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信表情包使用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代莉

  摘要:在本次实证研究中,研究者探究了大学生群体的微信表情包使用行为与其所拥有的黏连社会资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和桥接社会资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的相关性。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9份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关系网络下表情包的使用类型有明显的差异,熟人关系中表情包使用更偏流行化、诙谐化,而生人关系中表情包使用则更为传统化和礼貌化;同时,表情包的使用频率和黏连社会资本与桥接性社会资本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微信表情包;大学生;社会资本;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4-0094-05
  根据腾讯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已正式突破了11亿,自此微信成为中国第一个月活跃用户超10亿的产品。微信已经成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交媒体,而作为微信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情包也成为重要的社交工具。因此,通过微信的表情包来探索大学生的互联网人际交流,继而探索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成为一个思考的切入点。
  一、 文献综述
  (一)表情包社交的相关研究
  表情包是一种新的、极具风格化的网络表情符号[1],它由最初的单一的emoji表情符号,逐渐演变成为有着各种动漫、明星等多种图像和文字符号组合,并以静态或者GIF动态呈现的表情图片[2]。
  从人际社交的角度对于微信表情包的分析更多依然是理论分析层面。比如有学者着眼于表情包的人际功能分析,从系统功能语法入手,就表情包传播中的人称、语气和情态探讨其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3],并强调表情包式的交流方式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使得交流变得更为轻松和愉悦。也有学者逐渐关注到表情包使用的代际差异以及在家庭关系中的表现[4]。
  总体而言,虽然表情包成为了人际社交的重要符号,但是对此相关的研究更多依然停留在理论分析和归纳梳理的维度上,尤其是对表情包是否真的能有助于人际交流,缺乏进一步的实证思考。
  (二)网络社交与大学生社会资本
  1.社会资本定义
  社会资本最初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并经多位国外学者拓展,但目前学界对“社会资本”还没有形成统一定义。而在微观层面,美国学者普特南在他的著作《保龄球独白》中定义社会资本作为社会网络及其相关的互惠准则(2000),暗示它既是网络又受网络的影响。并在之后将其划分为了黏连社会资本和桥接社会资本。“桥接”相当于“弱关系”交往产生的社会资本,而黏接事实上是在背景和经历相似的强关系中进行的[5]。
  目前普特南的划分是最为大家所接受的,因此本文也从这两个角度探讨微信强弱关系下的表情包使用是如何影响这两种社会资本积累的。
  2.网络社交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关于社会资本研究,目前大多还是集中在心理和公共管理层面的研究。而随着社交生活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大部分,人们的社会资本更强调的是一个人的社交网络所阐述的情感纽带给予的情感支持甚至物质支持能力[5]。因此,网络媒介使用与社会资本的关系也更值得关注。
  在国外,已经有研究发现,更大的SNS使用与增加的社会资本相关[6];而国内也有相关研究证明,微信使用会对社会资本产生一定影响。并指出,微信使用强度越大,越有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尤其是桥接社会资本[7]。
  综上,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资本与大学生人际交往密切相关,而目前更多的研究着眼于社交媒体对其的影响,而社交媒体中重要的社交符号和人际交流重要因素的表情包研究却尚未被关注。因此,本文尝试用问卷调查法,探寻强弱关系下大学生微信表情包使用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由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问题:
  (1)大学生强弱关系下的表情包使用是否有所差别;
  (2)强弱关系下的表情包使用是否会对大学生社会资本产生影响。
  二、研究假设
  通过文献,社会资本可以被分为黏连社会资本和桥接社会资本,但表情包的使用行为没有明确的分类。本研究在此将微信表情包的使用行为划分为两个维度,即:表情包使用频率和不同对象下表情包的使用类型。
  而目前学界对于表情包类型的分类还比较模糊,有研究指出表情包分为“图片+文字”组合而成的表情包以及纯文字两种类型[8];也有学者认为表情包可被划分为字符式和颜文字、QQ 和 Emoji 以及动漫和真人表情包[9];还有研究认为家庭关系中长辈和小辈所使用的表情包是单纯为了取代文字功能,如“你好”“你真棒”“谢谢”等和具有戏谑搞怪含义的“黑人问号脸”“吓尿了”“伤心买醉”等表情包的区别[4]。
  因此综合研究分类和本研究的研究需要,將表情包的使用类型分为内容、形式和情感倾向区别三个维度,具体如表1所示。
