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博物馆社会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形势下,博物馆职能转变,教育功能越来越突出。以赣州市博物馆为例,鼓励参与式、互动式、关联式的公众参与模式,设计公众自主学习的各种活动,潜移默化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使博物馆为成滋润城市文化、养育城市风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策划
  作为独特的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运用陈列展览、文物藏品和相关资料与社会资源,灵活多样地搭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交流的平台,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
  1 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
  1753年,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英国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建馆成立,标志着公共博物馆历史的开始。此后,博物馆成为社会服务机构,其教育职能逐渐发展起来。1869年,美国出现了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技博物馆,并兴起利用博物馆普及科学知识的风气。美国非常重视博物馆建设,仅纽约就建有50余座博物馆,观众将参观博物馆作为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并引以为荣,博物馆成为城市文化的象征。
  1905年,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民国时期,博物馆被认为是重要的教育机构。1943年,曾昭燏和李济合著的《博物馆》一书,有专门章节谈及对观众的教育,规划了“博物馆教育事业部”的设置,要求讲解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知识、风趣及忍耐心”[1]。1949年7月7日,沈阳东北博物馆正式开馆,成立了中国第一支专职讲解队伍。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馆外课堂讲故事、流动展览和科普讲座等,打破了博物馆的围墙。80年代初,影视宣传成为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21世纪,各种类型的观众参与活动和配合学校教育的活动异彩纷呈,博物馆功能从原来“以物为本”的静态陈列向“以人为本”的动态、体验参与方向发展,文物背后的故事越来越受到关注,非物质文化也渐渐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职能。2007年新修定的博物馆定义将博物馆教育功能提到首位,强调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互动和探索、体验,可以启发和增强观众对藏品、展览和其他文化遗产的认知、理解、興趣和感悟”[2]。“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都应贯彻‘教育’的目的,不应将本职业务内容作为自己工作的目的。此外,各项业务活动要协调配合,发挥各自专长,使博物馆教育发挥实效,丰富多彩。”[3]说明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性已经为大众接受,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以赣州市博物馆为例
  赣州市博物馆拥有新、老两馆,建筑面积49320平方米,设置有客家摇篮、七里镇窑瓷器、丰饶赣州、植物园、恐龙奇观、地震科普和苏区振兴发展七个基本陈列。2016—2018年分别接待参观群众262.4万、180万、162.8万,三年合计605.2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超过250万人次。赣州市博物馆教育活动主要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志愿者服务和博物馆之友等方式来实现。活动策划针对不同人群,公众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不同的方式参与博物馆社教活动。
  2.1 寻根溯源——奇妙之旅
  博物馆是聚集各类文物的“百宝堂”,为了更好地让文物鲜活起来,赣州市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共同举办“寻根溯源——赣州市博物馆奇妙之旅”社会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讲解和互动传播人文历史,学生们对馆藏文物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领悟。同时,在宣教员的组织下,学生们拿起画笔,描绘他们看到的文物。
  2.2 国际博物馆日走进校园
  为提高未成年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普及文化、文物知识,同时搭建博物馆和青少年交流的桥梁,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这天,赣州市博物馆宣教人员与江西理工大学志愿者来到赣州市黄金实验小学、文清路小学等学校开展赣州市博物馆“5·18世界博物馆日”宣教活动。宣教人员精心准备了“赣南客家文化”主题讲座,专门设计了手工制作环节,在寓教于乐的活动氛围中让小学生们了解客家源流、美食和习俗,并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3 “小小讲解员暨志愿者”选拔大赛
  博物馆教育的目的贯穿在博物馆的每一项活动中,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者要有多维度的框架规划意识,时刻保持对未成年人教育需求的服务意识和主动性。为了培养未成年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搭建博物馆和青少年交流的桥梁,展示学生个人才华,赣州市博物馆每年定期举办“小小讲解员”选拔大赛。让孩子通过参与博物馆岗位体验活动,获得对社会职业及社交行为的初步认知,才是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的价值所在。
  2.4 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同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赣州市博物馆与江西理工大学签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学院依靠博物馆的力量做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工作,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博物馆的讲解服务工作。博物馆派出优秀讲解员作为社会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为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志愿者提供指导。通过博物馆等社会实践基地的锻炼,引导在校大学生乘着当代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趋势,融入和分享城市文化发展的进程,真正实现“传承文化,服务社会,提升自我”的社会教育目的。
  2.5 赣州虔州龙恐龙头骨化石走进日本
  赣州市是中国恐龙之乡,2014年在南康龙岭出土了约6600万年前的霸王龙新种——虔州龙,研究成果《在亚洲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一个长鼻子新的霸王龙新种》发表在《自然—通讯》,虔州龙头骨化石收藏于赣州市博物馆。2018年,赣州市博物馆与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合作,虔州龙模型参展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特别展“兽脚类:演变成鸟的肉食龙”,陈列在展厅首要位置。3个月的展览期间,参观人数达28万人次。
  3 博物馆社会教育合作模式
  3.1 联合举办展览及活动
  馆校合作定期召开馆校合作论坛,不定期举办素质教育讲座,每年召开一次馆校合作年会或联谊会。馆校围绕素质教育开展德育教育工程、能力培养工程、美育教育工程、劳动教育工程等建设项目,联合举办相关展览及活动。一是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展览,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如“光荣与梦想”苏区振兴发展主题展等;二是举办、引进科普展览,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如引进“史前部落”展、举办民居图片展等;三是开展音乐、美术等培训活动或比赛,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四是定期举办“小小讲解员暨小志愿者大赛”;五是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5·18博物馆日等),有选择性地开展相关社会教育。
  3.2 建立教学、科研基地
  依托博物馆人才资源,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由博物馆专业人员走进课堂,开展联合教学、科研活动。使博物馆不仅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还要成为教学基地,联合培养学生。同时,馆校依托博物馆资源,发挥学生们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开展科研活动,提升博物馆和院校的创新能力。
  3.3 加强与国内、国际合作模式
  建立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平台,依托互联网与国际、国内、馆内知名专家合作,不定期举办馆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活动,让文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宝贝。展览和活动既可以在博物馆,也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4 结语
  博物馆社会教育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晴雨表,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博物馆,如果社会教育没有做好,再好的文物、再好的陈列也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当下,博物馆逐渐转变原来指导性的教育活动理念,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与社会各界联系,鼓励参与式、互动式、关联式的公众参与模式,设计公众自主学习的各种活动,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多的人自发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滋润城市文化,养育城市风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人类文明。赣州市博物馆坚持打造新颖独特的博物馆教育新天地,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博物馆魅力,从而了解博物馆、亲近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参考文献
  [1]曾昭燏,李济.博物馆[M].南京:正中书局,1943.
  [2]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论丛[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26.
  [3]宋向光.国际博协“博物馆”定义调整的解读[N].中国文物报,2009-03-2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98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