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韩国职场剧流行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引进的韩国影视剧中,职场剧占比较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鲜明的文化特色、深刻的话题探讨等原因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对大学生在价值观、消费观和就业观方面分别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高校应该对此情况予以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正确应对韩国职场剧的影响。扩大其正面影响,规避其不利影响,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韩国职场剧 影响 对策 《未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142-03
  近年来,数字技术发展,大量韩国影视剧进入中国市场,穿越剧、科幻剧、爱情剧……种类繁多,其中,严谨考究的职场剧独树一帜、经久不衰,受到我国大学生的热捧。职场剧是以职业话题和职场矛盾为主题,利用多种艺术化手法,将现实职场生态投射在荧屏上的影视剧。本文以被誉为“工薪阶层教科书”的经典职场剧《未生》为例,以小见大,分析韩国职场剧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原因、影响,并从高校角度出发提出应对建议。
  一、韩国职场剧的流行现象及原因分析
  (一)流行现象
  首先,韩国职场剧精品颇多,口碑良好。在豆瓣评分超过9.0的韩剧中,职场剧占28%,素材涉及多种行业,例如涉及国贸行业的《未生》、涉及警察行业的《Live》、涉及职业经理人行业的《棒球大联盟》等,播出后反响热烈。其次,韩国职场剧粉丝众多,大学生是主力。当前我国以“90后”“00后”为主的青年人已成为文化市场的消费主体,以优秀青年职场生活作为创作对象的职场剧符合主体消费需求。调查显示,职场剧迷们的平均年龄分布在18岁到28岁之间,其中休闲时间较多的大学生占主要部分。最后,大学生对移动数字技术有敏锐的触觉,他们利用微博和弹幕实时参与剧情话题讨论,在豆瓣、知乎上写影评,利用剧中的OST剪辑视频,等等。可见,韩国职场剧正在慢慢渗透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流行原因
  1.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吸引力
  韩国职场剧高度写实,擅长温情处理职场人物关系,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不同于“爱情+伦理+时装”的国产职场剧,韩国职场剧一是注重刻画行业本身,按真实的工作环境搭建拍摄布景,在工位、办公拖鞋、会议电话等细节处精益求精,引入个人KPI、部门业绩等职场话语,聘请专业人员担任顾问实时纠错,确保正确。二是熔铸感情复杂细腻,突出职场竞争的同时着墨于同僚情谊,严肃却不失温暖。在《未生》中,吴科长虽对张格莱严格要求但一直把他称作“我家的孩子”,四位同期通宵合作帮助生病的宣次长处理工作。情节虽小却暗藏温馨,它们的加入使戏剧张力更加突出,情感传递更加合理。尼尔·波兹曼有言,“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共鸣,因为共鸣就是扩大的隐喻。”[1] 韩国职场剧从现实出发,打造出紧张的办公环境、鲜活的人物形象和饱满的故事情节,引起大学生的职业共鸣和情感共鸣,增强了大学生的职业代入感。
  2.鲜明的文化特色增强文化认同感
  韩国职场剧植根于韩国“混性”文化的土壤之上,保守与开放并存,传统与时尚兼备。早在三国时期,儒学文化就已经传入朝鲜半岛,经过千年的传承,至今儒学经典教义仍为韩国人所信奉[2]。此外,韩国作为“造星工厂”,擅长打造全民偶像,源源不断地输出偶像文化。职场剧剧情会将东方儒家伦理观和偶像文化资源渗透其中,《未生》中安英怡被父母压榨,虽倍感压力但仍选择协商解决,体现了善义仁孝的本位价值观;同事下班后聚餐地点的背景音乐都是当时大热的偶像团体歌曲,体现出社会对偶像文化的高度认可。韩国职场剧一是将传统文化因子寄存于社会的普世情感之中,使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我国大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感,激发他们求索传统文化、回溯传统道德;二是准确把握年轻人追求时尚的特性,充分发挥偶像效应吸引大学生,引发他们对剧集的追捧。
  3.深刻的职场话题增强讨论度
  韩国职场剧揭示行业内幕,敢于直面职场问题并表明立场。以《未生》播出时引起网友关注的一个话题为例,剧中多次展示性别歧视现象:女职员因怀上三胎上班时晕倒,同事们非但不帮助还纷纷指责她的产假给小组添了麻烦;马部长骚扰女下属,并公然在会议上发表“是穿露的衣服的那个女人的错”这种明显带有歧视色彩的言论;宣次长面对女儿和工作无法两全,认为“在职妈妈一直都是罪人”。通过安英怡迷惘—求解—立志—转变的成长历程,为广大职业女性提供了一份解决方案:虽无法回避,但面对错误言论要勇敢反驳,面对误解少辩解多做实事,以工作能力得人心。事实上,职场上明文规定与“潜规则”并存,甚至有的时候“潜规则”比明文规定还要重要。对于此类问题,大学生在参与话题讨论的同时,更要学会正视并有效应对职场中的“潜规则”,这也是进入职场的重要一课。
  二、韩国职场剧影响大学生的若干方面
  一本万殊,同市场上其他类型韩剧相同,韩国职场剧的影响也有两面性。它在价值观、消费观和就业观方面对我国大学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也有消极的影响。
  (一)价值观
  1.积极影响:有助于大学生选择意识的增强
  自主选择性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普及使白领阶层由最初追求自由的价值观,转变成科层制管理下安分工作的价值观,价值伦理的转变昭示职场矛盾产生进阶。电视剧制作者透过对现实的观察,利用艺术的手法聚焦职业热点,为大学生提供了工作难题的解答选项。职场新人如何积累工作经验,如何与同事不失分寸地“相爱相杀”;职业女性如何在存在歧视的职场中砥砺前行……这些都是大学生就职之后会遇到的问题,剧中人物选取的解决方案会对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观的行为外化起到引导作用,能增强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意识。
  2.消极影响:易引起大学生对中西文化的片面解读