  同时,基于研究问题和相关分类,做出以下研究假设:
  H1:微信上的强弱人际关系会对表情包使用类型产生影响;
  H1a:微信强弱关系会对表情包使用内容产生影响;
  H1b:微信强弱关系会对表情包使用形式产生影响;
  H1c: 微信强弱关系会对表情包使用情感倾向产生影响。
  H2:微信表情包的使用会对大学生黏连社会资本产生正面影响;
  H2a: 表情包的使用频率会对大学生黏连社会资本产生正面影响;
  H2b:表情包使用类型会对大学生黏连社会资本产生影响。
  H3:微信表情包的使用会对大学生桥接性社会资本产生正面影响;
  H3a:微信表情包的使用频率会对大学生桥接性社会资本产生正面影响;
  H3b:表情包使用类型会对大学生桥接性社会资本产生正面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搜集
  本研究采用社会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网络问卷平台“问卷星”进行数据收集,并以微信为主要渠道,向问卷目标群体(大学生)广泛发布问卷链接并请求受访者填写。研究者于2019年6月15日至19日期间共回收了225份问卷,在剔除无效及答题疏漏的问卷后,共收到209份有效问卷。
  本文利用量化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使用软件SPSS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样本描述
  通过对本次209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样本以本科学生为主,其中大二、大三占比超过95.2%;女性比例达89%;专业以文科为主,占比71%,理科和商科占比19%。
  在表情包的使用中,90%以上的人选择经常使用或较多使用,经常使用量达69.4%,因此样本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同时面对“熟人和不熟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表情包使用”的问题,93.7%的人选择“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
  同时,如图1所示,面对表情包使用对象的选择,98.34%的同学选择了“亲密朋友”,其次是“家人亲戚”和“泛泛之交”,两者占比均超过60%以上。说明强关系中的表情包使用更频繁,但是弱关系中大学生也大多会进行表情包的使用。
  (三)量表使用
  在社会资本的划分上,本研究将其划分为黏连性社会资本和桥接性社会,并采用了威廉姆斯于2006年提出的社会资本测量量表(Internet Social Capital Scales)的中文版来测量,此量表在中西方相关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其信度和效度都被广泛检验。在量表中使用了李克特五级量表(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比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就黏连性社会资本和桥接性社会资本分别采用10个问题进行设置。
  四、研究发现
  (一)强弱关系下的表情包使用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不同关系下的表情包使用会有差异。如表3所示,在熟人环境下的表情包使用,内容上更青睐于戏谑搞怪类表情包(93.9%),形式上更青睐于“图片+文字”式表情包(97.6%)、“加入流行元素的表情包”(91.9%)、动态表情包(77%)以及“偏吐槽、自黑、戏谑等情感倾向”(84.2%)的表情包,这显示出在熟人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氛围更加轻松,更愿意选择多样的、流行的甚至吐槽式的表情包,它更符合大学生群体的青年亚文化表达方式,同时也更有助人际之间的轻松氛围和娱乐氛围的产生。
  而在不太熟悉的人之间的表情包使用,大学生群体呈现了不一样的选择。如表4所示,在不太熟悉的人之间的表情包使用,大学生尤为青睐“代替文字性表达的表情包”(87.1%)和“偏支持、期待、感谢、鼓励、乖巧等情感”的表情包(96.2%)。这可能是因为在比较生疏的环境下,大学生不太愿意显露自己的真实性格,表情包的使用更多只是为了减少文字的使用,更为便捷和轻松。同时情感上和对方也比较疏离,更多愿意以表情包来表示“感谢或者支持”等正向情感,这更有利于大学生在外人面前的个人形象塑造。与此同时,大学生和生人之间的表情包使用在“文字”和“文字+图片”中变化并不大,同时他们虽然相对更青睐于“传统emoji表情”和“静态表情包”,但同样不拒绝“流行元素”和“动态元素”,这可能与表情包使用的本身就是为了营造更为轻松的氛围有关。
  (二)表情包使用频率和社会资本
  在SPSS中先进行可靠性检验,样本信度是0.768,基本可靠,可以进行其后的分析。
  在对于表情包使用频率和黏连性社会资本的测量中,如表5、表6关系数为0.153。因此,说明表情包的使用频率和黏连性社会资本呈正相关关系。在SPSS的回归分析中,同样显示出表情包的使用频率和黏连性社会资本积累呈正相关关系(p<0.05),也就是说表情包使用得越频繁,越有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
  而在表情包使用频率和桥接性社会资本的测量中,表情包的使用频率和桥接性社会资本在0.01的水平上呈正相關关系,根据回归分析,如表7所示,两者也呈强烈的正相关关系(p<0.01)。这说明在与生人进行微信交流的过程中,表情包使用越频繁,越有助于关系的改进和情感的加深,同时就越有助于桥接性社会资本的积累。
  但与此同时,在微信表情包使用类型和社会资本的测量中,却未发现变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五、结论与讨论
  (一)在不同人际关系中,出于现实关系和形象塑造的考虑,表情包的使用选择不同
