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社会对高校IT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的同时,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提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该培养体系在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网络工程专业进行了多年实践,效果良好。
  关键词:计算机;人才培养;体系
  1、引言
  当前,世界范围内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控制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社会对高校学生的实践、应用、创新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等学校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培养计算机业技术人才,解决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亟需构建多维立体式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国内很多教育界专家学者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但面向计算机专业特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需要更新。机器学习、嵌入式、网络安全、大数据等成为新兴的技术前沿,教学内容面对这些新的技术,必须与时俱进。(2)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项目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较少,教学过程中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动手方面实施得不够。(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与手段欠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种种不足,使学生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人才培养体系上进行改革,探索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理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使其成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3、体系构建
  3.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教师、学生、企业等多重要素。主要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如何整合资源,通过协同创新,提升自身实力,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方案。
  3.2总体框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分为:目标层、实施层、平台层。目标层:确定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是面向就业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师为导向。实施层:强调CDIO,即以项目设计为主线,产品研发、运行为载体,使学生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整体训练。实施层包括校本教学模块和对外合作模块。校本教学模块包括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三部分。对外合作模块包括校企合作、产业融合、校校合作等多种面向外部的合作形式。强调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倡导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工程现场设课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应用课堂知识。平台层:搭建“政、企、行、校”联合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为实践层提供软硬件资源支撑与整合。硬件资源包括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企业、大学生创新项目组、科研创新团队、实验室。软件资源包括专任教师团队、校企对接工程师、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目标层、实施层、平台层三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融合。目标层体现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导向;实践层是目标层在教学、应用、创新等方面的具体实现;平台层是实施层的物质基础,为实施层提供软硬件的保障和支持。通过三层的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有机体系。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遵循目标明确、面向应用、易于实施的原则。目标明确即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是针对行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面向应用应根据高等教育规律并结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强化应用性、实践性,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协同创新项目实践、学科竞赛相互支持,使得各个环节相互融合、协调统一。实践性即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必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易于操作。
  3.3实施办法
  多维立体式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努力做到本教学模块和对外合作模块无缝对接。校本模块实施要注意整合课程结构,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形成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体系;针对具体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注重实践环节[5]。对外合作模块的实施,从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产业融合等方面考虑。校企合作:将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密切结合,旨在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实训,通过企业参观、企业见习、企业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全面促进校企融合。校校合作:與国内外兄弟院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实现优势资源互补。产教融合:将教学与产业发展密切结合。产教融合使学生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师根据企业、社会需求合理安排、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组织学科竞赛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应注重将学生的培养与国际合作密切结合,建立跨国性的校际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近两年来,运城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外的合作,先后有多名教师以访问学者身份到加拿大、美国、英国、韩国、德国进行交流学习,为后续国际化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应用
  理论体系应用包括:(1)通过对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教学的改进、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对接,该体系结构能够实现对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式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能顺利就业,满足飞速发展的IT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工程师、人才的需要;(2)地方高校要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取得成就,就必须结合当地企业、社会需求,创立自身鲜明特色。通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将该专业建成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学科专业,以期带动整个学院学科专业结构的发展,促进学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43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