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审视与指导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在经济发展缓慢、教育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现况令人担忧。本文结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的审视,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旨在为农村地区小学生阅读推广建言献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审视;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每一学段“阅读”部分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单纯依靠课堂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通过课外阅读加以补充。但从当前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来看,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抑或社会,均未将小学生课外阅读摆在应有的位置上,课外阅读更多地沦为一种形式。为了改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理应肩负起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工作,使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量的堆积转向质的飞跃[1]。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的审视
(一)家庭阅读环境
家庭阅读环境主要指向父母对孩子课外阅读所持的态度、父母自身的阅读意识、为孩子提供的阅读条件等内容。一方面,对于农村地区家庭而言,虽然多数父母支持孩子开展课外阅读,但由于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低,因而导致课外阅读指导不力,学生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另一方面,在农村,能够坚持阅读的家长少之又少,其或外出打工,或忙于农活和小生意,农闲之余又热衷于打牌、手机、电视等娱乐,部分家长甚至带着孩子打牌娱乐,毫无阅读意识与习惯,阅读氛围的缺失导致孩子不愿读书,甚至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态度;此外,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新时代,无论是纸质图书还是电子书,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难以估量,但对于多数农村地区而言,纸质图书仍是孩子阅读的主要来源,而家庭藏书大多种类单一,很多是过时的书目,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少之又少,家长也无购书意识,这直接导致家庭所提供的阅读条件跟不上孩子课外阅读需求。
(二)学校阅读环境
学校课外阅读环境涉及图书设施及课外阅读指导等内容。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多数图书设施并不完善,部分学校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图书室,而是在教室后面设立阅读角,所提供的书籍也来自学生家庭,学生借阅过程由教师指派学生负责登记。对于教师而言,其使命在于教书育人,而农村小学生的向师性极强,教师的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这不仅体现在教师的阅读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行为方面,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继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而对于当前农村教师而言,其多数很少阅读书籍,特别是课外阅读,部分教师虽依循新课标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所需阅读的课外书目,但也仅限于此,学生有没有阅读教师并不知情,更别提高效的课外阅读指导了,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
(三)社会阅读环境
社会阅读环境主要指向学生所在地的社会图书设施等。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社会阅读环境并不甚理想,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农村书店少,图书市场管理松散。当前,多数农村地区并未设置书店,加上市场管理不到位,导致图书市场松散无序;二是农村书店多提供成人读物,小學生阅读材料少之又少。部分农村虽设立了书店,但多销售的是成人读物,关于小学生的多为作文书、字帖、教辅资料等,适宜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很少。之所以存在如此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地区阅读意识普遍淡薄,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推广不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阅读功利性较强,认为阅读的目的是掌握知识、考高分数、跳出农门,这导致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范围多局限于教材及教辅材料方面,阅读其他书籍会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2]。
二、新时期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培育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从随意走向自觉
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置于首位,使小学生课外阅读逐步由随意走向自觉。一方面,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应优化图书馆环境与藏书布置、开辟读书角,将学校打造成书的世界;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良性互动,并发挥表率作用,以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孩子的阅读动力,坚定其坚持阅读的信心,同时应尝试亲子共读一本书,并对书中情节展开激烈探讨,以全面调动孩子阅读欲望。另一方面,要注重科学引导,寻找学生阅读兴趣的源头。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其所喜欢的课外读书活动,并邀请文学作家等与之面对面,使学生面对面聆听其读书感受,同时应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之星”、“课外阅读状元”等评比活动,并向优秀阅读者、进步者颁发“喜报”,共同分享阅读的喜悦,全面激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3]。
(二)科学选择内容,使推荐书目由松散走向系统
面对庞大的、参差不齐的书目,小学生缺乏强大的选择及鉴别能力,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科学选择阅读内容,使推荐书目逐步由松散走向系统。一方面,教师应依循学生个体阅读能力的差异性,将推荐阅读书目划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全能型三大类,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并实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另一方面,教师在向学生推荐书目时,应立足于小学整体阶段进行统筹安排,构建6个级别、12个阅读模块,分别以学期为单位向学生推荐不同书目,实现阅读内容的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此外,在阅读内容选择方面,首选是各类经典著作,如中外名著、名家名篇、现当代优秀作品、荣获国际大奖的著作等,同时所选书目应尽量与教材保持同步,以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对应书目,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三)培养阅读习惯,使阅读效能从低效走向高效
学生课外阅读效能高低取决于教师是否进行科学的指导。很多学生阅读中只关注情节而不注重体悟,有些贪图娱乐而忽视积淀,如此过眼烟云式浅显阅读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效能。为了切实提升学生阅读效能,关键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要求学生阅读时切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而应在重要地方加以标记,在书眉、空白之处写上心得体会,将书中精当地方加以摘录,做到稳扎稳打与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其特定心态,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引导。如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超过20分钟,并做好读书笔记,接受父母、教师的核查;将不认识的字以记号标出,通过翻查字典认识它;面对好词好句,要求学生以记号笔标出,并注明好在哪里;面临疑惑时也应标记,并通过多种方法弄懂;及时将读书体悟写出来等[4]。 (四)完善阅读制度,使阅读管理从无序走向规范
正所谓 “无规矩,不方圆”,规范有序的阅读管理与阅读制度是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保障,为此,学校应加快推进阅读制度的完善。一方面,学校应完善教师阅读制度,要求每年每位教师至少阅读一种以上的教育教学期刊或著作,并设置必读书目,如《教育的智慧》、《新教育》等,同时,每学期至少完成一本读书摘抄,在具体制度的要求下,鼓励教师坚持阅读,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做出良好的示范。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学生阅读制度,由教师根据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确定学生的阅读量、提出明确的读书笔记要求、落实经典朗读的实施情况等;此外,教师应利用晨会课开展一日一交流活动,利用几分钟时间,由学生向大家交流课外阅读体会,或向其他学生推介课外阅读书目,使学生展示自我的同时拓展视野、增长知识[5]。
(五)注重阅读反馈,使阅读评价由单一走向多元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反馈评价具有正面导向作用,因此,学校应建立健全课外阅读评价体系,监督学生阅读行为的同时,明晰课外阅读的得失,及时调整课外阅读的方向。一方面,学校应运用发展性阅读评价机制全面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评价中既关注其阅读感受,有考虑其阅读方法、阅读兴趣及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与互动性,除了教师参与评价以外,还应引入学生、家长等多个主体,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的结合,增强学生阅读评价的专业性,使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反思自我,在反思中重新走入文本,大幅提升课外阅读效果[6]。
三、结语
一言蔽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阅读的指导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更应将视野延伸至课外阅读。由于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因而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缺乏社区环境与家庭环境的支持,而学校作为相对独立的场所,理应占领农村地区的文化高地,通过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使学校成为改善课外阅读的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张小霞.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 (33): 96.
[2]张永贵. 农村小学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 (32): 102-103.
[3]睢瑞丹.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的审视[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3 (18): 91-92.
[4]刘艳霞. 农村地区学生阅读环境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 智库时代, 2018 (26): 65.
[5]沈潔. 小学中年段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D]. 苏州大学, 2017.
[6]杜亚儿. 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4 (02): 116-118.
(作者单位: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中心小学,山东 日照 2768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47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