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现代书法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传统文化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开展现代书法教育,一方面需要继承古代书法教育的传统,在书法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还要把握现代书法教育的特点,处理好规范字教学与书法艺术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现代书法  信息化  新境遇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写字教育实施问题研究》,批准号:JG17CB337。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37-02
  现代的书法教育可以划分为这样三种类型:一是走艺术化道路的学校专业书法教育,二是走素质化道路的学校基础书法教育,三是走休闲道路的社会大众化书法教育,这与集识读与书写于一体的中国古代书法教育已大不相同。中国古代的书法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字教育,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沉淀已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识字教学也肩负着识读与书写等任务,形式上与传统书法教育相似,但语文识字教学往往是把汉字当作普通的工具性文字来对待,与西方字母文字无异,由于缺少了人文关怀,抽去了传统文化内核,使得二者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传统文化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开展书法教育首先应该在本质上恢复书法教育的传统,应该紧紧把握住传统书法文化这条主脉。
  书法的文化内涵首先表现在对汉字的崇拜。在汉字文化圈内,人们对汉字和书法有着莫名的亲切感,这从室内悬挂书法作品传统、书画收藏热、习练书法热等书法现象就能得到验证。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之前,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早期汉字的发展过程也是早期华夏文化生成的过程,汉字的发明、发展与成熟一直与文化相伴,有学者把书法史的起始点定在文字的产生时期是有其道理的。自宋代以来民间就形成了“敬惜字纸”的文化传统,在明清时期“纸炉会”在民间尤为盛行,这与古代科举文化有关。对文字的崇拜和对文化的尊重已经成为文化基因融入了民族血液。
  书法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文化的符号,被称作“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现代的中国教育由于一味地模仿西方教育而失去了自我,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已经出现了断代现象,这对开展传统书法教育造成严重障碍。
  其次,开展现代书法教育要厘清书法艺术教育与规范字教育的关系,这在传统书法教育中是不分家的。
  “规范字”一词出现较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的文字,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简化字总表》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与传承字。其实,在中国古代,规范字早就存在,是指国家正式颁布的文字式样。《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尚书·金滕》云:“多才多艺,能事鬼神”,上古时期的文字使用应该是一种用来敬事鬼神的才艺,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需要。许慎《说文解字·序》中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许慎明确指出了文字的維护统治和延续文化的功能,正因如此,历代政权都十分重视文字的规范化问题。
  历史上,文字的规范化行为有过三次大事,其一是“书同文”,秦统一六国,为使政令畅通必须统一六国文字,虽然秦小篆没能普及开来,但文字规范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二是印刷术的发明,刻板印刷使得规范化的宋体字得以迅速普及,读书人长期接触这种规范化的制式文字,这对文字的规范化书写影响至深;其三是文字简化运动,文字简化运动与中国近现代救亡图存等特殊历史原因有关,简化字的使用在中国文化史的发展进程中也可以称作是一个重要节点,至此,文字发展成了今天的式样。社会与文化的发展需要规范化的文字,同时,文字的规范化也促进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从文化发展角度来看,自儒家思想被确定为正统思想以后,儒家经典是依赖规范文字世时代相传的,从汉代开始,儒家经典就被用统一规范的文字刻在石碑上了,刻经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从国家管理角度来讲,规范字始于周代,为历代统治基层所重视,从汉初尉律规定“书或不正,辄举劾之”,唐吏部考核官员以“身言书判”等将规范文字的使用上升到了法律制度层面的政策就可见一斑。在古代社会中,规范文字的学习与使用是与士人的仕途息息相关的,汉初“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唐代科举开设“书科”,并且汉唐宋时期太学或国子监都开设有专门的文字学课程,至明清时期,亦有因帝王喜好其书法而得以晋升高位者,由于涉及到官吏选拔与科举,规范字在古代教育中也就变成了一个基础的也是首要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