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美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美术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禹铭

  美育,是教会学生在生命体验中感知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在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下,美术课堂也应发生与时俱进的深刻变化。陈剑飞老师带着自己对教育的热爱投入教学,通过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让学生爱上美术
  做一名美术教师是陈老师深思熟虑后的选择。能够点燃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难能可贵的创造力,在他看来,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学生喜欢上陈老师的美术课,陈老师也愿意和学生在一起。他每次上课前都是满心期待,盼望着把精心准备的内容在课堂中与学生分享,他喜欢看学生在美术课上乐此不疲的样子。学生喜欢陈老师,当他走进教室,迎来的是孩子们雀跃的欢呼,学生喜欢把他团团围住,向他表达自己对美术课和美术老师的喜爱。“你的美术课妙笔生花,创意无限,像魔术师一样带给我们不同的惊喜。”这是一年级二班董耘硕同学对陈老师美术课的描述。课堂中的陈老师风趣幽默、善施良策,课堂上面对年龄小的学生难以维持纪律,他总是有方法解决,用有趣的内容转移注意力。
  在一节名为“乘上列车去画画”的美术课上,陈老师拿出“百宝箱”中的动车模型,询问学生坐过几次动车,分别去过哪些地方。老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说出来,这也能看出来同学们对美术课的喜爱。陈老师没有打断他们,点开课件中的列车动画,炫酷的视频特技一下子就吸引住学生,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陈老师微笑着说:“嘟嘟嘟,我们的火车开动了,开到哪里报站好不好?报完站名说一下那里的美景。”陈老师拿着动车模型以S形穿梭在学生的课桌之间,有的学生很少旅游,陈老师就提示他可以“市内游”或者想象某个地方。在轻松活泼的课堂中,学生与陈老师这个“孩子王”一起,遨游在绘画创作的海洋里。陈老师说,他不愿去给学生太多约束,也从来没有批评过任何人和任何学生作品。他总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对学生作品中有待提升的地方,他委婉表达,让学生易于接受。小学生被称为“花园里的花朵和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课堂上,陈老师的眼睛里满是一个辛勤园丁对被照料花朵的喜爱,这同样是他对教师职业的深深热爱。
  课下的陈老师与课堂中判若两人,他备课的时候神情专注,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凝神静思,把学生时代那股善于钻研的劲儿带到了工作中。他认为,每节课都可以不断提升再提升,他是一个行动派,当发现需要完善的地方,下个班的同节美术课就能改进。陈老师的办公桌上,最不缺的就是各种美术教学用具和学生赠送的手工小礼物。在备课方面,陈老师搜寻教学用具的范围十分广泛,有批发市场淘来的瓜果蔬菜模型,有大型展览买来的特色手工艺品,有自己埋头几天制作的示范道具,只要是能让美术课出彩的东西,陈老师就将它视作宝物。学生送来的贺卡有大有小,上面布满了精心设计的小机关,打开一层又一层,歪歪扭扭的字和精心贴上去的装饰,都是学生对陈老师喜爱的表达。在陈老师看来,不是自己有人格魅力,是美术课本身的吸引力被热爱美术教育的他激发了出来,学生感受得到,自然就喜欢美术课,喜欢老师。
  二、将德育融入美术课堂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儒家传统的价值观体系中,有“三不朽”的说法,三者之中又视“立德”为“太上”之功。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授业、解惑,还应当是时代精神的传递者。陈老师在从业之初就订立了教育目标:点亮艺术梦想,传递时代能量。传道、授业、解惑,缺一不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要想做一名头脑清晰、意志坚定的时代声音传播着,就必须牢牢树立“立德树人”的思想。
  许多学校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迫于或乐于片面地追求应试教育,“德育为先”成了空中飘荡的口号,“育人为本”成了动听却不和谐的“假音”。陈剑飞老师喜欢看新闻,尤其是教育新闻,每当教育方面有什么最新的动态,他总能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在课堂教学贯彻德育教育方面,他做了许多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间节点,举国上下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在山东省美术馆内举办了美术家们讴歌祖国的畫作展,得益于学校位置便利,陈老师带领学生参观了这次活动,他把课堂搬进了美术馆,由老师变成讲解员,热情洋溢地为学生介绍一幅幅画作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先烈们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生动呈现,这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潜移默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此外,陈老师还开发了“五彩的烟花”一课,希望学生通过观察与回忆,发现烟花的形状结构,从而培养乐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用手中的画笔记录生活、表现生活。陈老师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普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于是他把课堂导入的烟花视频换成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礼花播放短片,在短短几分钟内,绽放的烟花配上雄壮激昂的背景音乐,学生们受到了爱国情怀的情景式熏陶。课堂上,陈老师讲解完绘画烟花的重点以后,提议学生在画纸上绘制礼花为国庆祝贺,用画笔作为抒发爱国情怀的工具。画面中敬礼的军人、飘扬的国旗、雄伟的天安门与一束束在画纸上绽开的烟花,一起诠释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练习中,陈老师鼓励学生采取分组合作、分工合作的方法进行绘画,培养团队精神,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课后,陈老师组织学生把作品摆在一起,在校园里做成展览。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陈老师总能巧妙地找到德育与课程的结合点。在“会动的小纸人”一课中,陈老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之余鼓励创意,将纸弹簧巧妙运用。在课堂展示环节,把小纸人运动情境设置成了互帮互助的生活场景,设立困难情境,让学生拿着会动的小纸人扮演情境中的角色。一堂美术手工课,被陈老师变成了有生活基础、有品德培养的戏剧表演课。陈老师说,学生们咯咯的笑声是他听过最美的声音。
  三、将音乐元素融入美术课堂
  “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艺术之间没有明确的分隔界限,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叙写的同样是感受抒发与美的表达。
  除了画画,陈老师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弹吉他唱歌,他说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让自己静下来。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下来就能很好地思考问题与反思,而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快途径。
  艺术万千,同源而生。陈老师在美术课中融入音乐元素。“鱼儿游游”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课程开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动物的情感。课程开始,陈老师在导入环节用吉他弹唱原创的《鱼儿游》歌曲,把学生带入了充满想象的学习情境,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快乐的遨游探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鱼儿作品,“嘣嚓嚓嘣嚓嚓”,在欢快的步伐节奏里,学生手拿“鱼儿”跳起了集体舞步。这时,抱着吉他的陈老师俨然一名开演唱会的歌星,他脸上绽放的笑容在每个孩子心里开出一朵花。这是爱的传递,若干年后,他们一定不会忘记,曾有这样一位特别的美术老师,与他们手舞足蹈的欢乐。
  在合适的进程节点,陈老师总会融入一些音乐元素在课程里,让学生获得更统整的引领。课堂练习时一首动听的钢琴曲,足以让学生安静投入在绘画里。德彪西的音乐和莫奈的绘画都被冠以“印象主义”的称号,他们都倾向于表现主观情感和体验。小学生的创造力十分丰富,可以尽情描绘主观世界里的模样。音乐和读书同为滋养性情的良药,读书也能够快速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这是陈老师最喜欢的电影《阿甘正传》里的经典台词。在陈老师看来,美术教育这条路上有无数惊喜等着他,去探索去经历。这种心态,或许就是我们对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最初的憧憬。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行业都有人拼命逃离,也有人乐在其中。去找寻那个最适合你的角色,才是对人生最大的敬意。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辅仁学校)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00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