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语篇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话语不再以单一文本模式呈现,而是与图像、颜色等符号一起构建意义。本研究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来探究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此来揭示文字与图像、颜色、布局等符号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意义建构的,同时也希望帮助读者解读该类特殊语篇。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社会符号学 意义建构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087-02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并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其中语篇世界也日趋呈现多模态化。话语不再以单一文本模态出现,而是以多种模态同时共现,即图像、颜色、声音动作等符号和语言一起参与意义构建。如今,对于多模态的研究方法可主要分为三种:社会符号学研究方法,系统功能语法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互动分析方法。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同时结合了符号学理论。Kress和van Leeuwen(1996:19)的“视觉符号学理论”认为语言和视觉交际都可以用以实现相同的意义系统。这为多模态的符号学分析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O’Halloran(2004:21)等学者的多模态研究强调元功能系统,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中语言的三种元功能。对于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视角多种多样,其中也包含认知语言学。
  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发展起步较晚但也成果颇多。李战子(2003:1-8)发表了题为“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的论文,主要介绍了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符号学。这被认为是我国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开端。之后,朱永生(2007:82-86)介绍了多模态话语的产生、定义、性质和理论基础等,丰富了多模态话语的理论框架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論基础与研究方法》中。张德禄(2009:24-30)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从不同角度探索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同时,多模态话语分析被大量运用到一些其他领域,例如外语教学、教材研究、计算机网络语篇、影视作品等。出于对多模态话语分析实例研究的扩充,也出于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本文将以会徽这一特殊社会符号为基点,解读其背后的多模态意义建构。
  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它将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表现形式结合起来,克服了话语分析的局限性。韩礼德(Halliday,1985)将语言系统的功能归纳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大元功能是包括视觉符号在内的所有交流符号的共同特征。基于此,Kress和van Leeuwen将这三大元功能应用到视觉模式,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理论依据。
  会徽相比其他种类社会符号具有幅面大、内容集中宽泛、艺术表现力强、远视效果显著等推广文体的典型特征(孙毅,2012)。会徽作为展示和推广某次大会或者活动的代表性图案,通常具有显著意义。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极具个性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成为会徽设计者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本文将从图像形态、颜色、文字与布局方面来阐释社会符号是如何建构意义的。
  
  (一)图像形态
  冬奥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它的举办不仅会为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是塑造城市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的绝佳时机。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在中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奥会。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正式亮相(图1)。会徽以中国书法“冬”为灵感来源,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
  会徽中图像的多功能性较其他符号更为明显,此类艺术创造需要简明扼要,所传递的信息直截了当,观看者在一瞬间或者一定距离外就可以清楚地接收到图像所要传达的信息。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了多模态话语的再现意义并将其分为叙事和概念。在叙事再现的过程中,动作者即为发出矢量的参与者,在图像中,他们通常最为突出。这可以从尺寸、构图中的位置、与背景的对比、色彩饱和度或显著性等方面来判断。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最凸显的就是位于正上方的以蓝色为主色调的中国书法“冬”字,上半部分是滑冰运动员,下半部为滑雪运动员姿态。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代表各种比赛场地和节日飘舞的丝带。继续向下是汲取了中国书法和剪纸特色的“BEIJING 2022”,表明举办地和举办时间,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二)图像颜色
  情态是实现多模态话语的互动意义的四大要素之一,它是指人们对关注的世界所作出的陈述的真实度和可信度,被归纳为高、中、低三类。Kress 和van Leeuwen(1996)从色彩饱和度、色彩区分度、色彩调和度、语境化、再现、深度、照明和亮度八个视觉标记探讨了图像中情态的现实意义量值的高低。人们喜欢将颜色赋予各种意义和不同的价值,以寄托人们的情感。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使用了多种具有高饱和度高情态的颜色:蓝、黑、红、黄、绿,其中包括浅蓝和深蓝。蓝色通常是冬天的代表色,本次会徽也以蓝色为主色调,象征冬日的冰雪,寓意梦想与未来。红黄两色通常是中国的代表色,象征运动的激情与活力。文字使用的黑色与蓝色一样具有高饱和度。图像和文字所使用的颜色正好与奥运五环的颜色相符,体现了这场盛会国际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特色。这些高饱和度、高情态、高对比度的色彩的完美融合赋予了图像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远视性,使得图像整体极具生命力和表现力。   (三)文字与布局
  多模态话语理论倾向于将图像当作宏观标点符号,将粗体、斜体等“异形”安排视为对文本中某些内容的深化、强调、优化和升华(Bateman,2008)。根据Kress和van Leeuwen的理论,多模态的构图意义有三种资源: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位置实现的。在构图结构中,上方和下方具有不同的信息值。一般认为上方的信息是“理想的”,下方的因素是“真实的”(李战子,2003)。“理想的”通常是指概括化信息,是整个图像所要突出的最主要部分,“真实的”是指具体信息。在北京冬奥会会徽中,图形“冬”字约占整体版面大半部,色彩鲜亮,夺人眼球,下方是排列有序大小基本一致的“BEIJING”和“2022”,黑色字体较粗且字母均为大写,极具突显性,又显得庄重严肃。图像符号和语言符号相互作用,大大增强了会徽的表现力。下方奥运五环的标志与上面的图像形成对称之势,黑色字母与数字形成对称轴,整个会徽由上到下分布,错落有致,色彩丰富且上下呼应,视觉效应因此达到极致。在例如会徽这类特殊的多模态话语类别中,多种符号资源共同作用,分别发挥表意优势。比如,图像资源形象丰富;语言文字资源直观准确,涵盖主要信息。这些符号资源相互作用,共同构建整体意义。如果只使用某一种符号资源,并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只使用文字符號,尽管信息明确完整,但不能直截了当地吸引观众的兴趣,也描绘不出抽象的、深入的意境。在北京冬奥会会徽中,正是由于各个符号模态的共同作用,才会向全世界传递出北京冬奥会的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
  三、结语
  在会徽这个多模态语篇中,图像、颜色、文字等多种模态参与了意义构建,使得会徽所表达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文字符号表达的意义,忽视任何一种符号都不能够充分地理解语篇的全部意义。多模态话语中任何符号模态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既要考虑模态特性,也有文化、历史和现实原因涵盖在内。
  本文首先概述了多模态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接着回顾了国内外在多模态领域的发展。再以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为例,从形态、颜色、文字和布局方面剖析了这些符号是如何相互作用,来完成整体意义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将话语意义构建推向一个更高、更广的符号学层面。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不仅表现出我国的独特文化魅力,也表达了本次冬奥会的愿景。因此,对于其的分析也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世界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除此之外,本研究也希冀为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提供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1]John A.Bateman & Janina Wildfeuer.A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ory of Visual Narrativ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4(74):180-208.
  [2]Kress,G.& 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Edward Arnold,2001.
  [3]O’Halloran,Kay L.Multimadal Discourse Analysis:Systemic-Functional Perspective[C].London:Continuum,2004.
  [4]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5]孙毅.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为基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262):44-47.
  [6]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7]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26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