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部编语文课后习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习目标是指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和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格,达成语文课的学习目标,不仅需要师生教学的互动,更需要学生在练习中巩固要点、夯实自身能力。每节课的练习和拓展是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检测。以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为例,分析教材课后习题与教学目标的融合,力求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部编语文 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205-02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抓住了课后练习的关键作用,在每一课课后的练习中合理设计任务、编排问题、链接资料,对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拓展思维有着重要的帮助。
  一、习题分类
  以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八个园地的课后习题为例,本册习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对应目标练习类
  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标。[1]在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中,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知识能力。因此,在文学类的课文中常设计朗读课文的任务要求,在实用类的科普说明文中常设计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生字词语积累有限,所以课后习题中常常出现扩词、同义词来巩固、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和运用。这样的词语练习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生字的字型和意义内涵的理解。
  2.强调重难点中心类
  本册书巧妙地把课后习题与重难点结合起来。在授课中,教师顺势夯实教学重难点,把习题融入课程中。如词语讲解,总是拿关键字词和课文中的核心语句去讲解。这些字词和语句也是学生日常做题常考易错的题型。教材在园地和课后问题中穿插列出形近字和反义字词,意在让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不同方法。如“寻找”这个词就是找寻、搜寻的意思,这就是用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渡口”这个词对学生很陌生,教师可以找到渡口的图片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渡口,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猜出有船停靠的地方就是渡口。“以正确的方式为切入口,力图为每个生命的底座夯实语文素养的根基,使他们获得一生的可持续发展。”[2]孩子不是被动地积累好词和佳句,他要运用理解词句的方法为以后语文学习做铺垫。
  3.拓展延伸类
  《贝的故事》内容并不难,难就难在“贝”做偏旁组成的新字的读音。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讲解不同历史时代“贝”字书写的演变。“贝”和其他字组成的新字大多与钱有关,而且这些字多为形声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能很快掌握这些生字。这样的练习既能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也能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课后习题课节统计
  新编的部编本教材习题设计既贴近课时目标,又吻合大的单元目标。总体看题型的布置详略得当,意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朗读是每节课的必备
  二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比一年级有所加强,但是在美读课文方面还有待提高。本册书继续强调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三篇默读课文外,剩下的练习题中都有朗读课文的要求。根据课后不同类型的朗读要求,将朗读课文的习题目标分为想画面、分角色朗读、复述故事和读好语气四类。可以看出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朗读和阅读课文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这些练习重在培养学生复述文本、体会语气的能力。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一样:“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边读边想画面和复述故事是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概括能力,分角色朗读和读好语气是在培养学生美读课文和朗读课文的能力。
  2.巩固字词是关键训练点
  一年多的拼音学习和字典工具书的使用,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生字的基本方法。“二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要注意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和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4]部编语文课后习题中识记字词占了很大的比重。如在书中识字单元第四课《中国美食》这一课的练习中,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读一读,说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炒/烤/烧/爆/炖/炸煎/蒸/煮”从这些字的构字方式来看,它们都是形声字,而且偏旁都和火有关,因此都和烧饭做菜有关。这些字是这篇课文中会认、写的生字,学生掌握了形声字形旁表义和声旁表音的特点,就会大大提高认写汉字的准确性。除了专项的识字单元外,本冊书中的其他单元中也有这样的练习或拓展。现将这些习题按照目标分类统计,分为“读一读,记一记、注意加点字词和猜字词的方法三类”。读一读,记一记“主要是巩固学生的识记字词能力,课文中重点生字组词拓展都会出现在此类练习中。同时,一些文章中关键的字词也会被提炼出来,成为课后练习中重点分析的内容。有时教材中会配有提示,告诉学生这个字应该怎么去识记。如11课《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的第二道练习题:“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的发现。屁股/脾气/腹部/胳膊/肩/手臂/胃/肾”在配有“不会的字可以查字典”的提示下,学生通过观察字型和查找字典会发现,这些生字大都和人体的关节、器官有关系。因此,通过这样一组字的学习,很快就解决了认写汉字的苦恼,而且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拓展延伸必不可少
  语文是一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想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不能单纯局限于完成教学目标,而是要适当拓展激发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乐趣。这册书的课后习题中的前两道题都是朗读课文、生字完成任务要求。在此基础上,有的课后题中还编选了查找句子的含义和选做题,能满足其他能力较高的学生学习需求。由此可见部编教材的灵活性、人文性。现将这些拓展延伸的题统计为仿句练习、选做、联系生活三类。二年级下学期正是学生由低学段向中学段过渡的阶段,因此加强了写话和句群练习。“二年级写话训练目标主要体现为:学生能尝试写联系较为紧密的句群。”[5]这样学生不仅在习作练习中练习写话,也可以在每天的语文学习中练习写话。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的写话能力就会有所提升。选做题适应了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满足了学生多方面学习语文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学语文会提升学习语文的乐趣,还能缓解学生学习语文的压力。
  三、对语文课后习题学习的建议
  1.随堂解决,练讲结合
  一节课如果只是讲解知识没有练习,学生就不能牢记知识的要点。因此,在课堂中必须有新授的知识点和对应的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巩固知识要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课后的习题、问题纳入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训练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部分就可以放在习字教学中,一边让学生掌握生字,另一边学生也能由生字派生新词,提高组词、扩词能力。
  2.多元评价,发散思维
  语文中的仿句、写话都是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提问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要问有代表性的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要给予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恰当评价。对开朗的孩子要告诫他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对内向的同学要鼓励他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不会的问题可以再思考思考,不用担心答错题。
  四、结语
  语文书中的课后习题是一节课的重点目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能力。面对不同的课后习题,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去设计教学。部编语文课后习题以每节课的重点为中心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巩固练习,达到对课程重点的理解,再适当地拓展延伸,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深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练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语文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夏家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32.
  [5]夏家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40.
  责任编辑:孙瑶
  [作者简介]赵暄,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1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