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外宣翻译中的语用等效翻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外宣翻译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需要根据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对翻译策略进行一定的调整,实现语用等效,以达到成功,高质翻译的目的和要求,提高中国文化翻译的清晰度。
   关键词:外宣翻译;语用等效;策略
   一、跨文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文化灿烂,悠远流长,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獻,当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彰显,讲好中国故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外宣材料的翻译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它对展现中国的良好形象、传播中国的立场和政治主张、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国家软实力、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增进国与国间的相互了解、维系世界和平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外宣翻译就是一种文化转换为另一种文化的翻译,外宣材料本身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政治色彩,且讲究实效性。在翻译过程中,源语社会和目的语社会中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都从宏观或微观等方面影响外宣翻译的效果和质量。翻译是语言和文化的活动,长期以来一直遵循着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翻译理论的发展与语言哲学研究紧密相关,意义作为语言哲学的核心概念对翻译理论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翻译时译者主导下的不同语码间意义转换的过程,“翻译就是译者与原文作者之间的对话,就是以语篇为中介的一种呈现和解释行为”,翻译研究从单纯的追求意义到注重语言的自主性,强调语言的意义来自现实活动,语言在使用中获得生命,这一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观点为翻译带来了深刻启示,本文把翻译过程视为源语言到目的语的动态意义转移,以期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方法。
   语言哲学奠基人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认为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与它词割裂,确定的,而是取决于词语使用的具体情景,并将其等同于词语用法,提出“词语的意义在于使用”,意义“肯定必须属于某一语言的某一语境”,将语境,用法,意义三者之间互为条件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意义即用法”中的动态观的结论,动态观也因此成为指导翻译活动的考量内容。不同是使用语境决定了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意义,表达不同的情感,这也正是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语用等效翻译策略
   用语言等效翻译强调在理解原作者语言信息的基础上,将其内容表达出来,而且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因此,理解原作的暗含意义或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对翻译非常重要。意图是交际话语中的核心信息,翻译必须先考虑意图(即功能)的对等。话语的真实含义经常与话语的字面意思或直接用意相异甚至相反。译者应该把握话语的特殊含义和所蕴涵的意图,并设法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从而获得语用等效。
   1重视译文的语用意义。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传播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语言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语言的意义从来都不是逐一对应的,否则机器翻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语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字面意思,语言承载了语气,情感,态度等多重因素,即语用因素,在不同语境中同一句话表达了不同的意义,尤其在对外翻译中,读者为国际友人,对中国国情不甚了解,因此翻译中就更不能一对一直接译出,势必会影响对方的理解,翻译效果也大打折扣,要根据对方的文化对中文中生硬,直接的部分作出相应调整,符合对方文化中国得体礼貌的要求。
   2结合语境对原文作出释义。翻译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转换,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必然引起理解障碍,每种文化都有其特有的信仰,风俗,身势语等,在翻译过程中除了翻译基本意义之外,还应对词语之后的意义做出解释,帮助对方理解,达到和对方的共情,帮助对方更好的理解彝族文化,提高翻译传播的清晰度。
   3结合语境,调整翻译。对外翻译的形式主要是口头和字面翻译两种,在对于翻译目的有清楚了解的情况下,可对原文进行一定调整,再如增补句意,如《跳菜》一书中,对于婚宴上来帮忙做菜,表演跳菜的人员都需要是夫妻双方都健在的,已达到圆满,完美的寓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此进行补充,表达人们对婚礼的由衷崇敬和美好憧憬。同时对中英文句型语序进行调整,以更好的适应目的语表达习惯。
   外宣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文字转换过程,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根据源文化及目的语文化意识形态,宗教,风俗习惯等特点进行一定调整,消解文化障碍,实现有效,成功的翻译。
  [参考文献]
  [1]毛建.语用翻译视角下岳阳楼景区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3.
  [2]姚腾.跨文化意识与旅游英语翻译研究——评《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8,(1):后插12.
  [3]裴燕萍.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过程的语用探析[J].校园英语(中旬),2016,(7):235-235,236.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性项目(项目编号:2017ZZX046)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46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