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新媒体运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技术的应用让信息资源获取更加便捷,网络中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这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涌入大量不同思想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网络技术虽然有助于正确思想的传播,但网络环境中也存在大量不良信息和思想政治观点,职业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结合新媒体时代的背景,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教育水平,同时还要减少网络环境中错误思想政治观点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212-02
   在新媒体时代下,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也应该加以改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也是顺应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我国也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明确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引入互联网思维,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的融合进程,目的在于打造全新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职业院校应该充分掌握当代学生的特点,有效地利用其网络技术,通过转变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达到提高职业院校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端正学生思想观、价值观的目的。
   一、新媒体时代给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带来的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科技进步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捷,信息获取途径增多,也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在这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量社交软件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轻松、便捷。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让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这些科技都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影响着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相关技术进行融合,改变教学模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深思的。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同时,利用社交软件可以增强师生间的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而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端正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
   (二)新媒体时代对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成了人手必备的电子产品,其不仅具有拨打电话、收发短信的手机基本功能,还具备网络浏览及游戏、视频等软件的运行功能。智能手机的小巧便捷让学生在上课时更容易溜号,在课堂上进行网络浏览、观看视频、游戏等,相比以往的聊天、发呆更加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大量错误的思想观、价值观,这都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危害,血腥、暴力信息不仅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负面信息资源中的负面情绪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严重时让学生产生心理疾病。所以说,新媒体时代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加大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让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变得更加迫在眉睫。
   (三)新媒体时代对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让信息获取途径更加丰富,同时信息的体现形式也更加多样,信息通过视频、音频、图像等形式结合相应的文字内容,不仅可以让抽象的知识更加便于学生理解,也能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宽广、更加容易认识世界。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及时传输,不仅改变了从前信息滞后的问题,通过多媒体也让学生扩展了思维,有利于学生灵活思维的培养,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綜合素质的目的。
   二、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新媒体运用的现状
   (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难以改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观的重要工作。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有效地与新媒体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但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一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新媒体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沿用传统、守旧、单一的教育形式,让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无法得到宣扬,这进而让正确思想政治观念失去了话语权。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应该尽快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通过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占领新媒体环境中的舆论高地,进而有效地抵制错误思想观念的入侵。
   (二)职业院校对新媒体的运用不够重视
   尽管一些职业院校在教育中引入了新媒体,但是对其所能产生的积极效果认识不够充分,这样让新媒体与教育难以融合,形同虚设。例如:近年来在全国各大高校乃至高职院校中都成立了校园网站,但是在职业院校中,校园网站的利用率低下,网站页面版本较低,网站长时间无人维护和更新,网站内容长期没有更新,这也让校园网的最终目的难以实现。还有一些职业院校也通过成立微信群和QQ群的方式为师生营造沟通平台,但是教师在日常沟通交流时缺乏平等交流的意识,言语过于生硬,说话过于官方,教育方式也过于单一,在交流中教师除了直奔主题的提出思想政治观点,很少去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这种方式让教师很难与学生拉近距离,进而让学生渐渐失去与教师的沟通兴趣。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多媒体应用基础不足
   在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多媒体应用的基础还存在着不足,主要问题是网络速度难以保证,校园网站不能及时维护、更新,校园网站中的信息资源储备量过低。这不仅影响着校园网站的实际效果,还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加大对新媒体应用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相应的技术支持,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最终真正实现多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
   三、运用新媒体提升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对策
   (一)提高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重视度
   职业院校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重视新媒体的运用,真正认识到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的意义,进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政策的落实。职业院校从管理层到基层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上级管理部门应该从宏观上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方向进行指导,标明改革方向,避免在改革中出现错误。通过组织相关培训、会议等方式,加强各职业院校领导层的认识水平,让各职业院校的领导层认识到互联网在舆论引导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占领新媒体环境中舆论制高点的重要性。通过校领导传达上级精神,并加以落实,最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权威性。
   (二)加强多媒体的运用及日常管理
   生活水平的提高,成长环境的改变,造成了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思维上的改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沿用以往的教育模式而应加入新媒体的运用,切实有效地让新媒体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与维护。例如:校园网站是宣传院校、正确思想政治观点、校园文化、校内新闻等信息的重要平台,不仅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学校之间重要的沟通平台。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对校园网站的打造,应该保证校园网站的建设水平,并且在使用中加强对网站的日常维护和更新工作。职业院校可以参考我国知名高校的校园网站,吸取其中先进的网站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设定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网站管理,以便及时发现网站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而保证网站的稳定性。同时做好站内论坛的管理,有助于发现论坛中的错误思想言论。应该请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网站设计,提高网站的美观性及功能性,进而提高校园网站的吸引力。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相应专业技能水平
   想要确保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运用,首先应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且需要保证教师具备较好的网络技术使用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院校可以定期组织校内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保证每个教师都可以具备使用电脑及相关社交软件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融入每个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在教学中通过对时下热点新闻的评论,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保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在通过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注重细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例如:在通过QQ群、微信群创建交流平台时,教师应该在个人用户签名或朋友圈中注意正能量的传递,发表一些对热点事件的个人意见,纠正一切不正确的言论和思想观点。另外,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应该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和困惑为主,只有和学生成为了朋友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传递给学生的思想观点。
   综上所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改进,只有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到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了对新媒体的真正应用,才能实现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正融合,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艳芬.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10):109-111.
   [2]孙淼,贺广琰.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2):180-182.
   [3]李荣胜.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16(17):18-22.
   [4]徐慧,文琳.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J].文教资料,2017(12):114-115.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