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代书法风格转换与书法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书法作为我国特色的文化形式,发展到今天仍具有很强盛的活力,作者以不同的写作方式赋予了文字艺术以美感,并随着历史的更迭不断变化书法风格特点。很多书法大师都是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对汉字的独到见解,完成了具有自身风格的书法创新,体现出了汉字与众不同的美感。
关键词:书法;风格特点;创新
书法是伴随着中国的文字演变而出现的,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汉字为书法的发展创造了许多的可能性,从甲骨文到小篆,从行书到草书,从王羲之到祝允明,无数的人才和无数的书法形式造就了千变万化的艺术风格,并且人们会在学习中不断地发展创新,使书法这项艺术文化始终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1.历代书法风格的转换分析
受到历史进程的影响,我国的文字字体发生了多次变化,而书法的形式表达也紧随字体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并且能够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当世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形态。书法风格特点的变迁离不开字体变化的影响,最早篆刻在龟背上的甲骨文、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金文等都属于大篆的字体形态,当时的人们将看到的事物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并逐渐形成了书法与绘画合二为一的艺术创作形式。
通过文字的改进在古老的先民时期萌生了古典书法艺术,而随着人类群体数量的增多和知识能力的提升,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进入到青铜器最为盛行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文化等皆有不同,这也是进行古典书法艺术创新和改革的绝佳契机,当秦始皇的铁骑踏破临淄城池,完成一统中原的壮举后,马上展开了浩浩荡荡的中央集权和统一制度的政治活动,进而秦国丞相李斯结合先前时期常用的大篆文字,通过适当的整理和简化,领导大家创立出了小篆的字体形式,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全国的文字统一,这种字体形式不再使用大篆象形的表达方法,而是创造了笔画和结构等概念,消灭异同文字的同时,也加深了文字的文化思想传递,虽然以法家出身的李斯将小篆字体设计得十分规范,无懈可击,但却无法实现书法自由调节字体的灵活性特点,但这依然对后期出现的隶书和楷书等书法形式创造重要的先决条件。
到了秦朝后期,人们为了更加方便书写,在小篆的基础上形成了秦篆和秦隶的字体形式,这为书法艺术逐渐向文字的美化和装饰方向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帮助。自从汉朝逐渐形成了以隶书为主体的汉字形式,大体上就为书法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从书法最为鼎盛的魏晋南北朝开始,直到现在,出现了众多的字体形式和众多的书法大家,这也使书法作为我国文字文明的载体一直传递下来。
2.激发书法创新的因素
2.1通过评判与赏析激发创新意识
学习和应用书法的人会逐渐被各位书法大家的作品所熏陶,在强化书写能力的同时无形中获得艺术上的升华,这就为有效地进行评判和赏析活动打好了基础。当我们能够针对某一幅书法作品明确表达出主观认知时,就说明自身已具备评判和赏析的能力,而这些主观认知的评语不仅仅是简单的好或不好,而是从虚实两方面进行作品的评价,即笔法、结构、章法的实与意境、思想、想象的虚,评价者需要充分调动思维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实现批评与赞扬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对书法作品评价的客观性。此外,为了能够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书法创新思维,不应该人云亦云,在观察一幅书法作品时一定要有自己的鉴赏思路,经过细心地分析后再尽可能地做出自己认为的准确评价。最后,要注重批判意识的培养,许多进步与创新都是由错误的发现和提出而获得的,在对书法作品提出质疑与批评的同时,会对自己产生警示作用,提示自己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不犯相似的错误,保证自己始终行走在正确的进步道路上,并不断对书法的创新获取新的认识。
2.2在书法的传承中实现创新
人类总会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创造,而创新与创造从来不是凭空而出的,书法的创新离不开对历史的学习与传承,纵观我国的书法历史,历朝历代都有不少的书写人才,并且后辈会紧随前辈的脚步在传承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保持文字的艺术美感。当书法的创新脱离了传承百年的主流文化时,就成了无源之水,很难传递出易于被大众接受的艺术信息。此外,结合我国历史上书法名人的生动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在漫长的书法演变过程史中,大部分人才都是在早期就已经开始学习并积极吸纳前人优秀的书法作品,之后通过自身对作品字形和艺术美感的解析,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书法形式。由此可见,创新离不开对书法历史的传承,利用传承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快速地达到创新的目的。
结语:总而言之,书法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在经过长时间的洗礼后,其不仅没有衰落,反而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而若想要更好的对书法进行传承与创新,这就需要书法爱好者通过研读历史,认真学习书法风格的转变历程,并经过长期的学习与沉淀,在书法大家作品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艺术喜好和风格特点,如此,才能让自己在书法的艺术殿堂里占有一席之地,并更好的對我国书法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守民.从张瑞图、黄道周的书法风格嬗变看二人审美之差异[J].书法赏评. 2015(06)
[2]施娟.分析历代书法风格转换与书法创新[J].艺术品鉴.2015(02)
[3]曹云鹏.历代书法风格转换与书法创新分析[J].艺术百家.2012(S2)
[4]薛帅杰.书法创新视角分类及其特征分析——兼及当代书法创作批评[J].书法赏评.2009(05)
[5]杨锁强.论书法传统与书法创新的层次与结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2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