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层博物馆与未成年人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谢正芬

  摘 要:当前,我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基层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场所,发挥丰富的文物资源优势,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博物馆是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博物馆不仅传播知识,而且是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各类文化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当地社会教育的重要力量,基层博物馆应该不断强化社会教育职能,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1 基层博物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优势
  1.1 观众主体的优势
  很多基层县市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旅游业不发达,外来人口较少,因此,基层博物馆的观众以本地区观众为主。从调查统计数据看,近几年来,麻城市革命博物馆每年未成年观众人数占总参观人数的50%以上。通过对其他县级博物馆的了解,未成年观众也至少占参观总人数的50%。由此可见,未成年人是基层博物馆的观众主体,是基层博物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基层博物馆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育工作,把博物馆建设成未成年人愿意去、愿意留的场所,成为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基地。
  1.2 宣传内容的优势
  博物馆是文物的收藏机构,目前,全国各类博物馆收藏有巨量的文物,举办着成千上万个展览,是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是开展“五个文明”宣传教育的重要窗口。而基层博物馆的藏品具有典型的地域性,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蕴含了各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是本地域具体、形象、直观的乡土教材。地方特色在博物馆展陈中的运用和体现,能引起本地未成年观众的共鸣,使之在认知感觉上升华对本土的热爱之情,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麻城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发祥地。1927年11月,麻城人民和黄安人民一起成功地举行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创建了鄂豫皖边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和第一支工农革命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为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麻城市革命博物馆不断拓宽教育阵地,先后举办了“麻城革命斗争史”“麻城籍将军生平简介”“追寻历史·探索文化—麻城历史与文物”等基本陈列。陈列展览以中国革命史为主线,突出了地方特色,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麻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为捍卫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光辉历程。自陈列展览开放以来,麻城革命博物馆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结合学校的“爱国主义宣传月”等活动,用文物、资料、图片等向青少年揭示历史,让他们缅怀革命先辈,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观众留言簿上,同学们谈到了参观的感受,写下了情真意切的文字:“在博物馆,我们重温了一段感人的历史,我为家乡走出了这么多英雄而自豪,他们为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付出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离开博物馆,我的脚步变得轻快起来,我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了。”
  1.3 教育形式的优势
  我国第一个公立博物馆的创始人张謇说:“博物馆是学校教育的后盾。”基层博物馆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二课堂,与学校按照教学大纲,实行课堂教学的教育模式不同,通过运用特殊的教学语言—以实物说话,运用特殊的教育方式—直观教育,辅以声光电的视听体验。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深受未成年人喜爱。在参观过程中,观众是主体,博物馆是客体,而讲解员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未成年人离开书本,离开教室来到博物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新鲜的、充满吸引力的教育方式,要通过讲解员的引导,使他们在参观文物展览的过程中感受到美,获得知识,继而从中受到教育。
  2 发挥基层博物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基层博物馆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职能作用,让博物馆成为未成年人喜爱的第二课堂,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
  2.1 丰富展览内容,增强吸引力
  展陈观念、方式、内容是体现博物馆特色的三大要素。先进的理念,活泼的方式,丰富的内容,可以激发人们的兴趣,抓住观众的眼球,对未成年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如河南省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在展示红軍攻克新集城这一战役时,采用了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再现了红军用坑道爆破技术攻克新集的英雄形象,观众至此,如同身临其境。相反,一个枯燥古板的陈列展览,难以取得教育观众效果。基层博物馆应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在陈列展览方面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简单地将图片贴在墙上,文物放进展柜,会使未成年人在参观时产生视觉疲劳,很难领会到展品的欣赏、教育价值。基层博物馆除了固定内容的陈列展览外,应该积极搜集、制作一些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临时展览,送展到校,到学校流动展出。送展到校既能争取更多学生观看展览,又填补了学生课外生活的空白,是为未成年人服务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如麻城市革命博物馆组织的“校园警示录”“中华传统美德”等巡回展览,所到之处反响强烈,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一位老师拉着讲解员的手说:“看一场你们的展览,比我们讲几堂课的效果还要好。”
  2.2 提高讲解质量,增强感染力
  讲解是博物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也是服务于观众的重要方式。为更好地服务广大未成年学生,基层博物馆的工作者应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要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需要,结合本地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讲解材料,采用未成年人感兴趣、易接受的语言进行解说,实现“因人施讲”,达到教育功效。另外,讲解员还需要注重讲解方式。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断成长的未成年人一般自我意识较强,他们不喜欢刻板的教学方法,渴望新鲜的、宽松的教学氛围。那么,当他们远离书本,远离教室到博物馆来受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较为新鲜的、充满吸引力的教育途径。这时候,博物馆讲解员的神情、语言、语气都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让他们体会到平等,感受到温暖,我们扮演的角色不应该再是家长或老师,而应该是知心的阿姨或朋友,由此使他们身心倍感滋润,建立讲解员在他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激发起他们继续听讲的兴趣,让他们表现出愿意与讲解员交流的良好倾向。
  2.3 加强馆校联系,增强互动力
  基层博物馆应利用自身条件,结合自身特点,通过调查研究,找到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加强博物馆和学校的联系,进而达到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补。未成年人来参观博物馆,一般都是与开展课外活动相结合,回校后要写体会、写心得等,博物馆可因势利导和学校教育一起,组织开展与博物馆参观有关的征文、演讲比赛、文物知识竞赛活动,担任博物馆义务讲解员等,激发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了解文物知识的兴趣。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可与学校建立联系,担任学校校外辅导员,将本地的文物、史料编写成受未成年人欢迎的演讲材料,到学校举办讲座、做国旗下讲话等活动。总之,博物馆要利用自身的条件特点,让未成年人体会到博物馆不是简单地堆积文物古董的地方,而是他们研学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的新天地。
  3 结束语
  基层博物馆利用自身优势,突出校外教育功能,进一步激发和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使基层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基层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课题和方向,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思考,不断地去探索、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文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1994(3):67-70.
  [2]汤兆红.增加服务意识扩大教育外延—谈博物馆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4):238-2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91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