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俄新年文化习俗对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民俗节日,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美好愿景,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亘古灿烂的光辉。作为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和俄罗斯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传统节日繁多。新年作為两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充分反映了两个国家不同民族历史和文化。
  关键词:中国 俄罗斯 传统文化 习俗 新年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2-0099-02
  节日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观地体现民族特点。而“新年”作为中俄两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和俄罗斯历史悠久,皆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两个民族新年习俗背后体现的文化差异也耐人寻味。
  一、中国和俄罗斯的新年习俗
  1.中国的新年习俗具有鲜明的东方特色
  (1)春联、年画。“春联”起源于桃符,以在大门张贴写有对仗工整的句子的红纸为形式,在时代变迁中逐渐成为春节的重要标志。“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春节重要的民间习俗,也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2)年夜饭、守岁。“年夜饭”为农历除夕的聚餐。可谓一年年末最重要的一顿晚餐。饺子起源于馄饨,取其“开初”之意。而鱼则取“余”的谐音,象征“年年有余”。因而二者会准时出现在每一桌的年夜饭桌上。人们从除夕夜一直熬到大年初一,称为“守岁”。
  (3)生旺火。古时人们认为火具有驱鬼、辟邪的功能,因而于除夕夜在庭院点燃火堆或放置炭火盆,以驱逐鬼怪。如今这一习俗得以保留,更多以寄托人们对新年“红红火火”这一愿望的美好希冀。
  (4)爆竹。爆竹的起源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古时人们用火烧竹子产生的爆裂声驱逐鬼怪、瘟神,因竹子燃烧爆裂发出声音,故将其命名为“爆竹”。如今爆竹成为中国人民新年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反映了人们对和乐安康的美好愿景。
  (5)年糕、饺子。年糕和饺子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食物,取“年年高升”“更岁交子”之意,深受百姓喜爱,是除夕夜家家户户桌上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北方的某些地区,会在部分饺子里随机包上硬币或红枣,以寄托对富贵康健的期盼。
  2.俄罗斯新年习俗具有斯拉夫民族的鲜明特色,并受到西方的影响
  (1)驱赶鬼神。世界各族人民在除夕夜几乎都有驱赶鬼神的习俗,而火在各种宗教中几乎都具有驱赶恶鬼的功能。在古时,斯拉夫人会在“除夕夜燃起臂柴和麻杆碎屑的火堆”并跳越火堆,以祈祷来年万事顺意。这一习俗后来被保留了下来。
  (2)圣诞祝歌。“圣诞祝歌”这一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斯拉夫人会在新年伊始之日挨家挨户拜访,唱圣诞祝歌,并“祝愿各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兴旺、获得好收成”。而主人则要给他们赠送小礼品以表示答谢。
  (3)凯撒乳猪。凯撒乳猪“是俄罗斯每个家庭过新年的独特菜肴”。12月31日除夕,各家吃乳猪纪念罗马帝国统帅凯撒,这一习俗后来普及全欧。
  二、中俄新年习俗文化内涵对比
  中国的新年习俗具有鲜明而古老的东方特色,因数千年的历史传承而含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传说中国新年由祭祀而起,逐渐演变成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俄罗斯精神具有非欧非亚的独特性以及浓厚的宗教性,而这两点在俄罗斯的新年习俗中具有鲜明的体现。因地处欧亚交界,俄罗斯的节日习俗具有鲜明的欧亚文化融合的特点。根据俄罗斯历史悠久的民间历法,人们应于每年公历1月7日庆祝圣诞节,1月14日庆祝新年,分别比西方晚两个礼拜。但如今,俄罗斯遵循西方历法,于每年1月1日庆祝新年,而圣诞节仍在1月7日庆祝。俄罗斯也有其新年的象征,即“严寒老人”和“雪姑娘”,而“严寒老人”和西方的“圣诞老人”并不完全相同,受俄罗斯的传统文化影响居多。“雪姑娘”则是俄罗斯传统文化中土生土长的人物,是俄罗斯童话传说中的主人公。正是这两个具有鲜明俄罗斯特色的形象预示着新年的平安和富足,寄托着俄罗斯人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宗教文化在俄罗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俄罗斯的新年是一个宗教节日。俄罗斯民族信仰东正教,且宗教文化影响深远,祭祀正是俄罗斯新年节日的起源。其新年习俗恰恰体现出俄罗斯民族鲜明的独特性和宗教性,其民族精神的特点亦逐渐渗透进了俄罗斯民族的新年习俗中。
  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的新年有很多相似之处:红色是中国人最为青睐的颜色,因此中国人过新年时喜爱以红色装饰。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具有吉祥、喜庆、热烈之意,是中国新年的主要色调,人们在新年到来前会在家里张贴春联、福字,以寄托新年的美好愿景;俄罗斯民族新年到来前则会在大街小巷和家里放置新年枞树,以精美的彩带、彩灯和小礼物进行装饰。除夕夜,中国有全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的习俗,饭桌上会出现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食物,年夜饭必要丰盛,寄托着中国人对富足、安稳的期盼;在俄罗斯的新年夜,人们会准备丰盛的晚餐,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庆祝新年,其中香槟酒、俄式沙拉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在中国,人们大年初一走街串巷,拜访亲友,并在新年到来之际祭祀先祖、神明,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宗族之间的联络,俄罗斯民族也会在新年的第一天拜访朋友,致以问候。
  在中国传统民俗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原始信仰这一特点始终未曾磨灭,而这一特点在新年习俗中也得到体现:中国新年习俗繁多,部分禁忌和迷信观念仍然存在,如放爆竹、贴春联驱鬼,不能扫地泼水,忌说不好的话;而俄罗斯也保留了除夕夜燃起臂柴和麻杆碎屑的火堆以驱赶鬼神以及新年时忌说坏话的习俗。作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这种习俗实际上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再三看重,反映了两国人民趋吉避祸的愿望。
  除此之外,“灶神”是中国新年独有的文化符号。中国人会在新年时祭祀灶神,准备麦芽糖制作的“灶糖”,以盼望灶神能给家庭带来富裕和安稳;而对俄罗斯民族而言,新年作为一个宗教性节日,祈祷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两个民族间这一行为虽然类似,但性质上并不相同: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宗教民族,在宗教信仰方面,俄罗斯与中国现状差异较大。在中国漫漫历史进程中,佛教和道教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并流传至今,但中国从不是宗教国家。对中国而言,祭祀灶神、请求灶神护佑,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迎新年的一种形式。而俄罗斯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以东正教为自己的国家宗教,由此祈祷和祭祀才是庆祝新年的主要目的,这实际上也造成了两国新年节日性质上根本的不同。
  在形式上,两国的新年习俗也各具特色。因地处亚欧交界,俄罗斯文化和习俗受到东西方的冲击和影响,具有非欧非亚的独特性;中国作为典型的亚洲国家,文化和新年习俗方面具有鲜明的亚洲文化特色。
  三、结语
  俄罗斯和中国的文化交流始于17世纪,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两国文化交流起始较晚。在中俄两国的新年习俗对比中,可知两国习俗各具特色,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相似程度不高,且并非文化传播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但在中俄两国日渐友好密切的当下,随着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和俄罗斯的传统文化必将相互渗透,并对两国的生活产生更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欧阳康,陈仕平.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主要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4-9.
  [2]杨淑君.俄罗斯族的新年[J].外国问题研究,1983(4):97-98.
  [3]陈连山.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文化意义与当前文化政策[J].民间文化论坛, 2004(5):9-15.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42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