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符号互动论视角的网络表情包使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媒体的发展,表情包作为一种新的符号在线上迅速流行,网络表情包已经成为现象级产物。表情包作为文字的补充,起到了提升信息传递准确性的作用。表情包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成为使用者的形象建构媒介。但是,表情包使用不当,会导致沟通上的误会和伦理问题,过度依赖表情包将会产生语言功能倒退的危险。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表情包的意义,从而对表情包的使用作出有意义的反思。
  关键词:符号互动论 网络文化 表情包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068-02
  网络表情包原本是聊天软件附加的功能,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媒体的发展,表情包已经成为我国网民交流时必不可少的工具,有网友戏称表情包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一、表情包的出现和流行
  表情包是网络互动符号的一种,是利用图片来表达感情的方式之一。表情包出现之前,人们在网上通过颜文字(如“(*^▽^*)”)和社交软件自带表情(如emoji)来表达感情。现在,简单的表情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聊天趣味性的需求,于是各種动态表情包和图片加文字式表情包应运而生。2016年,“表情包”一词入选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网络表情包流行于贴吧,兴盛于微信,逐渐成为网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聊天时使用表情包,已是青年网民们必不可少的网络交流习惯。
  二、表情包使用的积极意义
  1.提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布鲁默在《人与社会》中阐释符号互动论的基础就是一个群体中群体成员相互使用同一套表意符号,并且对此有着相同的符号解释[1]。目前,表情包已经成为年轻人网上聊天的重要语言工具,大家对表情包所代表的含义有相对统一的认识。例如,拇指向上表示赞扬,拇指向下表示指责。表情包的使用提升了网络交流的效率,通过表情包,互动双方可以清楚地知道对方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2.将抽象情感具体化
  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表意行为往往是通过互动来实现的,而网络表情包恰恰可以成为表意的工具。表情包的使用将抽象情感具体化,尤其对于性格较为含蓄的中国人来说,是表达感情的重要途径。例如,中国人很少说“我爱你”这三个字,面对面更是“爱你在心口难开”。但用一个可爱的表情配上文字“我爱你”组成了一个表情包,将这个表情包发给想要表达爱意的对象,比单发这“我爱你”三个字更加真诚而不显尴尬。难过时发一个哭泣的表情,激动时发一个手舞足蹈的表情,安慰别人时发一个拥抱的表情,作用比语言更加强烈。
  3.自我身份建构的形象设定
  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米德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角色之间的互动[2]。人们在建构角色时,是在与他人往复交互中用各种方式和符号予以他人“自我”角色的信息。表情包可以理解为一种符号,这个符号代表着网络背后的“我”,喜欢用什么类型的表情包,可以体现出“我”的性格特征。结合实际经历,笔者在和同学、朋友聊天时,倾向于使用可爱风格的表情包,目的是营造一种轻松的聊天氛围,呈现出的角色是和善的、容易亲近的;和家人、师长聊天时,倾向于使用带有文字的表情包,目的是弥补语境意义,呈现出的角色是礼貌的、真诚的。
  三、表情包使用存在的问题
  1.部分表情包存在歧义
  符号互动论认为,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可以随着社会互动的过程而发生改变,不是绝对不变的。QQ表情“微笑”的官方含义只是与人打招呼时礼貌的微笑,后来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被人们用以表示冷笑;表情“再见”的官方含义只是聊天结束前的告别,后来演变成慢走不送的意思。单单是这两个表情,已经造成很多沟通上的误会,尤其是在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之间。及时跟进热点的年轻人能够快速发现这两个符号的含义变动,那些较少进行网络聊天的中老年人对这两个符号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始含义。当他们发送这两个表情时,如果对方按照原始含义理解,便是准确的信息传递,如果对方按照现在的含义理解,便是存在误差的信息传递。表情包易产生歧义的印象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一些表情包使用者利用这一点,在沟通过程中推卸责任,将嘲讽的言论披上玩笑的外衣,从而获得精神胜利的快感。
  2.表情包滥用的伦理问题
  同一符号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同一个表情配上不同的文字所呈现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表情包的制作激发了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能引发伦理问题。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关于“慰安妇”的纪录片《二十二》上映后,有人将老人在影片中的表情配以各式文字在QQ上传播,遭到了公众的强烈批判与谴责。一部沉重的历史纪录片被做成表情包后,原本痛苦的表情被戏谑,受尽折磨的老人成为娱乐的对象,这套表情包的制作者和传播者的价值观已经扭曲。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说:“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3]黄色表情包、脏话表情包的传播,使娱乐超越了伦理的界限,污染了健康的网络聊天环境,冲破了舆论环境对传媒的要求和限制,用媚俗甚至低俗的形态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大力渲染“性、星、腥”等不良信息[4]。
  3.表情包过度依赖问题
  在网络人际互动中,视觉符号在信息处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对文字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网上流传着一句话,“聊天止于表情”,意思是当不想和对方聊天时,就发送没有什么实质内涵的表情包,这样虽然敷衍却不伤和气。聊天开始时用表情包打开尴尬局面,聊天过程中用表情包增加趣味性,聊天结尾用表情包收场。甚至网络上流行着“斗图”现象,即是整个聊天不发任何文字,完全通过表情包来沟通。网络沟通越来越依赖表情包,如果不使用表情包,甚至不知道如何才能准确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文字作为传统的信息交流载体,在这个多样化、碎片化、可视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世界中渐渐失去了主流地位。   四、结论与反思
  表情包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出现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是一种正常现象,表情包的正确使用,可以提高沟通效率,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滥用,则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规范应用表情包,需要表情包制作者和使用者的共同努力。
  1.表情包制作者
  首先,表情包制作者在设计时应结合使用人群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避免设计出本身就模棱两可的表情。“微笑”之所以变成“呵呵”,是因为表情设计时对细节考虑不足,忽略了人在真心发笑时的眼部变化。其次,制作表情包要有底线,应避免过度娱乐化,将表情包作为传播暴力色情内容的工具。目前已有的技术还不足以对图像进行大规模的过滤和筛选,导致人们表达极端情感的方式转变为使用特定的表情包,使之成为情感抗争的武器[5]。最后,社交媒体应推广创新有特色的表情包,筛选并下架低俗表情包,净化网络空間。
  2.表情包使用者
  首先,表情包使用者应意识到,表情包只是沟通的辅助工具,应锻炼自己使用规范文字进行沟通的能力,不要过分依赖表情包。其次,分清场合,适当、合理地发送表情包。根据聊天对象的年龄、性别、性格等,挑选合适的表情包,在工作群、班级群更要注意这一点,在应当采用文字进行交流的情况下,不要让太多的表情包破坏严肃认真的氛围。再次,表情包使用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不是任何情感都通过表情包加以传达,不要跟风恶搞,传播带有极端情感的表情包,成为无脑娱乐的“乌合之众”。最后,媒体要进行正确引导,加强主流文化认同,加大对规范语言的宣传力度,用包容和接纳的态度看待表情包这种新型符号语言文化,正确引导网民在规范的语言系统中使用表情包。
  参考文献:
  [1]沃尔夫.布鲁默的“象征互动论”[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5(7):41-42.
  [2]屈勇.去角色互动:赛博空间中陌生人互动的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程丽丽.泛娱乐化背景下真人表情包网络伦理与道德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2):41-42.
  [5]谷学强,张子铎.社交媒体中表情包情感表达的意义、问题与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18(12):26-31.
  责任编辑:张正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19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