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以网络自媒体为主导的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在不离家的情况下看到世界、丰富视野创造了广阔的平台。但是,由于网络自身的局限性,它也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高效方便地利用新媒体,引导学生融入新媒体环境,创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和教育功能,开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也可以称为“新兴媒体”,即报纸、户外媒体、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因而新媒体恰如其分地被称为“第五媒体”。关于新媒体的定义,一直以来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不同时期的不同研究人员也表达了他们的多样化。如何提取准确的新媒体概念,合理的将其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沟通为特征,是一种创新媒介。有的研究者认为新媒体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提供新方式的技术结果。综合论述,相对完整的定义是:新媒体是数字信息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式,具有互动性,个性化,传播快捷,开放性,虚拟性,信息内容呈现海量等特征。
二、新媒体与民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使用和接受新媒体的现状
民办高校学生在人格特征、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其人格特征表现为:活泼大方、乐观积极、精神饱满。他们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主动出击,为理想事业的成功积极拼搏、竞争,重视自我发展并保持独立。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推广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首先,社会对新媒体技术的需求使得他们想通过新媒体证明自己。其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从移动多媒体中获得到个性化的定制内容,体验适合自己个性的体验。根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都有新的媒体产品。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快捷,显著提高了通信效率,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当代大学生是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非常熟悉信息和媒介,这是传播和传播信息的载体。通过选择他们青睐的形式,他们可以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所需的大数据,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整体思政队伍的建设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以阳光学院为例,一线辅导员由于长期应对琐碎的事务性、边缘性的工作,职业认同感低,加之长期与学生接触,工作量大、时间长、压力大。特别是在在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表现和缺乏自信心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很容易因工作失去热情而倦怠。与此同时,辅导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尤其是目前薪资水平较低的辅导员。因此,绝大多数辅导员都不愿意“长期坚持”,有些甚至只是把辅导员作为过渡职位,造成“半年或一年更换一个辅导员”的现象。辅导员实行两级管理,二级管理机制在摸索完善阶段,“多重领导”一定程度上给辅导员队伍带来更多压力。除了学生工作部门和二级院系党总支,辅导员还要配合学校团委、教务部门、财务部门以后勤保障部门等完成一些事务性任务。除了学生管理、奖助勤贷、紧急事件处理外,辅导员还必须承担诸如学费催缴、大量通知、核对性信息等任务。由于缺乏对教育研究对象的时间投入,导致许多本职工作往往无法高效开展。
(三)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新媒体的交互性为大学师生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在高校,微信公众号、贴吧、微博等已经逐渐成为学生交流研讨和思想交融的主要平台,现在也逐渐有很多从事思政的工作者都拥有个人公众号,分享心得与体会,也成为师生交流的载体,如李萌老师创建的个人微信号--“萌哥有话说”,浙江理工大学辅导员倪泽颖创建的个人微信号——“浙理有你”等都是新媒体在思政工作中的运用。同时新媒体平台也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西南交通大学开通了“西南交大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平台上学习资源的权限,还为学校内外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人才培养和科研相结合。让师生相互学习,快速准确地培养学生,通过有效渠道接受信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新媒体的工作。把新媒体工作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新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思政辅导员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以典型模式引领成长,以价值导航为核心,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和挑选网络上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组建学生榜样领行团队,以网络运用和辐射为抓手,营造“迎头赶上”的浓厚氛围,引导学生共同进步。以阳光学院为例,对学生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绩的事迹在微信平台上给予宣传报道。让在校生感受身边正能量的先进事迹向榜样靠齐。同时注重培养一批思维活跃、理想坚定的信息管理队伍,在校园网络平台,积极介入网络热点话题讨论,引导学生发出声音,传播积极的能量。通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图片、易于接受的方法呈现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让学生理性表达自我诉求,新媒体平台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二)大学生骨干队伍是关键,让学生凝聚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基础。构建影响青年学生的宣传体系。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把教育引导的目标、内容通过各种宣传模式有效渗透、传递给青年学生。加强校园媒介建设,加强网上引导,探索运用网络(博客、视频、QQ 群、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等新媒体,增加对青年学生的吸引。以共同的网络文化创作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兴趣为基点,吸引来自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其中,本着“引导广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创建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品牌。通过共同学习、互相帮扶、实践协作推动成员素质的集体提升,形成具有号召力的团队品牌,进一步吸引凝聚其他优秀学生。通过以点带面相互辐射带动,培养一批积极、热情、全面、创新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学生骨干。
(三)用体验影响行动,专注于增长需求,建立共同的网络精神家园。坚持“学生开发、学生维护、学生使用”的原则使满足学习和生活需要,让学生自主建设一批集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和互动性的文化产品网络,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在线精神家园,吸引学生聚集交流。在多向的思想交互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观点碰撞、修正、融合、升华。让学生策划实施网络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共践共行体验,促进学生间价值、态度、思想和行为模式的传递。为学生搭建新媒体文化成果展示平台,展示自我成果,获取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傅双燕.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5):065-067.
[2]段志英.新媒體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3]任宗仪.新媒体在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4):85-89.
[4]孙家泽.网络环境下高职学校学生党建研究[J].学科导报,2017(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98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