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母亲教我二三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祖籍广东,从小在成都长大,我是老大,下面有6个弟弟、1个妹妹。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长年在外,探亲假一年就15天。是母亲把我们拉扯大。母亲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程度,能看书、写信,在解放初是不多见的。因为孩子多,她无法到外面工作,家庭开支和我们读书全靠父亲工资维系。
  由于家境艰辛,我从小就承担起照顾弟妹和分担家务的工作。每当我帮母亲做饭、洗衣的时候,母亲总是劝我用功读书。她说家里孩子多,不可能都上高中、大学,你要用功读书,要为弟妹做榜样。我理解母亲对我的疼爱和寄予的期望,但我见到她日夜操劳和瘦弱的身躯,心里十分忧伤,特别在冬天,手、脚都生了冻疮,开裂、流血,还背着弟弟在冰冷的水中,洗衣、做饭,我的心格外酸痛。
  母亲教我学厨艺
  那时我们都是走读生,全日制,早、中、晚饭都在家中吃。早饭一般是馒头、稀饭、泡菜,中午回家母亲一般已经做好,我们吃了又去上学,晚上的饭我就帮母亲做。她总是不想让我帮她,但迫于无奈,要照顾哭闹的弟妹,也只能让我动手。母亲教我淘米中的砂,焖饭、做粥要放多少水,教我发面、蒸馒头、包包子,教我擀面条、包饺子、做抄手,过年时又教我蒸年糕、炸油酥角,还教我炒菜、炖汤。
  不论在初中还是高中,一放学我就回家帮母亲做家务。母亲夸我懂事、能干。有时塞我2分钱奖励我。那时2分钱,早上能买一根油条、一碗稀饭,或一个包子、一碗豆花。母亲给的钱,我从来不乱花,而是留下来买麦芽糖,分给弟弟、妹妹,让他们听我的话,一起做家务。由于院子里没有自来水,我和弟妹一起到200米外的大街上的老虎灶买开水、挑自来水;一起大扫除、搞卫生、扫院子;一起洗菜、做饭。
  我的厨艺在我成家后有了长足的进步,我爱动手,爱琢磨,敢实践。后来,单位食堂有一位唐师傅,做溜肉片、爆炒肝、烧茄子好吃,我就向他请教。逐渐我做菜的品种增多了,色、香、味提升了。同事聚会、回岳母家都是我下厨,上上下下都说好吃。我的小舅子结婚,婚宴也是我操办的。我做了8个凉菜、12个热菜,摆满了一桌,又好吃、又好看。
  母亲教我学织补
  家里一张小方桌既是吃饭的地方,又是写作业的地方,更是母亲为我们缝补衣袜、织改毛衣的地方。每当弟妹都睡了,母亲开始操劳,不是缝补就是织改,有时抱着弟弟做,有时边喂奶边干活。我一觉醒来,看见母亲还没有睡,真是从心里敬佩她,也坚定了我为母亲分忧的决心。
  家里孩子多,都是大的穿过给小的。但衣物质量差,男孩子顽皮,不是破了就是脏了,要拆洗、缝补,母亲真的忙不过来。1957年的暑假,我开始向母亲学习织毛衣,我从起边学起,织平针、织花边、织手套、织毛袜、织背带、加裆、加兜、接缝等。在母亲的指导下,我为弟弟织出了第一件毛衣,由于拉线松紧不一,网洞有大有小,母亲还是表扬了我,那个假期我很有成就感。后来,母亲起好针的,或织到一半的,我都接过来织,很快就做到四五天织一件了。每当弟妹穿上我新织的毛衣、毛裤,总能看到母亲感激的眼神和湿润的眼眶。
  在成都,我家住的四合院里有9户人家,哪家做衣服都是请裁缝到家里做。只要有人请,我都爱去看、去问、去学,如何剪裁、如何缝制,先缝哪、后缝哪。很快我就学会了剪裁、缝制中式棉袄,用布带编纽扣等技巧。我也帮母亲缝制衣服,缝补衣裤。学了这门手艺,减轻了母亲的负担,也为日后的情缘播下了种子。
  1960年我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1966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工作。当时集体宿舍4人一间,一位留苏回来的同事毛衣破了一个大洞,我说帮他重织一件他不信,晚上他们打扑克,我织毛衣,仅用了4天时间就织了一件鸡心领的毛衣。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很多女同事来问我机器边怎么起,阿尔巴尼亚花怎么织,我都一一告诉她们。
  在所里一位骑车上下班的女同事冬天双手冻得通红,棉手套又笨又重,也不灵活。我用鹿牌毛线,织了一副五指分开的手套给她,她非常感动,就把妹妹介绍给我。1968年我们结婚了,1971年有了女儿,这情缘是母亲留给我的遗产,我十分珍惜。
  婚后夫妻双方都有负担,我们不太富裕。我利用母亲教我的技能为爱人做棉袄,为女儿织毛衣。后来家里有了缝纫机,更是如鱼得水,到处买布头,为爱人、孩子做外衣、衬衣、裙子、裤子。我最得意的作品是为女儿做的毛呢大衣和爱人的中式丝棉袄。
  母亲教我学做人
  50年代,收音机是奢侈品,也没有什么娱乐,我们经常围在方桌旁听母亲讲故事。她给我们讲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发悬梁锥刺股、借萤火虫光读书、岳母刺字、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故事。她也经常告诫我们不要攀比,不要比穿衣服、穿鞋子、吃零食,要比就比学习、比勤奋、比听话、比懂事、比礼貌,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才有出息。在母亲的影响下,我小小的心灵就懂得了勤奋、节俭、朴实、诚恳的做人道理。
  我读大学时,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当上了副班长,母亲写信让我别骄傲,要尊重老师,还鼓励我争取入党。我参加工作后,她经常来信,要我向老同事学习,和同事搞好关系。我结婚了,她要我多做家务,尊重爱人,少发脾气。后来我当了局长,她又告诫我,要多学习、多请教、和大家打成一片。母亲的教诲,成为我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晚年的母亲经常和报纸相伴,她订两份报纸,吃过早饭后,要把报纸看个遍。她对一些新名词不理解,就打电话问我,还经常和我交流看报的体会。
  2015年,95岁高龄的母亲离开了我们,回忆母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和我谈心聊天犹如在耳,手手相传教我做家务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母亲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技能,给了我丰富多彩的人生。母亲的影响伴我一生,我怀念母亲,她永远活在我心中。
  (责编:辛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162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