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桂林博物馆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明霞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博物馆为了契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适应当代社会文明时代和世界文明的要求,努力成为传播古典文物和与观众互动的复合型博物馆,这也是当前博物馆空间环境设计的一大目标。由此可见,一座规划合理、布局有序、空间有容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互动;博物馆空间;环境设计
  随着博物馆的发展,为满足当今社会人群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掀起了一股新建和扩建博物馆的热潮,为当前形势下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外在动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精神层次上的要求有了大幅提高,对于我们休闲场所空间环境的质量就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作为代表城市文化历史和传播知识的博物馆,其空间环境的建设俨然成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中之重。现在的博物馆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接受教育的场所,更是每位观众至关重要的活动交流场地。博物馆营造好的空间环境感给人带来好的心情,让人愿意滞留并进行更多的自发性活动,从而发生更多的交流和接触。差的博物馆空间环境会让人产生厌倦感,除必要性活动之外会让人想尽早地离开。因此,博物馆空间环境对每一位参观者来说都至关重要,理想的博物馆空间环境对传播人文历史有一定促进作用。为了契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适应文明时代的要求,打造怡人的功能型博物馆便是博物馆规划设计的一大目标。
  1 设计的概念
  “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1]。设计实际上是一门艺术,是具有前沿性、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它包括了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相互联系的种种内容。从传统意义上讲,设计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规划引申出来的理论总结,是人们按照自己的需求而去实施的规划。从广义上来讲,设计最基本的趣味是规划,规划甚至是设计的本身,即怀有特定的目标,并且以落实为目的而创设的计划;从狭义上来讲,设计指在一般的计划和设计中,对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构成要素,在各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关系上,组织成为一个作品的创意过程。设计作为名词,一个是心灵计划的意义,即心灵意图的设计和实现;第二个是艺术设计的规划,它指的是绘画准备中的草图。
  1.1 叙事性在博物馆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分析
  环境包含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自然环境通过设计变为人工环境。“人工環境按空间形式可分为建筑内环境与建筑外环境,按功能可分为居住环境、学习环境、医疗环境、工作环境、休闲娱乐环境和商业环境等”[2]。我们现在主要介绍的就是学习环境和休闲娱乐环境。空间环境设计中的部署规划是指对建筑内部环境的变化发展进行计划部署,以满足居民共同生活、工作所需要的安全、便利、舒适的空间环境。
  博物馆空间环境合理规划设计是满足观众参观需求的条件之一。空间环境为主调,强调人文的空间设计理念。让空间设计形成以“物、社会、人”作为环境的共生形态。总体环境意象表达为“人文设计”,力求人与环境达到高度的协调和统一。使博物馆的空间环境设计形成空间宽敞、大厅放松、展厅气氛静谧、休闲区活跃的总体设计意向。
  1.2 人文主义在空间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随着博物馆功能需求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空间环境功能、视觉效果等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人文主义设计就越来越受欢迎。人文主义设计是为满足人们的要求而设计。人文主义设计在保证设计感的同时,要求展厅参观与休闲空间相互协调平衡。人文设计就是在原有文物的基础上对归类、布展等进行设计,不去破坏人文平衡。人文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相联系,力求通过设计环节,在“人—社会—环境”之间成立一种和谐发展的体制。
  2 桂林博物馆公共空间特点
  2.1 桂林博物馆简介
  桂林博物馆坐落在桂林市临桂新区平桂西路,紧邻轻轨、绕城高速和桂林机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一院两馆”是桂林新的地标建筑。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共4层楼,是呈现桂林历史文明的综合性博物馆。展厅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共设有9个展厅,推出4个基本陈列和2个专题展览。除此之外,还建有1400平方米的未成年人教育互动中心。桂林博物馆现已成为展示桂林历史文化的窗口,为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增光添彩。
