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广播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为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平台。文章以佛山电台实践为例,分析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时代,广播如何发挥声音特长、以融媒手段传播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 典型音响 广播蒙太奇 讲好故事
传播传统文化是媒体的社会功能之一,也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作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媒介之一,广播应自觉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体现广播的文化自觉。进入互联网时代,快速成长的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不少媒体对传播传统文化作了许多有益尝试并取得可贵经验,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别报道《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等。作为地方媒体,佛山人民广播电台(下称佛山电台)近年也根据自身特点及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传播之路。
发挥声音特长,高质量传播传统文化
作为声音媒体,广播可以把传统文化制作成各种体裁的新闻、节目或延展产品传播出去,使受众认知、了解传统文化及其意义,鼓励人们去传承和弘扬。广播在口述历史、音响运用方面具有天赋的优势,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有利平台。“一篇广播新闻报道做出广播特色,找到声音表达的更多可能性是关键。声音表达是广播作品的核心,也是广播节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①
一、突出典型音响,唤起受众记忆及想象。声音是广播的唯一载体,它可以唤起受众的记忆及想象。作为广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响在记录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人物口述历史可以记下人们所见所闻,拓宽传统文化记录的手段和范围,使生活中的文化样态以声音的形式得以记录、传播。其次,现场采集的音响在作品中重现,使受众身临其境,感受人物情感、环境气氛,发挥广播独有的想象空间。
美学家鲁道夫·爱因汉姆(Rudolf Arnheim)说:“耳朵是理性的工具,它最适宜接受已经赋予形状的原料。”②因此佛山电台在传播传统文化时,注意现场拾录人们熟知或可以引起想象的典型音响,使之在作品中起到深化主题、营造气氛、抒发情感等作用。如该台2017年的公众性节目《烈火与泥土的交响乐》中,“作者深入陶瓷作坊、深山龙窑录得真实而生动的特殊音响,好听易懂‘接地气’,将环境与传承创新的主题立意传递得非常到位和真切,体现了广播作品创作的精细运作特点和风格。”③作品获广东省广播影视奖专题节目类一等奖、全国对台港澳广播创新专题类三等奖。
剪纸制作的声音很独特,但太细微,在采访时,人声、环境声基本把它蓋住,发挥不了它在广播中的作用。佛山电台2018年公众性节目《剪出绚丽人生,刻出玲珑智慧》的作者,为了录取铜凿、剪纸、錾纸等音响,在深夜用数码录音机近距离逐一工序拾录,后期制作时,巧妙地叠加在艺人采访录音及广播小品中,营造出剪纸工场特有氛围和“画面”。
二、运用蒙太奇手法,打造“广播纪录片”。“广播声音不仅有表现微观和宏观事物的能力,还可以有自己的‘蒙太奇语言’。每一处音响、语言与音乐,都成为别具内蕴的分镜头,并在后期合成中以‘蒙太奇’手法精心剪辑衔接,情随声动,声起情深,呈现出一部还原声音魅力的‘广播大片’。”④
广播作品要尽量使用有画面感的语言和音响,加上音乐等元素烘托,容易使听众在脑海中构建画面、呈现场景,形成蒙太奇效果。如佛山电台2016年的公众性节目《“非遗”传承,路在脚下》,作者深入香云纱织造工场拾录古老织机声,在节目中的广播小品《真假香云纱》开头营造场景:清未民初佛山古镇的青砖镬耳屋里,偶尔几声鸟啼,古老的织机声响起,和着悠扬的电影原声音乐,功夫人物十三姨一边吟诵着《木兰诗》,一边给黄飞鸿织香云纱做衣裳(该节目获广东省广播影视奖专题节目类二等奖)。又如该台把公众性节目《烈火与泥土的交响乐》中音响用在广播小品《柴烧龙窑》中,把从龙窑录取的多个音响,与人物语言及音乐结合,构成一连串的画面:柴烧陶器,风雨袭击,投柴加火,开窑仪式,一窑烂陶,发现珍品。
三、讲好故事,挖掘时代意义与民族精神。“新闻作品要关注千千万万普通小人物的‘小’故事,因为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主体。关注他们可以展现出我国发展变革过程中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正能量。”⑤佛山电台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人物故事,讲述坚守、传承的艰辛、顽强,探究兴衰原因及出路何在,反映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邃思想、艺术价值。如公众性节目《烈火与泥土的交响乐》,“运用了多种音响素材,有层次、有温度地向不同层次的受众讲述了‘柴烧’这项陶瓷制作技艺的来由、它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当代陶瓷制作匠人苦苦追求此技艺的故事,由此成功呈现了‘柴烧’此项‘非遗’技艺留存的意义及保存的现状。”⑥又如2018年的公众性节目《剪出绚丽人生,刻出玲珑智慧》讲述在改革开放后,佛山老艺人为拯救剪纸艺术,奔走国内外寻找资料,出版了佛山剪纸的书籍、画册和电视片;剪纸传承人为恢复佛山铜凿剪纸生产跑遍全国寻找铜箔,还探索铜凿剪纸三项改革,从而赞美了佛山艺人为传承和创新剪纸而不断努力的可贵精神。
