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地方师范类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针对地方师范类院校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方案或计划的实施,课程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展开,探索学校面向地方,培养适应地方发展,符合地方实情的师范类学生,无论从地方的教育发展还是学生的创新培养都具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地方师范类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地方师范类院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教育战线一定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形势,切实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责任感紧迫感。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好地创造出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发展,更好的实现教育要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学校特色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效能的提升,而校本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特色发展作为促进学校改进的基本策略,是世界范围内学校变革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走向,重塑教学环节和学习生态,改革创新的教育模式,使之更好地促进因材施教,缩小差距,共享发展,为亿万学生提供更加多样更高质量的教育。理清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建设的关系,充分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对实现课程改革与学校改进显得十分必要。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切实注重融合发展、共建共享,齐心协力推动教育改革。师范院校校本课程的引入特别有利于地方学校特色办学改革,有利于为区域教育文化事业服务,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从事素质教育的教师资源。基于地方发展特色和需求的针对性,师范类院校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着力研究地方师范类院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针对地方师范类院校的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方案或计划的实施,课程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展开研究,既弥补了理论上的空缺,又有实践指导意义。
  二、国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状
   校本课程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民主化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分别实行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实践。
  澳大利亚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校本课程开发涉及学校的部分工作,教师参与有关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决策,涉及教师传统角色的转变,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想状态是一个由师生、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的持续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各种支持结构,中央、地方和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有不同的地位与责任。
  日本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日本校本课程开发特色鲜明,强调学生的多样化培养。进入21世纪,日本学校实行完全的一周5日制教育,在这样宽松的教育氛围中,促使学生主体地、自律地投入学习。日本的高中课程降低了必修课的分数要求,增设特色校本课程,例如:戏剧、摄影、旅游、职业、技术,或是跨数学、理科等学科的“科学”,以及传统表演艺术、传统音乐、茶道、和服、传统工艺为内容的“日本文化”和以国际关系为背景的文化。
  美国校本课程开发经验:美国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体现了各级各类课程开发的法律保障。美国课程开发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联邦和州的管理职责主要是通过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来体现;各学区则依据相关法律和上级政策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并具体指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学校的校長和教师们有权力根据教学实际,参与本社区和学校的课程开发和具体实施计划的编制。
  三、国内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校本课程的研究成果丰富,下面从校本课程的理论思考方面、校本课程建设和根对培养方向的校本课程研究成果这三方面展开。
  (1)校本课程的理论思考方面,廖哲勋对校本课程进行本土化定义,认为校本课程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技术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学者认为校本课程有三种属性,分别为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毛红芳等通过SPSS软件对历年校本课程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要加强校本课程系统研究;强化校本课程最基本、最内在的元素研究;校本课程研究要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紧密联系,加强校本课程的课程领导力等问题。
  (2)校本课程建设方面:李永生认为学校应根据现有条件,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和实施指南,将不同类型的课程细化成“课程菜单”,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老、中、青三类教师相结合的培训机制。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是特色培植,认清教师在校本课程特色培植中的角色,抓紧资源开发,构建特色培植机制。
  (3)根对培养方向的校本课程研究:学者通过细化培养方向分别从不同方面研究校本课程开发。董翠香等学者从体育专向化的校本课程开发出发,研究了校本课程模式、改革方法。张炳意,富康等学者分别就推进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模式与路径和远程教育对西部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和校本课程开发对农村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影响展开研究。罗水贞、张震两位学者以高职院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其对策和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的校本培训。
  四、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技术
   1)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学校在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指导下引入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的过程。这一过程自身就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意义,它能够帮助高校形成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助力高校人才培养。地方师范类院校,面向地方,需要培养适应地方发展,符合地方实情的师范类学生,从地方的教育发展与学生的创新培养两方面整合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实践中表现为学校的校风校貌,毕业生的独特素质。因此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改变了历史上课程变革所遵循的自上而下,由中心到外围的集权模式,引入校本课程概念,在地方师范类院校中探索一条自下而上,遍地生根的满足学生发展,适合学校发展,符合地域发展的课程开发的路径。
   2)沿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趋势,分别从微观的课程规划、设置、实施和宏观的同地域特色,学校发展,人才培养是否匹配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地方师范类院校的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方案或计划的实施,课程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其次是研究地方师范类院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否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符合区域文化教育发展方向、促进师范类学生专业化素质的提升。探索符合学校的特色办学,又符合区域发展需要还能促进学生科学培养的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毛红芳,马莹.我国校本课程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8.(4):22-25.
  [2]仰慧,特色培植: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4):21-25.
  [3]肖林元,校本课程的建设性缺失与矫正对策——以南京地区校本课程建设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5(03):95-99.
  [4]董翠香,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案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01):103-113.
  [5]季晓静,王健,黄号号,王薇,贾萍.对体育校本课程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6):81-83.
  [6]张炳意.区域推进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模式与路径——甘肃省义务教育校本课程示范建设项目探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2(12).
  (渭南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47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