  2.2 公共空间自然光的巧妙运用
  光是塑造空间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对博物馆的采光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利用自然光去体现明暗与层次感。贝律铭说过,“让光线做设计”,由此可见建筑与光之间的关系。桂林博物馆内部空间整体布局方式虽继承了传统对称,但是在大堂中庭使用了许多现代几何与线条来体现错落有致的空间。东面三楼以上运用大量整齐平行的轮廓线,冰冷的钢筋在阳光的衬托下呈现出现代建筑构造的风韵,透过整齐排列的格栅、玻璃幕墙还能观望室外中心的朱雀楼景致。西面大面积玻璃幕墙的使用让光线留在馆内,增加了博物馆的通透性。自然光线透过玻璃倾泻到室内,并随着时间的变化,光影游走在墙面、地面、楼梯上,替代了大多数的人工照明。自然光运用到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不仅能节约能源,而且能够满足人们在心理上亲近自然的要求。光线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光影使空间环境流动起来,塑造出更有魅力的环境空间。“建筑空间之中一束独立的光线停留在物体的表面,在背景中施下阴影”[3]。随着早、中、晚和春、夏、秋、冬的变换与更替,物体与图样也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阳光投射在地面上形成光影,使得整个空间获得了生命力。这种相得益彰的空间设计手法,有效地减轻了观众参观的疲惫,让观众走进博物馆就能感受到自由、舒适和活力。“环境氛圈营造的重要性正被人们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在最新的展示理念中,甚至已经达到了仅次于空间布局的地位”[4]。自然光从博物馆外部空间穿过外层墙体,分布在馆内各个区域,呈现独特的光影效果,也为观众营造了较好身心氛围。
  所以,“建筑师不应仅仅把自然光视为消除黑暗的手段”[5],要时常关注自然光与空间的交流,可以看到它表现出来的丰富多彩;多去挖掘和运用自然光在空间中的视觉表达,更能够从精神层面上感受到自然光对空间的丰富体验。   2.3 光与博物馆公共空间环境的心理环境
  博物馆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群体欣赏展览、体验展品文化和思考历史的场所,让观众获取认可感和归属感。在设计手法上,运用自然光线为博物馆空间的形式增加了美感。比如,空间环境的层次感和韵律感也许就表现在走廊、门窗、大厅、书吧、休闲区等的开口处。假设自然光没有照射到馆内的公共区域,没有韵律,没有层次,所有都只是感官和视觉上的平面化的图形使空间呆板、枯燥。而如果设计让自然光从在室内门窗、大厅等侧面、侧上方或上方投下来,在建筑空间内形成明亮的迎光面和阴暗的逆光面,地面印上一系列有规律的图案,可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建筑师是靠空间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向参观者传递主观感情,而光又是建筑空间中唯一的感情要素”[6]。比如,在书吧看书,在休闲区饮水、饮食和休息等,观众在博物馆展厅内参观的时间相对于休息的时间会比较长,长期处于展厅昏暗的光线中会使人产生疲惫感,而在展厅外部的公共空间环境具有明显明亮的对比会让观众更愿意呆在有自然光照射的空间休息。因此,“傳递自己的设计理念,并与参观者形成空间上的对话”[7]。光的设计对营造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心理环境作用巨大。
  3 结语
  桂林博物馆空间环境设计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相互间的交往性,通过展厅的功能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公共空间的自然光,使博物馆能满足感官愉悦,为广大观众营造出舒适的心理环境,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等具有人文韵味的空间,在舒缓压力、放松心理的同时还能寓教于乐,这是博物馆的一种文化潜力,亦是博物馆的“场所精神”。在桂林博物馆的公共区域空间中,自然光作为重要的表达创作元素和利器,不仅带来单方面的照明,而且更能够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内心氛围。这样的博物馆空间才是理想中的博物馆空间环境,才能够很好展现博物馆是“城市文化核心”“教育窗口”的场所,形成独具历史文化特色的视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耿明松.设计学的研究范围[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7(4).
  [2]陈莹燕.大学美术欣赏[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向弘毅.安藤忠雄的光世界[J].城市地理,2017(8).
  [4]钱为群.展览展示设计与布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5]吕海朋.建筑空间的功能与形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8).
  [6]吕丹青.美术馆建筑中自然光的运用[J].商品与质量,2016(10).
  [7]曾峥.贝聿铭:让光线来做设计[J].中国西部,2013(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13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