主动融合媒体,多元化传播传统文化
“广播媒体和新媒体具有良好的融合基因。通过融入新媒体传播,传统广播得以突破自身的局限性, 从提供单一场景的标准化内容到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不同情境中获取相应内容的便利与自由;从服务于所有用户的大众化、整体化需求到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小众化诉求。”⑦
一、以“广播+互联网”营造声势。近年,不少电台通过打造“广播+互联网”的立体化、全平台传播渠道,或借助第三方平台,以多渠道、多形式传播传统文化,与用户进行更多的互动和沟通,取得不俗的传播效果,提升了传播的影响力。佛山电台借助“两微一端”平台,以“广播+新媒体+地面活动”的融媒方式,对传统文化展开线上线下、跨媒体的传播和推广,收效不错。如该台在2018年6月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前后,与佛山市文化馆一起推广歌颂佛山剪纸艺人的粤曲《工匠艺魂》,与多所学校联合举办“剪纸进校园”系列活动,同时在电台播出公众性节目《剪出绚丽人生,刻出玲珑智慧》。节目同时制作成音频产品,分发到多个新媒体推送,其中的广播小品、粤曲还分拆成短音频推送,另外在新媒体推送有关活动的图文网页及短视频,营造推动“非遗”项目传承的声势。 二、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激励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流传几千年,媒体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及其作用,有选择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传承和发扬,让传统文化成为当今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为现代生活所用。
佛山电台在传播传统文化时,注意选择对现实生活有积极意义的项目,并在报道中鼓励人们对传统项目进行改革创新,应用于现实生活,使之历久不衰、发场光大。如该台公众性节目《剪出绚丽人生,刻出玲珑智慧》报道了传承人对佛山剪纸进行改革,把剪纸应用在公益活动、公益广告、文具等;公众性节目《“非遗”传承,路在脚下》报道了传承人把舞狮和“大头佛”引入学校教学,把木版年画运用在餐馆CI,把香云纱应用在时装设计等。
三、在媒体融合中展现“思想广播”。“新媒体时代,切实履行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意味着广播必须成为一个思想媒体。在‘娱乐至死’的新媒体时代,打造思想广播似乎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但是,主流媒体肩负的社会责任决定广播媒体绝不能随波逐流,而应该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优势,在满足受众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用思想启迪其心智,用思想净化其灵魂。”⑧
互联网时代,新闻工作者在传播传统文化时,要站在思想的高度对那些蕴含社会意义的文化信息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表达广播鲜明的社会立场与思想观点。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褒扬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抨击以传承之名弄虚作假、损害公益的行为。
(作者单位:佛山人民广播电台)
栏目责编:乐 禾
注释:①⑤那其灼:《广播新闻如何讲出好故事》,《中国广播》,2018 (8)。
②[德]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159页。
③⑥趙随意:《锐意创新 精益求精——2017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广播专题作品评选综述》,《继续攀登 2017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作品精选点评》,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版,第39、48页。
④⑦石 勤:《新媒体语境下国家广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中央电台特别报道〈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为例》,《中国广播》,2016 (6)。
⑧申启武:《坚守与突围: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选择》,《现代传播》,2017 (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60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