表演才能。音乐剧表演运用的创作手段丰富多样,使得舞台行动的表现方式也呈现的复杂、灵活。有时需要用表现性很强的歌、舞语汇表现,又是则需要用写实性很强的生活语言和动作表现,这就需要演员不仅能歌、能舞、会表演,还要有驾驭不同手段进行表演创作的能力。
三、音乐剧表演的基本训练
音乐剧表演是集歌唱、舞蹈、戏剧表演于一体的戏剧表演。在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中,戏剧是基础,音乐是灵魂,舞蹈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对演员的训练也提出了一系列特殊的要求。根据音乐剧这一独有的创作要求,我们在教学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三项全能”和“整合型”人才的目标来进行,主要是从声、台、形、表四个方面进行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
(一)声乐的基本训练
音乐剧演员的声乐基础训练主要包括:发声方法训练、视唱练耳训练、声乐技巧训练、合唱技巧训练以及音乐理论常识、音乐作品的分析与演唱等。
1、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声乐训练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音乐剧演员的声乐训练多为美声唱法为主,首先要解决呼吸、发声、咬字、共鸣等演唱中的基本问题,这是通向音乐剧演唱的基础。在基本训练中,尤其要强调气息问题,因为气息问题不仅关系到演员能够在静态中唱好歌,还关系到能否在音乐剧特有的载歌载舞的表演中自如演唱。
2、要重视自然声区的训练。首先,“自然声区是声乐
与整个声区训练的基础”。演员在练好自然声区的基础上再上、下开拓音域,进入所需音区就较容易;其二,自然声区的演唱与音乐剧的演唱特点类似,音乐剧的作家们以“‘做朴实的旋律’为追求。他们坚持用最简约的音符在不宽音域里打造旋律”,所以音乐剧的歌曲普遍音域不宽,许多歌曲都是接近人们自然声区,用这种声音来歌唱,能使听者感到自然、亲切,使歌与语言、歌与舞蹈的衔接转换自然流畅。
3、重视视唱练耳训练。音乐剧演员一定要有好的音准、节奏和视唱能力。
4、多样性唱法的培养。每部剧都有不同的创作要求,其采用的表现形式,一般由作品的风格、剧情的需要、角色性格特点以及演员的创作个性而定。为了适用不同的剧目要求,音乐剧演员应该尽量多的学习不同类型演唱方法。
5、重视合唱训练。音乐剧演员不仅要重视独唱技巧,还要重视重唱与合唱技巧。因为在大多数音乐剧里独唱的比例在整个音乐结构里只占一少部分,更多地是在重唱与合唱中进行。在国外,无论是主要演员还是配角或群众演员,合唱水平的高低往往是衡量专业的一个标准。
6、学会分析、处理歌曲唱段。音乐剧歌唱的目的是服务于剧情,服务于人物。演员不能只注重歌唱中的音韵美而丢掉传达剧中人物思想与行动的基本要求。因此,训练演员演唱时,要求在解决了唱段的基本技术之外,学会分析理解作品,学会用声音表达人物的行动和内心情感。
总之,要培养学生学会根据音乐剧演唱的特点,科学地进行训练,在有效的音域里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掌握必要的声乐技巧、学会对音量与音色进行控制、能在“载歌载舞”“又说又唱”的境界中,将剧作中人物的情、声、字表达得准确而完美。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音乐剧演员的形体训练一般包括基本功训练和各种舞蹈的训练。根据音乐剧创作多样性的需求特点,演员通常需要学习芭蕾舞、爵士舞、踢踏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舞台技能等具有一定代表性舞种。我们也同样把这些训练作为音乐剧表演专业的必修课。
1、芭蕾训练。芭蕾舞是音乐剧舞蹈中最常见的舞种之一。音乐剧舞蹈,通过芭蕾训练,一方面锻炼出优美的体型,舒展的舞姿,必要的技巧能力,另一方面掌握了芭蕾基础,学习其他的舞种就比较容易。这一点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已充分证明。
2、爵士舞训练。爵士舞是音乐剧舞蹈中用得最多的舞种。当今的音乐剧,只要有舞蹈元素的音乐剧几乎都离不开爵士舞,有不少人把爵士舞作为音乐剧的舞蹈符号来看待。从我们的训练来看,爵士舞铿锵有力、充满律动的特点,对锻炼演员良好的身体灵敏度、协调性、爆发力、节奏韵律感等具有突出的训练价值。爵士舞基本功训练与芭蕾训练一样都应是音乐剧演员每日的,必修课。
3、踢踏舞训练。踢踏舞是音乐剧演员必须学习的舞蹈之一。尤其是学习英美音乐剧必须具备很好的踢踏舞训练基础。在教学与演出的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学习踢踏舞对锻炼演员身体的协调配合与节奏感,尤其对训练脚部的灵活性、灵敏度更有突出的功效。不过踢踏舞的掌握需要时间的磨砺,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训练,难于达到舞台需要的水平。因此,演员对它的训练要像中国戏曲里说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4、现代舞训练。现代舞强调发挥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摆脱程式化舞蹈动作的束缚,用无声的肢体律动展现出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活动,也是音乐剧中常用的舞种。就训练而言,现代舞能够帮助演员掌握由内到外的肢体表现力技巧,拓展对形体的创造力与表现力,还能够通过自由奔放的形体语汇由外到内地激发演员的内心情感。
