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韩书法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书法在众多艺术中独树一帜,也成为东亚文化圈中标志性的代表之一。近年来书法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交流日益频繁,作为同属汉字圈的中、韩两国,书法的发展虽“同源”,但相似中各有特色。本文以书法的演进为切入点,主要从其发展过程、流派、艺术特点三个方面来对中韩书法进行研究整理,并讨论归纳二者艺术的表现。
  关键词:中、韩  书法 发展 流派 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105-02
  汉字作为世界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在世界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东亚文化圈中,汉字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在韩国,有人将韩文与汉字比作鸟的双翼,形象地展现了汉字在韩国文字中的重要性,也因此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在韩国生根发芽,成为韩国的书艺。韩国书法虽师承于中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特点。本文主要从发展过程、流派、艺术特点三个方面来对中韩书法进行研究整理,并讨论归纳二者艺术的表现。
  一、发展过程
  (1)韩国书法的发展过程。韩国书法起源于中国,大约在新罗时期前传入朝鲜,朝鲜书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新罗书法,高丽书法,李朝书法。具体来看,新罗时期的书法前期多是地方色彩浓厚、尚未发达的“俗体书”,后期基本以效仿唐四家、颜真卿的书体为主,书法家比较少。到了高丽时期,在承袭新罗书法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同时期书法,使其渐趋发展成熟,书法家也是人才辈出。之后的李朝时期基本沿袭赵孟頫体,虽吸收了明四家的特色,各家见长,但无太大变革。直到1446年李朝第四代王世宗李裪公布“训民正音”,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韩文,也便产生了以韩文为载体的书法,但因为韩文书写的特殊性,其书法的艺术性一直存在争议,此时韩文书法与汉字书法并存。
  (2)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的演变。其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应当说从甲骨文就开始了。但是从总体上讲,书法艺术在汉魏时期才真正形成。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汉代以前,此时是书法艺术的产生阶段,主要是金文和小篆。第二个时期,汉代至隋唐时期,即书法艺术的成熟、演变、鼎盛阶段,此时书体、作品、作家辈出,同时书法也被列为“书学”。第三个时期,唐以后,经历了书法的不景气与变革,另出现“帖学”与“碑学”。之后的当代书法无大的革新,基本沿袭古代书法。
  (3)中韩书法发展过程比较。作为东方文化圈旗帜的书法,在不同国家的发展中不尽相同。通过上文的梳理,以下就发展过程中两国的不同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起源时间。中国可以说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从有甲骨文开始,便有了书法的萌芽,到了汉魏时期真正形成书法艺术。韩国书法,从新罗时代传入,才有了书法的萌芽与兴起,新罗时代大致是中国的唐朝,因此从起源时间来看,韩国书法的产生是远远晚于中国的。
  第二,创新性。从传入之时起,韩国的书法就开始研习并效仿中国书法特色,一直延续到李朝时期的“训民正音”创立,开始了韩文与汉字书法并行的时代,从整个过程来看,韩国书法基本以效仿中国书法为主流,和中国书法呈现亦步亦趋之态。中国的书法在整个发展历程中随着汉字的形体演变也随之演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色和创新。因此,中国书法的创新性高于韩国书法,韩国书法基本是紧追中国书法之后,并无太大创新。
  二、书法流派
  随着书法的不断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书法流派便随之衍生并层出不穷。以下便对中韩两国的书法流派进行梳理和分析。
