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芬芳四溢 中国技术改变世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劳动创造价值,劳模引领风尚。如果说劳动托起中国梦,那么劳动模范就是造梦人。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回忆几位用辛勤劳动改变世界的劳模。
纺织:“梦桃精神”半个世纪不褪色
赵梦桃是原西北国棉一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她曾42次被评为劳动模范、红旗手。赵梦桃说:“能帮助别人前进,是人生的最大幸福!”她先后11次跟别人换车,帮助17位姐妹成为企业的先进工作者。她还总结创造了“细纱巡回清洁检查工作法”,实现了自己“一定要把技术变成集体的财富”的心愿。多年来,赵梦桃小组长期保持全国先进班组称号,历任12任组长均为全国或省部级劳动模范。
印刷:汉字印刷迈入“光与电”时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是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
照相排版是继活字印刷术后新的排版印刷技术。汉字由于数量巨大、字形复杂,难以适应照排技术,这使汉字在计算机时代面临生存危机。王选主持华光和方正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的研制,他富有远见地直接选择第四代照排机作为攻关方向。经过反复钻研,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功,其产品在汉字排版市场上取得了绝对的竞争优势,并进军国外市场。王选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在2002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获得“改革先锋”称号。
农业: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全国劳模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1996年以来,随着“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的问世和推进,不仅承担攻关任务的百亩示范片单产纪录不断刷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超级稻单产水平也水涨船高,而最早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日本至今还未取得成功。杂交水稻还走出了国门,在国外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种植面积最大的印度有200多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正在造福全世界。
电力:电网规划领先世界
全国劳模、天津大学余贻鑫教授已近耄耋之年。他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我国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
上世纪90年代,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网规划在我国还是空白,我国城市电网由于长期缺乏统一规划与合理布局导致了重复投资大、运行效率低等诸多问题,余贻鑫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内唯一完整的“城市电网规划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从此结束了我国城市电网规划软件从国外进口的历史。如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从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城市电网优化规划到城市智能电网建设等等,余贻鑫在电力系统的研究中孜孜不倦、勇攀高峰,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学术成果,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深潜:敢下五洋“捉鳖”
7062米——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海试的最大下潜深度,也是国际上同类作业载人潜水器下潜最深的纪录。创造这一纪录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正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全国劳模胡震。胡震是蛟龙号的副总设计师。他与团队成员一起,在没有母型设计提供参考借鉴的条件下,组织实施了载人潜水器的技术设计和检测试验工作,提出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集成技术方案、陆上及水池调试方法。
航天:火箭焊接技术领先世界
2006年,由16个国家参与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因为一个制造难题陷入了困境。正在项目组一筹莫展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请来了一位航天“专家”,这位“专家”现场看了设计方案和零部组件后,第二天就提出了生产制造方案。两个月后,方案获得美国宇航局的认可。这位“专家”就是全国劳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二一一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高凤林。
火箭发动机螺旋管束式大喷管的焊接,在屈指可数的几个航天大国都是关键技术,也曾一度成为我国运载火箭研制的瓶颈。焊接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高凤林“临危受命”,为了完成任务,他常常要保持一个焊接姿势,一焊就是1个小时。经过30个日夜的攻关,他完成了长达近千米的焊缝加工。
多年来,高凤林在长征五号大推力火箭、北斗导航、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任务中,不断攀登着“焊接高地”的一座座高峰。
可以说,各条战线、各个行业都是卧虎藏龙,埋首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每位劳模都是本行业顶尖的人才。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劳动创造价值、奋斗成就梦想的道理不会改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11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