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博物馆宣传教育“互联网+”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文超

  摘 要:近几年来,全国文博系统各单位深入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在互联网领域不断创新开拓,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文章结合近几年博物馆与互联网深入结合的实践,就如何做好博物馆“互联网+”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互联网+”;宣传教育
  2016年,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该文件为互联网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初步构建了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体系,树立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的融合型文化产品和品牌。
  1 博物馆“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是近几年的流行词,指各类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对其原有行业结构、行业惯例进行改造,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从而使旧行业激发出新的生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互联网对传统行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外卖、出租车等行业,更是产生了颠覆性影响。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互联网领域的需求不断涌现,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不断转向精神需求。而另一方面,传统的文物展览、展示和文化传播教育方式,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和青少年吸引力相对不足。在互联网信息内容爆炸的大潮中,如若不能吸引人的眼球,那么传播力相较以往就会有所消退。中华文明是绵延五千年的伟大文明,文化遗产极其丰厚,作为博物馆人、历史鉴证的保护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必须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华文明滋养更多的心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更多的力量。
  2 博物馆“互联网+宣传教育”的实践
  近年来,为了推动文物资源的进一步开放共享,全国建立了文物资源信息名录公开机制,文物资源信息的公开广度、深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除了官方平台,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资源共享工作也纳入了文博单位的评估定级和绩效考核,而且成为一项重要评价标准,文物资源大数据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此外,各博物馆逐步加强与知名企业等的合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技术手段,积极利用AI、AR、全景漫游、虚拟现实等技术,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参观博物馆。各类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拓展了原有的实体展陈形式,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手段层出不穷,使原有的网上博物馆脱离了配角这一角色,从实体博物馆的补充变成新的展示传播手段。例如“故宫社区”App,纳入了故宫博物院的资讯、导览、建筑、藏品、展览、学术、文创等10余类相关文化资源与服务形态,将故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从被动参观者转变为主动创作者,参与性、趣味性和沉浸性得到质的提高,极大地拓展了“故宫”这一文化符号的内涵和外延,为博物馆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令人惊艳的新道路。
  随着互联网由电脑端向移动端转移,手机直播成为当下的热门,各类博物馆也纷纷掀起了“直播热”。生动有趣的讲解和贴近年轻人的表达方式,使博物馆直播的播放次数节节攀升。线上直播没有客流所限,极大地增加了博物馆的接待能力。经参观者反映,以往走马观花式逛博物馆,参观完很有可能仍是一头雾水,而线上直播时间相对灵活和充足,与讲解员的互动可以更加频繁,也可以展示一些未展出的珍贵文物和未开放的区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博物馆的线上直播创下了播放新高,诞生了一批“网红”直播员,更提醒了广大文博人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重新思考博物馆在互联网时代的定位。除此之外,由国家文物局支持、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类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为代表的各类博物馆综艺节目,虽然是由传统媒体打造的,但其新颖的形式以及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契合了时下年轻人的综艺热,在各大网络平台引起了观看和讨论的热潮。综上所述,全国各文博单位应积极使用互联网新技术,推动文博单位跟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提升公共服务的效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
  3 博物馆“互联网+宣传教育”的薄弱环节
  结合近几年的实践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博物馆认识的深化,博物馆的职能和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展与延伸,其“传播”功能在不断显现。数字化是传统博物馆“传播”功能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新技术也必将在博物馆宣传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但目前各文博单位特别是基层中小型博物馆在“互联网+”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互联网+”人才尚有缺口。目前中小型博物馆的宣传教育部门还主要集中在传统讲解领域,互联网相关知识储备不够,使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教育还大多集中于更新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方面,宣传的效果不理想。虽然各级文物部门近两年举办了很多培训班,但广大宣传教育人员对互联网技术的理解还需进一步提升,实际的操作能力还需要时间的积淀;二是资金投入相对薄弱。广大基层博物馆资金来源主要是各级财政拨款,利用自身文创产品造血的能力不足,社会领域对其的注资、捐助也比较少,有限的资金基本花在了维持日常运营上,在“互联网+”资金方面的投入相对偏低;三是“互联网+”的广度不够。目前大部分博物馆的“互联网+”宣传教育主要集中在将现有的文物资源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转移到网上,像故宫博物院这样进行系统化深度创新的还很少。大多数博物馆在文创、文物动漫游戏、文物旅游、平台交流、IP打造等领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四是“互联网+”的深度有待提升。为了吸引大眾关注,网络宣传的内容相对较浅,虽然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但吸引到关注度后,却缺乏深度内容的引导,无法吸引他们进一步关注文物背后的历史人文知识;五是管理体制改革仍需深化。虽然全面推行了理事会制度,但运作方面还不正规,部分中小博物馆还局限于以往的行政管理体制,更愿意遵循以往的习惯,在创新方面缺乏动力,在“互联网+”方面往往“蜻蜓点水”,难以投入更多资源。   4 博物馆“互联网+宣传教育”的思考
  “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当前的各个领域,博物馆如果能将“互联网+”手段融入博物馆的各项活动,则有助于博物馆综合竞争实力的增强。在近几年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不断在内容上发力。互联网只是传播的手段,虽然新的技术丰富了表达形式,带来了不同以往的表现手法,但博物馆作为保存历史遗存并加以展示的机构,最关键的还是将文物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向观众进行解读传播。因此,要始终将内容作为互联网宣传的核心,否则再炫目的技术也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二是加大互联网相关人才和资金投入。博物馆数字化及互联网化改造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投入,在“互联网+”推进的过程中,中小型博物馆在这方面面临不少困难。因此,中小型博物馆需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积极拥抱互联网,在这方面进行一定的倾斜;三是加大文创产品的创新力度。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对博物馆来说,也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对博物馆的优秀文创设计进行有效传播,帮助参观者充分感受博物馆的文化魅力。要继续鼓励各类社会力量积极与博物馆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不断开发文化创意系列产品。在实体纪念品的基础上,要注重与影视、动漫、游戏、品牌等衍生品的开发;四是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旅游产业中的作用。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化,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关联越来越密切。旅游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旅游经济从观光时代进入体验时代,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职能和博物馆旅游的体验性理念越来越得到重视。博物馆要立足于当地历史文化特色,通过互联网积极向潜在的旅游者进行宣传推介,开发博物馆旅游路线,提升旅游行业文化内涵,提高旅客参观体验度,使一般性的旅游向文化游、深度游进行拓展。
  参考文献
  [1]唐婷婷.“互联网+”视域下博物馆文化的融合传播策略及效果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9.
  [2]马煜娟.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分析[J].文物世界,2019(6):73-74.
  [3]黄靖雯.“互联网+”时代下传播博物馆文创设计的发展策略探究[J].才智,2019(23):123.
  [4]黃诗琦,李静滢,叶凯雯,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杭州市博物馆运营模式创新研究[J].时代经贸,2019(13):49-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92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