  (1)韩国书法流派。关于流派的划分,比较典型的是王学仲先生提出的“三大流派”阵营划分,分别是“传统派”“创新派”“现代书法派”。随着韩文的产生及二战后倡导舍弃汉字,书法界又出现了“汉字派”和“韩文派”,并穿插其中,致此派生出三大阵营:“汉字派”“韩文派”“新艺术表现派”。但在实际存在中并未像划分的那样清晰,“汉字派”和“韩文派”之中又会有“传统派”和“现代派”之分。“汉字派”基本承袭中国的汉字书法,这里不赘述。“韩文派”又分为传统的“宫体书法”和现代的“民体书法”。“新艺术表现派”虽比较零散但丰富多彩、个性鲜明,不足的是这个阵营注重创作性而忽略了文字的可读性,因此常常引发书法界的质疑及“书”或“非书”的争议。
  (2)中国书法流派。中国书法脉络清晰,流派鲜明,各具特色。汉代的“隶书”,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楷书”“行书”“草书”,宋代“瘦金体”等,此外,此时书法理论也随之成熟。值得注意的是在几大流派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以书法家为名的流派,如:“欧体”“颜体”“柳体”等,纷纷成为后世临摹的对象。另外,在中国书法艺术的长河中,有一分支不容忽视,那便是篆刻书法艺术,早期的金文、石鼓文再到后期的石刻文字,著名的《十三经》便是石刻文字的代表。
  (3)中韩书法流派比较。书法流派的形成是书法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书法分析中不可绕开的内容之一,以下从两个方面对二者的不同进行了归纳。
  第一,流派种类。韩国的流派总体来说比较单一,即使加入了韩文文字的书法形式,但由于对汉字的舍弃及种种因素,致使其未形成影响力大的流派,流派形式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分法之外再无其他,且流派划分清晰中夹杂着复杂,流派观念不突出。中国的书法基本不同时期形成不同流派,纵观整个发展史,几大家流派书法也名垂青史,扬名中外,突显出流派种类清晰、形式多样的特点。
  第二,书法理论。韩国的字书原则基本承袭中国,在韩文字体产生后虽有所创新,讲求创作的民主自由,但由于忽略文字的原本,因此也未形成完善的书法理论。中国的书法作为国粹,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随之成为“书学”,书法理论也达到一定高度,出现了大量的书法理论专著。
  三、书法艺术特点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中韩两国各自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关于书法艺术的表现,以下从“实”和“虚”两个角度来分析。
  从“实”来讲,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中韩书法进行对比与分析。第一,线条。中国书法的线条讲求力量感、立体感、节奏感,突显字体的线条美,将时间和空间相结合来完成书法的创作。韩国的书法中,汉字书法基本承袭中国书法的线条原则,韩文书法由于文字的特殊性及局限性,因此线条多重复,比较单一,创作中线条的灵动美不太明显。第二,结构。中国书法的结构讲求参差,也就是结构上的不定形美,即讲求“变”。韩国汉字书法在结构上讲求率意,不甚考究,主张追求原始生命力、自然美,追求快乐,不太讲求“变”。
  另外,则是“虚”的角度,即书法中的意境。中国书法的意境主要是神采、韵趣、诗情三个方面,神采是对创作活动中个性的强调,诗情是中国书法中最具特色的体现。韩国书法创作虽也体现出了个性的特点,但由于多习得的是中国书法的“技”,因此缺乏精神的抒发,此外加之汉字废弃,汉字表文达意的功能逐渐丧失,也致使其被当成一种书艺创作的素材,最终使书法创作走向了缺失精神与格调的意境美的境地。再则,韩国书法中也未曾有诗情的体现。总体来说,韩国书法在意境美方面有些单调与缺失。
  综上所述,中国书法与韩国书法呈现“同源异流”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流传有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继承性,加之后代书家对前朝书家的推崇,因此,其发展虽源远流长,但最终以最美的姿态保全了自己。韩国书法源于中国又异于中国,融入了本国民族精神的同时创造出“韩文书法”这种新的书体,在此基礎上,韩国的书法慢慢进行探索,也因此在东亚文化圈中有了“韩国书艺”之称。近年来,中韩两国的书法交流日益增多,也为各自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契机,但愿在互相学习的同时能够将书法这一经典的艺术形式发扬光大,使其在艺术长河中永放光辉。
  参考文献:
  [1](韩)李圭馥.概论韩国书艺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邱紫华.东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刘金质等.当代中韩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28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