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文化消费视域下《朗读者》的共鸣艺术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当今大众文化消费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朗读者》能够在众多文化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正因为有其独特性。文章针对《朗读者》第一季的节目内容,在文化消费视域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各期节目的选题、朗读者的名单、朗读者的身份以及其人生经历等各个方面来探讨《朗读者》能够引起众多观众的情感共鸣,并达到文化传播的节目作用,进一步探究了节目的文化消费中可以用来借鉴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消费 《朗读者》 情感共鸣 艺术分析
   《朗读者》是自2017年2月起每周六周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以朗读者自身的成长经历、情感历练结合朗读的传世佳作,来展现著作字里行间的价值与魅力,用文化打动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起到了对文化的传播,达到鼓舞人与教育人的作用。
  文化艺术的清流《朗读者》
   当今主流的综艺节目主要包括娱乐游戏节目、益智节目和真人秀节目等,多以娱乐搞笑的形式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放松。《朗读者》的成功告诉人们综艺不只有娱乐才能取胜,良好的节目品质与人文传播也能够引起观众的好评与赞赏。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文化类节目的兴起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精神文明,满足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长久以来,中华民族积累下来的文化精神是以情感、反省、心理与体验的审美方式、艺术熏陶来沉积和创造人文素养。情感与人文正是解读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要素,《朗读者》充分抓住了文化与情感为核心的节目主题定位,对中华文化中的传世文学佳作进行解读,用人类最常规的情感宣泄方式,从根本上激起广大人民的情感共鸣,达到对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承作用。
  《朗读者》的共鸣艺术手法分析
   真善美的选题定位。文化之所以能够长久流传于世,是因为文化所具有内涵价值和所传递的共同诉求与愿景,这种内涵的共同性体现在,从人类审美共性心理上的对真善美的恒定追求。《朗读者》就抓住了这种文化共性特征,展现基于文化共性上广大群众对文化消费的相同趋势。《朗读者》每期的选题都独具匠心,第一期就选择了“遇见”这个关键词。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忘不了的“遇见”,不管是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第一次见面时的似曾相识的遇见,或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奇怪的遇见,亦或是钱钟书和杨绛决定一生的遇见。所以遇见是一段故事的开始,在我们的人生之旅上充满了各种遇见,这就是人生。第二期主题词陪伴。遇见是瞬间,是上帝的赐予,陪伴却是永恒,是最长情的告白。有父亲对被学校开除的儿子一生的陪伴,有母亲对聋哑儿子的十六年朝夕相处的陪伴,有妻子对丈夫情深意切,不离不弃的陪伴等。简简单单词语,却包含了人生的诸多故事,生命中的不期而遇;每一个主题的选择,都离不开真实的人生、美好善良的人与事,使每一位观众在倾听中产生和作品类似的情感体验的共鸣,他人的经历也是自我的经历的感同身受。
   朗读者的精心选择。《朗读者》包含了两种文字含义的解读,“朗读”所要侧重的是文学、文字的表达,“者”字则是侧重于不同阅历的人物本身。同时朗读者也包含了节目的一种展现形式,朗读者的精心选择不仅在于对朗读的佳作的精心选择,也包含了对朗读者的精心选择上。首先从节目嘉宾阵容的选择上来看。主要是社会各界有着较高知名度的人物,如濮存昕、斯琴高娃 、蒋雯丽、王学圻、刘震云等,他们分别是演员、文学作家以及许许多多有感我事迹的人,他们都具有鲜明的特征与代表性,符合节目的主旨,包含了各界人士中的代表性人物,他们都有各自的文化素养与人生经历,都带着各自的人生故事参与到《朗读者》节目的制作中,可以说从节目的嘉宾的选择上具有丰富多样的、强烈的感染共鸣特征。从文学作品的选择上,节目制作中选取的用以表达情感的文学佳作,都是符合嘉宾情感经历的、节目主题的优秀作品。作品的选择是由国家著名的文学家、期刊杂志的出版人、文学作家等精心挑选的有强烈感染力的文学片段,拥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力、简朴而优美的文字效果。
