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严峻,我国经济增速放缓,2018年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表述。同时在此次会议中,党中央就“三农”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起关键性作用,农村经济水平直接决定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决定了乡村振兴的实现程度。本文结合当前热点议题,研究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为二者结合推进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乎国计民生和立国之本的根本性问题,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并将它作为根本性战略记入党的章程,标志了当前“三农”问题是党的工作重心。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全面脱贫之际,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其目的是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观点,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
   一、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受小农经济约束,农业经济发展较为分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内忧外患局势,我国实施农业扶持工业的政策,在城市大力发展工业化,导致农村发展落后,由此人为地形成了一个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沈费伟、刘祖云,2017)。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结构急速转变,农业人口大量流失,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化急速发展,在城镇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乡村呈现出日益衰败的景象,主要表现为:农村空心化问题凸显、农村老龄化严重、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小官巨腐问题愈发严重、农村非农化现象严重等,乡村衰落成为我国现代化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苏毅清、王亚华,2017)。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过度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弊端逐渐显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的不二选择也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全面脱贫的转折点,(敖明,2019)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是为了应对三农问题,期望借助精准扶贫计划和经济发展转型彻底解决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问题。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与各项措施的实施下帮助农村提高产业发展,规范产业类型,让农村变样、农民受惠,并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打造美丽乡村。在此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必须要把农业发展的质量摆在第一。着力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由增长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二、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
   (一)高质量发展激活农业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在目前阶段,我国经济逐渐由高速度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各色产业相互融通,打破原有的传统产业壁垒,新兴产业不断出现。在此基础上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农业这个长期被企业家忽略并且与其他产业隔绝的产业逐步进入大众视野,更多投资者愿意进入农业行业,摸索农业发展新模式,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吸引下,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村特色小镇等快速发展,投资者积极开发农业现代化产业,使农村具有发展新动能,更能激发乡村经济活力。近年来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和城乡一体化战略大力扶持乡村发展,这一情况给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政府财政政策大量向乡村倾斜,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农村的休闲娱乐与教育医疗服务较之前有所提高,良好的基建设施和政策扶持,涌现了一大批新型农业产业,例如休闲农业、物联网+农业等新产业,这些新型产业的繁荣大大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企业家的投资激发了农业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了农业内生动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逐步由单一的农耕种养经济转变为全方位多方面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二)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兴旺
   俗话说“产业兴,百姓興”,产业兴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摆在首要地位,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坚持高质量的发展方式,围绕产业发展为中心,推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扶持新型农业产业,连接政府乡村振兴政策,大力引进企业投资,打造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村庄,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首要方式。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于传统小农经济的个体分散经营,其在发展农村产业的同时兼顾生态、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发展,融合其他各色产业,在协同条件下相互促进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各产业协调发展相互融合,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要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并发展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基地化和标准化现代农业,可以通过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教育农业);发展特色小镇;结合互联网、物联网拓展农业市场,来改变原有单一的农业模式,拓展产业空间,促进发挥农业特色,农村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三)高质量发展增强农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乡村发展新动能
   我国正处于老龄化社会转型和人口红利消失阶段,农村空洞现象愈发严重。随着教育水平逐渐提高和传统制造业转型,早年农村打工人士大多都面临失业危机。并且近年来,全球经济下滑和我国经济改革下经济下行压力大导致城镇创新创业形势越发严峻。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既可以解决过去高速发展带来的经济泡沫,也可以发掘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新动能,解决当前经济困境和农村衰败问题。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发展注入新科技,在农业种养中引进新技术,加速农业创新,培养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且懂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求优化升级现有的农业经营制度,政府加强制度架构落实“三权分立”措施。其次,高质量发展能吸引高知识农业人才,发展农业企业和新型合作社,打造更大规模的农业发展层次,在创新创业中营造良好的乡村氛围,促进乡村振兴。
   (四)高质量发展助推建立城乡要素互通市场,统筹城乡发展
   中国地区间存在自然社会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生产力、生产要素和资源也存在着地域间的不平衡。常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使得农村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不平衡的现象越发明显。大量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外流,农村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带动农业经济活力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大量有志之士进入农村农业,农民的身份与职能发生转变,生活在农村的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农民也不一定只从事传统种养业的生产活动。农业的涵义也有所拓展和延伸,它不仅指传统农业,还包括一、二、三产相结合衍生出的现代农业。在此条件下传统的二元体系被打破,农村地位迅速提升,农村主体地位增强有利于在城镇化中把握先机,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其次,农业产业活力的激发、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农业创新能力的加强,培养了农业内生动力,实现农村的内部结构重组和要素资源回流,促进了城乡间的要素互相流通,统筹城乡联动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反过来促进要素流通更加密切,要素流通市场逐步建立,城乡间平等化均衡化加强,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苏毅清,王亚华.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6).
   [2]沈费伟,刘祖云.精英培育、秩序重构与乡村复兴[J].人文杂志,2017(03).
   [3]敖明.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