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互联网+”对馆藏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玉婷

  摘 要:“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形成了冲击,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在不断激励传统行业进行创新和发展。而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文博产业也发生着变化,“互联网+”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馆藏文物。文章主要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对馆藏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同时提出一些建议,还阐述了文物“互联网+”的优势,为文物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文物资源的利用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馆藏文物;保护;利用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时代风气,而互联网的影响也涉及到文博行业,并且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利于文物的管理和利用。通过“互联网+”可以有效地对文物进行保护和利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而如何顺利开展这项工作成为一大难题。
  1 “互联网+”在馆藏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1.1 有利于设置文物的电子信息
  当前,我国致力于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依旧存在文物遗失和被毁坏的现象。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的文物保护部门就应该通过互联网技术,登记和记录贵重文物,并且根据掌握的信息设置文物的电子信息档案,给文物建立“身份证”,在提高文物的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可以随时发现文物的现状变化,有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1.2 有利于文物的虚拟展览工作的开展
  文博行业的发展使文物的展览活动增多,展览活动有利于体现文物的价值,同时可以使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展览活动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即文物在环境、湿度、闪光灯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受到破坏。而展览活动越多,文物受到破坏也就越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新媒体,将文物的信息、来源、历史故事等输入到系统中,并且可以采用图画、动画、语音等方法展现在人们眼前。此外,还可以建立3D模型,实现虚拟展览,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外界因素对文物的破坏。虚拟展览可以突破文物展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避免展览过程中突发事故造成文物的破损,对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1.3 有利于文物突破地域限制
  “互联网+”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上具有重要作用,而通过互联网也可以突破文物地域限制,提高文物的利用率。文物博物馆通过运用互联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物的作用和价值。建立文物的三维模型,可以让参观者登录博物馆的官网,从主观视角对文物进行参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参观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避免因为行程冲突问题,而不能观看文物。此外,通过互联网也可以带领观众观看博物馆未开放的地区,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例如,2015年大连举办的莫高窟虚拟展览,展示了没有开放的220洞窟,保护了洞窟中的壁画和雕像,也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感受到了莫高窟的独特美,观众即使在家中也能够看到绝美的壁画和雕塑。
  2 “互联网+”实现了对馆藏文物的利用
  2.1 利于创新、创意文化产品的开发
  上文已经提到,博物馆经常举办馆藏文物展览活动,而在此过程中文物也会受到破坏。那么,相关的文物保护单位在提高文物的利用率上应该以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虚拟展览,让大众看到更多的珍贵文物。如此,大众就更能够体会到文物的独特魅力,并且增加对文物、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相关单位可以根据文物进行开发和创意设计,如故宫博物院根据自身文化特色设计出的故宫彩妆、人物书签等,让各类文物成为“网红”,并且通过各个平台进行售卖,在增加博物馆收入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使文物的价值得到发挥。
  2.2 促进文物数据库的建立
  一般来说,文物的展览活动只是对文物的表层价值的发掘,而对文物进行研究,才是发掘文物的真正价值。但是,文物因为自身的原因,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较高,容易遭到损毁,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相关的研究人员也只能研究文物的有关资料,而文物也存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这对研究工作造成极大阻碍。因此,相关的文物保护部门应该创建文物数据库,收集各种文物的资料和信息,并且通过图像、动画等展现文物,对文物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研究人员能够通过数据库获得更多详细的资料,有利于研究工作的推进。
  3 注重满足文物研究的需求
  上文已经详细阐述了“互联网+”对馆藏文物保护与利用,然而在对文物利用和保护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文物研究的重要性。
  3.1 文物资源、信息应该共享
  博物馆的文物管理中对互联网的运用进一步加深,管理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但是,博物馆并没有对文博数据信息库进行统一,各个地区的博物馆的信息系统不一致,而且不能兼容,这就造成信息的不流通,各地的研究人员、博物馆人员、参观人员的信息不共享。因此,为了方便开展馆藏文物的研究工作,需要统一文物数据信息库系统,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给相关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多方面和更为详细、珍贵的信息。
  3.2 对文物的类别進行详细的分类
  文物的研究工作涉及巨量的信息,所以更需要系统的资料和信息。那么,对“互联网+”进行建设和运用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研究人员的工作需求,对文物的类别进行详细的分类,以便于研究工作的开展。但是,目前我国的文物分类整理工作却没有做好。全国性的文物普查工作产生大量的文物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却过于杂乱,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分类和整理。而研究人员在研究文物时,就需要在海量的资料当中找有用的资料,增加了研究工作的难度,这就造成即使建立了信息数据库,但是文物信息的利用率依旧很低,最终导致文物价值得不到体现。
  3.3 应该详细描述文物
  对文物进行研究工作需要详细、准确的信息,那么相关的画面、文字、数据都应该详细阐述。但是,目前很多的博物馆还没有做文物细化描述的工作,对文物的介绍不全面,甚至很多展品没有介绍,资料量不能满足研究人员的需求。并且,大多博物馆的服务群体主要是到馆参观人员,而忽视了其他群体,如远程参观人员、研究人员等。因此,博物馆管理人员也应该全面注重对文物的管理,在网上公布的信息也应该全面、具体和细化。
  4 文物“互联网+”的优点
  4.1 推动对文博行业的发展
  随着国家相关规定的发布,我国更加注重文博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重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而我国比较成功的例子就是国家博物馆进入了天猫等平台,致力于打造中国自主品牌——“国博衍艺”。各博物馆根据文物的故事、特点、历史等,打造出一系列创意产品,然后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销售,实现了博物馆和互联网的融合,使普通消费者也可以体会到文物的独特魅力。而文博行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也受到更多的关注,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
  4.2 获取网上参观者
  目前,手机用户是一个大团体,很多厂家都是通过手机网络进行交易,各个媒体也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播,手机及其衍生出的市场具有巨大潜力。那么,进行文物创意产品开发,并且利用手机网络进行信息传播,手机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观看、购买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对“互联网+”的运用,相关的博物馆管理人员可以多种形式地展示文物,并且可以实现文物创意产品的开发,创立自己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品牌,使文物焕发新的生机。网上的参观者还可以通过浏览衍生产品,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
  5 结语
  总之,“互联网+”可以保护和挖掘馆藏文物的价值,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研究人员的需求,不能简单地投入人力、物力等,在满足到馆参观人员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远程参观人员需求。同时,应该不断发挥博物馆自身的优势,不断融合“互联网+”,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促进文博行业的发展。此外,要充分发挥文物价值,创新文物的展现方式和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出大众喜爱的产品。互联网时代,文博行业要抓住机遇,不断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娟.“互联网+”环境下的文物档案管理优化[J].山西档案,2018(3):60-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42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