5、民族民间舞训练。民族民间舞是表现舞台人物生活的主要舞台语汇。作为演员虽不能把各种舞蹈的风格都掌握,但作为一项业务积累,应该多接触、多学习,需要时强化起来也较容易。但本民族的舞蹈必须掌握,因为我们学习音乐剧的目的不仅为了外来戏剧的本土化,更是为了“洋为中用”发展我们自己的音乐剧。
音乐剧演员在舞蹈方面需要学习与掌握的内容很多。对训练来说,基本能力的训练最为重要,因为它是提高音乐剧演员身体的可塑性、表现力的关键。另外,演员除了学习掌握这些舞蹈的基本功技巧外,还要掌握用舞蹈传达情感、体现行动的技巧。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所说:“对于演员来说,每个手势和身体动作之所以需要并不是由于它们本身,而是作为角色的精神生活的体现,作为行动的外部表现。”
(三)、台词的基本训练
尽管音乐剧是一种集歌舞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但台词在音乐剧中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一般来说,台词训练重点要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树立对舞台语言的正确观念。要了解生活语言与舞台语言的异同,明确舞台语言的正确要求。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方法,克服和改变个人语言和声音方面的一切不符合舞台语言要求的习惯。学会正确地吐词、用气、发声等语言基本技能,掌握纯正的语音(普通话)发声方法,还要注意音乐剧表演中台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掌握舞台语言的基本表现技巧。要学习掌握舞台语言中的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节奏(高、低、快、慢、抑、扬、顿、锉、轻、重、缓、急)等语言表现力基本技巧,这是处理舞台语言的基础。
3、掌握舞台语言声音变化的外部技巧。要掌握舞台语言声音变化的外部技巧。尤其是:音高、音量、音长、音色的语言表现技巧。可以说,舞台语言声音的全部技巧都脱离不开这四个基本要素的制约。
4、学习掌握舞台语言的处理技巧。要分析语言行动、潜台词的挖掘、内心独白的寻找及不同体裁风格流派的台词处理技巧,同时还要学会准确地体现这些语言的艺术处理,并能够使舞台语言具有性格化的人物要求。要针对音乐剧对语言的特殊要求,学会在音乐的节奏中处理台词;掌握在歌唱与台词、舞蹈与台词、动作与台词的交替变化中体现台词。
5、掌握佩戴耳麦发声的技巧。现代化的音乐剧艺术赋予演员表演的又一特征,即演员在舞台上要戴着微型麦克进行表演。为将角色最自然的声音与创作中的真情实感清晰地传达给观众,同时演员歌唱不至于太费力,演员要在话筒中“说好台词、说清台词、说准台词、说美台词”。他们不仅需要对自己的音量、音色有所了解与把握,还要与音响师进行反复的磨合,达到听不出戴话筒的效果。
(四)、表演的基本训练
音乐剧演员必须从创作观念上充分认识音乐剧表演的戏剧属性,明确音乐剧表演艺术创作任务、创作手段和演员需要的基本专业素质。在训练方面,应该从戏剧演员最基础的元素训练开始,抓住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重视表演素质训练。通过“七力”、“四感”的素质训练来开发演员的创作天性。在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将音乐、歌唱、舞蹈等音乐剧创作元素融入其中,使学生从开始就建立音乐剧表演的创作意识。在素质训练中,尤其要重视信念感与想象力的训练。重视演员创作个性的培养,开拓演员的创作潜能,苦练创作的技术手段,并能够运用练就娴熟的歌、舞、表演创作手段,在不同风格体裁的音乐剧作品中创造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
2、重视舞台行动方法的训练。舞台行动规律是一切戏剧表演都应遵循的本质规律,是戏剧表演的基础。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懂得舞台行动与舞台任务、规定情境、行动手段及人物性格的关系,特别要重视在情境中行动的训练。在音乐剧表演中,无论以什么样的手段呈现舞台行动,都要十分重视行动与规定情境之间的关系。
3、重视表演技巧的训练。训练手段可采用音乐剧经典片段或话剧片断进行练习,还可将其他戏剧作品改编成音乐剧片断进行训练。我们在本阶段的训练一般采用话剧与音乐剧片断相结合的形式训练学生,要特别强调每个单项技巧都不能游离于行动,要有意识地在行动统筹性上下功夫。
4、重视创作实践。音乐剧表演与其他戏剧表演一样是实践的艺术,唯有不断的艺术实践,才能更好的掌握形象创作的技巧。
总之,音乐剧表演需要调动的因素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音乐剧表演只凭先天条件与兴趣是全然不够,对音乐剧演员来讲,既要学习掌握歌唱、舞蹈的技能手段,又要掌握创作人物的技巧方法,还要懂得有机地将它们(歌、舞、台词等各种艺术手段)综合地运用到人物形象的创作过程中,以达到:“从有意识地掌握演员的技术达到下意识地运用演员的技术。”把它们变成演员的“第二天性”,到达音乐剧表演的“自由王国”,实践是主要的路径。
责任编辑:李 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9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