  交流场是指人际互动的环境,是交流互动形成的氛围和情感关联。布尔迪厄认为,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而在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中,青年群体成为最为核心的群体之一,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层,进行着自己的人际交流和情感表达。
  斯蒂芬森认为人们进行传播活动与其说是出于功利的考虑,不如说是为着游戏的目的。而“游戏”也是要根据不同对象和背景进行的。在表情包的语境氛围里,我们能够表达在现实社交中因约束而不敢展现的一面,并且不必为此种“任性”付出成本,这使得表情包中充斥了恶搞内容[1]。但我们的“恶搞”对象也一定是根据亲疏关系进行的,越是和我们现实关系亲密无间的,了解我们性格的,我们也愿意在他们面前展示我们的“后台”;而越是生疏的,新建立的关系网络,我们越倾向于“礼貌”和“疏离”,既愿意用表情包来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聊天氛围,也更倾向“礼貌”性的“正向性”的感情偏向和“前台”形象的构建。
  (二)表情符号的使用,能拉近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尤其是对于“桥接性社会资本”而言
  网络交流是拟人际传播,具有单媒介与场景缺场的特征,容易导流尴尬和误解,这是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直接原因。而表情包通过身体的示现和情感的表达,让网络的交流变得更加“浅平”和“趣我”化[10],也更有利于缓解尴尬、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11]。因此,表情包的使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缓和和进步。   对于熟人社交产生的“黏连性社会资本”而言,表情包固然更有利于交流,更能適应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但是它更多地只是停留在交流本身,其对于黏连性社会资本的积累有帮助,但是并不显著。而偏生人的人际交往,是网络社交环境下助推的新的关系网络,通过表情符号的使用,能有力地缓解原本尴尬的聊天氛围。因此,表情符号使用越频繁,越有助于彼此关系的形成以及桥接性社会资本的积累。
  总而言之,本研究着眼于不同关系网络下表情包的使用类型以及表情包使用对于社会资本的影响,在部分环境中进行了有力的阐释,更为表情包研究提供了实证的相关分析。然而,可能由于表情包类型划分等维度的不足,更深层的关系难以进行展现,这也是之后的研究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杨嫚.网络表情包的亚文化风格构建:从自我表达到公共空间[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2]黄钟军,潘路路.从中老年表情包看网络空间的群体身份区隔[J].现代传播,2018(4):97-102.
  [3]李慧.论微信表情包的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J].采写编,2018(6):152-154.
  [4]梁珈绮.权力的重构:社交媒体语境下现代家庭交流模式探究——基于对微博话题“与父母的聊天记录”截图的文本分析[J].东南传播,2019(3):89-92.
  [5]Williams,D. (2006).Onandoffthenet:scalesforsocialcapitalinandonlineera.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1,593-628.
  [6]Burke, M. , Marlow, C., & Lento, T. M.(2010). Social network activity and social well-being. Proceedings of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CHI 2010, Atlanta, Georgia, USA, April 10-15, 2010. ACM.
  [7]潘曙雅,刘岩.微信使用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8,40(4):128-145.
  [8]郭小安,杨绍婷.网络民族主义运动中的米姆式传播与共意动员[J].国际新闻界,2016(11):54-74.
  [9]谷学强.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网络表情包的情感动员——以“帝吧出征fb”为例[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71(5):28-40.
  [10]饶广祥,魏清露.“趣我”与浅平化: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与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61-168.
  [11]申颖,黄达安.为什么emoji和表情包经久不衰——表情符号在人际交流中的“使用与满足”实验研究结果分析[J].文化与传播,2018(3).
  [12]曾凡斌.互联网使用方式与社会资本的关系研究——兼析互联网传播能力在其间的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52-60.
  [13]匡文波,邱水梅.大学生的微信表情使用行为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7(12):123-137.
  [责任编辑:艾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6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