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老年人是否选择抱团式养老的质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加严重,而养老方式也呈现多样化。抱团式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为养老提供了新的选择。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针对社区老人进行跟踪调查、深入访谈,并针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期望为老年人是否选择抱团式养老的问题提供指导。
  关键词:老年人;抱团式养老;结伴养老;质性研究
  一、引言
   当今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呈现出增长速度快、高龄化显著、空巢化加剧等特点。特别是独生子女父母将逐渐成为新增老年人群的主体。目前我国老龄事业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物质和文化需求,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凸显。“抱团养老”不失为在无可奈何中可选择的一种养老方式,起码让中老年朋友们体验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1]。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养老的观念也与之前的传统观念有所不同。质性研究在自然情境中对研究对象的主观感受和世界高度进行探讨和研究,可以体现出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理念[2]。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于是否应该选择抱团式养老进行了探讨。为老年人是否应该参加抱团式养老提供临床指导。
   二、老年人是否选择抱团式养老的调查研究
   (一)数据选取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唐山市本地某小区20位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和采访,向参与者介绍研究目的之后,遵循自愿参加的原则,对参与者及其家属进行质性访谈。
   (二)应用现象学研究法
   1、采用无结构访谈法对参与者进行资料的收集,采访的中心问题是:“请问您愿意参与抱团式养老吗?原因是什么呢?”询问并得到被访者同意后做访谈录音,并记录老人有意义的非语言行为。每位老人的访谈时间不限,以老人谈完自己的观点并不感到疲劳为原则。随着接受访谈老人的增加,当没有新信息出现时,认为资料达到饱和,资料收集结束。
   2、采用类属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对每天观察和采访到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整理并给每个访谈记录排序、建立独立的文档;对访谈记录及时分析,寻找老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打散访谈记录,寻找老人们表达的最有意义的地方,设立码号;将码号进行归类。
   3、质量控制: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采集资料的过程中,采访者及时对采访进行总结反思和改进,并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查找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整理出初步结果之后,请参与访谈的老人进行反馈,体味结果与老人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
   (三)结论
   本次研究选取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第十号小区的身体健康能独立生活的共20位老人进行跟踪调查,他们的平均年龄在73岁,其中男性8位,女性12位;大学退休教授两位,高中8位,中专6位,小学2位,未曾受过教育者2位;在接受访谈的老人中,有14位同意抱團式养老,6位不同意抱团式养老。
   三、老年人是否选择抱团式养老的分析
   (一)同意抱团式养老
   1、老人本身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3]。一位奶奶说道,大家平日里一起跳舞经常见面,话题也能说到一起。既满足了社交需求也满足了自我实现需求。
   2、子女对老人健康问题的担忧。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老人觉得看病难最首要的因素并不是经济支付能力弱,而是住院难、就诊不便、没有人陪伴等[3]。
   3、心理问题。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很多人到了老年期就会对疾病、分别、孤单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
   4、其他原因。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老人群体中,存在希望在个性化、人性化、舒适化家庭环境下养老的现象,她们认为在家中养老是天经地义的,而去养老院的老人都是因为无儿无女或子女不孝。所以拒绝去养老院养老。觉得抱团式养老更适合自己[4]。
   (二)不同意抱团式养老
   1、存在安全隐患。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照护缺陷[5]。
   2、生活习惯不同,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摩擦。有些老人睡觉存在打呼磨牙现象,而另一些老人睡眠质量较差,睡眠浅,可能会产生矛盾,这样就不太适合一起居住。
   3、性格问题。多人一起生活性格不合可能会导致生活不愉快,“我不太喜欢性格强势的人”一位老人说道,而另一位说道“我不喜欢沉闷的人,一天到晚一句话都没有生活多无聊。”从而导致从原来的“抱团”养老变成“不抱团”。
   四、总结及建议
   (一)老人本身意愿是参与抱团式养老的一大原因所在
   由于空闲时间比较多,而且不想无聊地生活,所以想和志同道合或者年轻时候聊得来的伙伴一起安享晚年。和同龄人在一起,话题能谈到一起,也可以一起做娱乐活动,生病了也有人照看,不会因为子女没时间而孤独一个人,减少了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是同意参与抱团式养老的一个原因。
   从家庭保障角度来看,家庭快速向缩小化的转变趋势,使家庭对于养老保障的作用弱化,家庭发展存在脆弱性和不稳定性[6] 。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现代家庭大多会选择将时间、财富和精力偏重于子代而非传统地反哺于父代,抚育与赡养之间这种非均衡化的代际互动必然使得年长者在家庭中的权威和地位逐渐被边缘化[7]。抱团式养老在一定程度上对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进行了有效的补充[8]。抱团式养老不仅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而且满足了亲情归属和照顾的需要[9]。
   (三)心理需求是一大原因所在。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在精神慰藉、社会参与和获得自我成就三个方面[10]。同时,老人退休后没有工作上的成就感作为补充,交际圈也越来越小,所以老人们希望通过社会参与来缓解自己孤独的现状[11]。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在自己长期生活的环境养老,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抱团式养老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12]。
   (四)疾病、性格、生活习惯等问题是不参与抱团式养老的原因。
   老人本身存在自我照护缺陷,另外又多多少少有一些老年病。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责任问题可能会导致抱团式养老不能继续。生活习惯的不同,作息时间有差别,需要磨合和协调。还有性格不合的问题可能成为矛盾的导火索。
  [参考文献]
  [1]李仲文, 修佳明 ,“抱团养老”已成新趋势[ J]. 人民政协报/2016年/2月/24日/第007版.
  [2]李红娟,罗锦绣 .抑郁障碍患者心理治疗感受的质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9):72-74.
  [3]郑玉洪,成都市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研究[ J]. 硕士论文.
  [4]修宏方,社区服务支持下的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J]. 硕士论文.
  [5]周妹,上海居家养老老年人自我照顾缺陷理论模型的研究[J]. 硕士学位论文.
  [6]汪霏,社区互助式养老发展的多层次原因探析[ 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4(02):52-56.
  [7]杨静慧,互助式养老:转型中的理性选择[ J].兰州学刊,2014,9,137-141.
  [8]郑玉洪,成都市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研究[ J]. 硕士论文.
  [9]修宏方,社区服务支持下的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J]. 硕士论文.
  [10]杨龙喜, 合作社式养老:农村养老模式的新尝试[ 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50-51.
  [11]汪霏,社区互助式养老发展的多层次原因探析[ 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4(02):52-56.
  [12]修宏方,社区服务支持下的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J]. 硕士论文.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我省“抱团式养老”研究》(HB17SH033)。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29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