   朗读者与选题中和。《朗读者》的成功也在于能够有效地结合文学与情感,即将朗读者与选题达到中和、达到一种真善美的和谐状态。《朗读者》将人物自身的经历与朗读的文学作品精密的结合,将文学作品传达的情感与真实的知名人物的经历融合在一起,给无声的文字表达赋予有声的故事,从而达到情感和人物的中和。例如第一期的朗读者濮存昕,他朗读的作品是老舍的《宗月大师》。记忆中的濮存昕是一个有着强烈公众责任感的演员,但节目中他以一个花白胡子花白头发形象的大爷形象讲述了小的时候因为小儿麻痹被人称作“濮瘸子”的经历。他朗读《宗月大师》的选段讲述的是老舍幼年受宗月大师的幫助改变了命运,这与濮存昕受荣国威医生的救治而能够站立行走从而改变命运的经历相似。作品不是想象中那种充满大道理满是哲理的一段文字,而是最平凡最普通的文字。其实平淡、真实才是人生常态,能够平铺直叙的作品才更适合生活,将贴切的文字表达与人物经历结合起来呈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再如蒋励,朗读的是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蒋励作为一名医生,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担当医疗志愿者,成为无国界医生,她说在阿富汗总看到人们渴望和平的眼神,她的经历与作品选段中对战争带来的死亡的追问一样,传达了人生的可贵,呼吁着人类的正义与良知人性的真善美。作品和朗诵者的经历贴切,让听众产生共鸣。
  《朗读者》文化消费的分析
   文化消费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健康心理的建立、高尚素质的培养所采取的不同方式的消费以及精神产品的服务的行为。文化消费不同于物质消费,文化消费的对象是人类的精神文明,指的是一类精神产品及服务等,例如书籍、杂志期刊、报纸、影视作品、艺术作品以及网络游戏等。人类是情感动物,人的一生包含了许多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精神的宣泄与寄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需求。《朗读者》也正是应运于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心理所承受的压力也增加,人们渴望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宣泄的社会心理背景。《朗读者》较好地抓住了将文字与情感结合的方式,使听众产生共鸣,通过消费他人的精神经历以及文学作品中传递和宣泄的情感,来实现自我情感宣泄的目的,通过节目来净化自我的心灵。《朗读者》的文化消费来源一方面在于经典的文学作品。文字是最为普遍的情感表达方式,经典的文学作品是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经历所抒发的情感的强有力的表达,能够满足各种各样的精神需求,人们的人生经历都能在文学作品中找到相应的表达。另一方面在于朗读者自身的社会生活经历,通过真实而感动人心的人物事迹能够极大地引起公众的共鸣,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结语
   《朗读者》这个节目用一种充满着对生活的仪式感的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了真善美的文化追求,将人文与人物情感经历结合的方式来促进人们的文化消费。本文从文化消费的视域上分析了《朗读者》的成功所在。《朗读者》如一股清流,呈现给观众独特的观感。在文化消费上,运用了良好的共鸣艺术手法,在主题的定位和嘉宾的挑选、人物与选题的中和上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区别于传统的娱乐综艺节目,《朗读者》将富有感染力的文学作为精神消费产品,结合公众人物的经历,在文化消费上给观众带来深刻的体验效果,以感人的故事与文字穿透人们的心灵,触动人类最根本的情感感受,节目因此具有广泛的反响,获得观众的认可。(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声屏世界》杂志社)
   参考文献:
   1.黄勇军,龚 力:《基于弹幕情感走势下的综艺节目〈朗读者〉受众影响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2.苑松岩:《以阅读为载体,传播精神文化——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创新研究》,《戏剧之家》,2019/04/08。
   3.王 蓉:《“冷”媒体的“热”互动的路径分析——以原创文化类综艺〈朗读者〉的传播效果为例》,《东南传播》,2018(12)。
   4.王雨瑶,余 玉:《从走心到创新:文化类综艺节目突围之道——以央视〈朗读者〉为例》,《电视研究》,2018(12)。
   5.陈天明,章留斌:《文化类综艺节目“明星消费”的理性回归——以〈朗读者〉〈见字如面〉为例》,《青年记者》,2018(26)。
   6.王崟欣:《以〈朗读者〉为例探析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定位》,《西部广播电视》,201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50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