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翻转课堂一经面世便赢得广泛好评,在诸多教学体系中都受到大力推崇。本文将通过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来探讨其在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将提出并完善翻转课堂在教育学领域的基本模式和规范流程供读者参考,通过对于翻转课堂的思考,将流程和规范明细到课前、课中与课后,以此来促进翻转课堂在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校;教育学;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已经开始从理论逐渐过渡到综合能力的训练,教育学也是如此。在各大高校中,传统的教育学教学模式以其固化的思维和方式已然无法满足当今高校学子的学习要求了。通过翻转课堂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与思考并重的模式之中成长,对于如今的高校教育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转课堂课被称为“反转课堂”或者是“颠倒课堂”。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哈佛大学一个名叫埃里克·马祖尔的大学教授提出来的,这种形式的课堂原本是为了帮助因为请假而错过正课的学生准备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具体形式是通过让学生先学习老师的视频、课件或者课外教辅材料,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老师来答疑。流程大致为:课下自学——课上提问——互相探讨——老师答疑四个步骤。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更可贵的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所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并一直沿用至今。
一、高校传统“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教育学作为师范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是每一个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其研究的范围主要是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理以及规律。师范类学生毕业后就是未来的老师,而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课堂质量。但是,现实中的高校教育中,有很多老师都是以传统的模式授课,课程形式枯燥无味,学生上课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甚至还有一些老师是直接对着PPT讲课的,全然不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教学方式与私塾先生摇头讲课别无二班。学生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都很少会去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学的考查方式十分单一,通过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来计算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平时成绩多以学生出勤计算,这意味着只要你到了,不管上课听没听都能拿到分,而期末考试更是老师在课前会划出重点,学生按照重点考前突击背诵,甚至出现了“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畸形观点。如此的教育难以培养出符合国家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传统模式的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尚可继续实行下去,可高校是学生发展自己的重要平台,教师若一味不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思考,对于中国教育而言,一定是悲哀的。
二、“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教学主体,这一点与现在国家推广的新课改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通过老师的教学视频或者教辅资料对于所学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在课堂之上,同学会将预习之后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相互之间一起解决问题,最后由老师进行答疑,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并完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将老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互换,由老师协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够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的体现。
三、“翻转课堂”中的“模型设计”
(一)课前
翻转课堂的课前由老师提供或推荐自学材料,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一个环节组要分为三个部分:明确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主体完全由学生承担,老师在其中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连学习计划都让学生自己安排,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而老师需要做的最多是简单明了的指出所需要学习的章节,再做一些必要的兴趣引导,例如结合生活实例或者热点时事,让学生可以对于理论学习有更深刻的现实理解。学习的任务也是按照需要学习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安排和规划,在高校教育阶段,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是以集群的形式出现的,所有的学生都将以这些知识点为核心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额外提供一些补充材料,或者提前帮助学生建立一部分思維导图,以便学生更能抓住学习重点。区别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更注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教师作为“知识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这一功能。
(二)课中
翻转课堂的课中环节是以学生提问和相互交流为主的。在这个阶段,老师担任的角色依然是教学的辅助者,或者可以说是这一次学习交流会的组织者。学生个体的学习可以视为支线,而所有同学讨论之后的出来的结论就是课堂的主线。在这一阶段,锻炼的不只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讨论过程中需要的口才和据理力争的品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如果把第一阶段比喻成超强的单兵作战能力的体现,那么第二阶段则是更加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的体现。老师在这个阶段需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言,调动讨论会的气氛,让每一个认真思考的同学都能够积极投身到交流的过程中来。这个环节中还能够给同学们增设一个反思的项目,让同学们比较最终的讨论结果和自己思考的结论之间的差别,以便于更好地找到自己的进步空间。相比于昏昏欲睡的“朗读PPT”式授课,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挖掘,由于团队合作式的探讨问题形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可以被充分的利用并且学生个体得以全面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翻转课堂并不代表课堂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情,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关键。在课中,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课堂时间,只有教室引导得当,学生的思考内容才有意义。翻转课堂并不等于教师可以在备课与讲课等教学环节中偷懒,而是要求教师打破思维常规,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成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比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
(三)课后
翻转课堂的课后环节就是老师的总结、答疑环节。当学生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老师需要对同学们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和补充,将知识点更加精要的汇集在一起,形成有体系的完善的知识框架。对于学生们没有想到或者考虑得不周全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补充,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思考,在这一阶段,老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的追求共性而抹杀掉学生的个性,在求学阶段,学生能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观点是好事,说明这个学生热爱思考,老师需要予以鼓励再多加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 区别于普通課堂教学后的课后作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并不需要大量的做作业以达到熟记知识点的地步。课前预习与课堂思考已经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理解即记忆,课后重复性的练习相对而言没有必要性。对于高校教育学课堂上的学生而言,在期末复习中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去回顾知识点。
四、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意义
(一)理论学习层面
翻转课堂是素质教育口号下各科目课堂开展模式的一次新的探究,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人的全面发展。在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备课、教学、批改作业以及考试三个环节,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听课,写作业,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经常性的超出普通人,学生尤其是中小学学生每天晚上都需要不停的写作业,但是即便如此,多数学生仍然不能达到教学要求,教师更是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而翻转课堂打破常规,增加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在高校教育学课堂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且教育学辅助性教材较多,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小,很容易开展翻转课堂课前学习内容。
(二)人才发展层面
高校教育学是针对未来的教师而设立的,当高校教育学完成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想必若干年后的教育界,就会将翻转课堂默认为课堂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翻转课堂背后实际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将理论知识内化吸收的能力,学生学会思考,懂得思考,才会有所创造,这符合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翻转课堂,是解决我国人才发展的重要途径。
社会的发展必定会带动教育的发展,而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路上,翻转课堂绝对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的普及,也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斌,王以宁,任建四,等.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4):118-122,128.
[2]孙峰,龙宝新.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与本土化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12).
[3]易庆竑.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5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