  韩国是资本主义国家,韩剧也处处有西方文化的影子。例如,《未生》采取许多旁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主人公在遇到工作压力和约旦追逐战结束时朗诵了两首诗辅助剧情,分别是19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醉去吧》和20世纪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为西方价值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渠道。相应的,决定营业三组生死存亡的生意是和中国的合作,可塑造的中国商人形象带有偏激色彩。剧情刻意设计对比中西文化,对西方文化的美化和对中国企业的丑化会影响大学生对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理性认知,容易引起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以及对我国企業文化的肆意贬低,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爱国、敬业价值观。   (二)消费观
  1.积极影响:有助于大学生投资理财意识的增强
  大学生追剧产生代入感,促使他们为进入职场做投资消费。一方面,提醒大学生重视职场形象。韩国职场剧从业场景精准,人物形象精致,职场严肃性可见一斑。初入职场,森严的科层制度、规范的商务礼仪、得体的服饰妆容是重要学习内容,因此启发大学生在就职前对个人工作形象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提醒大学生重视理财投资问题。入职前后需对自身经济能力做出认定,但如今很多大学生对此问题存在认知不清的问题。剧中安英怡对自己的工资有着明确的使用计划,家庭工作均能独当一面,启发大学生增强责任意识,重视财务问题。
  2.消极影响:易引起大学生对服饰造型的盲目追求
  我国当代大学生以“95后”为主,日常消费存在盲目性、仿效性和攀比性的特点。大学生在过渡到职场人的过程中,其工作服饰易出现过于幼稚或过于成熟的情况,韩国职场剧可提供通勤穿搭模板。但是,剧中高消费情节却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未生》中安英怡与张白旗互赠礼物,所赠物品的价格明显高于普通工薪阶层消费水平,与现实不符。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不细加思考,只一味追求同款,会使自身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之中;更有甚者,可能会因过度追求物欲享受,进入“妄自攀比—盲目虚荣—冲动消费”的恶性循环。
  (三)就业观
  1.积极影响:有助于大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韩国职场剧中新员工们的境遇为大学生敲响了好好学习、夯实业务能力的警钟。《未生》的故事背景是一家大型跨国商贸公司,对员工外语、策划、运营能力要求很高。主人公只有高中学历,纵然他思维敏捷,不缺努力,两年实习成长颇多,但他仍远逊色于同期,最终未能转正。与氛围轻松的校园不同,职场是一个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生存场,给青年们以严峻考验。我国许多高校采用“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一部分学生对待学习敷衍了事,导致他们存在明显的能力短板,无法胜任理想工作。大学生可以从职场剧中感受到压力,从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以达到应聘公司的高水准要求。
  2.消极影响:易引起大学生对择业的错误解读
  职场剧主要讲述职场故事,缺乏对就业准备的刻画,容易导致在校大学生忽视择业过程。第一,职场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并非走正常招聘流程进入公司,俗称“关系户”,学生依样画瓢可能会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就业的想法。第二,《未生》中商社的原型是大宇国际贸易公司,韩国商贸的龙头企业之一,正式员工的薪资待遇远远高于一般企业,现实生活中的企业薪酬易使大学生产生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择业规划是开始职业生涯的重要环节,应该积极乐观、抓住机遇、理性选择,不应树立“托关系”入职、非大公司不进、非高薪不做,诸如此类的错误择业观。
  三、新形势下应对韩国职场剧影响的对策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的情况下,大学响应号召开展线上教学。脱离校园学习氛围,韩国职场剧对大学生的影响愈加显著。一方面,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会降低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它产生的积极影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宽大学生的发展渠道。故高校应正视韩国职场剧的双重影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积极运用网络手段加强引导,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和就业观。
  (一)价值观:引导理性思考问题,践行核心价值观
  信息爆炸时代,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青年长期被动接收信息,理性思考和情感表达能力下降,存在利己主义和虚无主义倾向。我国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个体发展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及多种方式,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受教育者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3]。
  1.强化课堂上的理论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战场。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课堂,保证教育课时,解析热门职场剧,探其内核;创新教育方法,加强线上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
  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这是人们当前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4]。在当前抗疫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志愿服务活动能让大学生感受到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命运关联性,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加深人生理解和家国情怀。
  3.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高校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积极开设影视鉴赏选修课、完善线上文化资源、拓展话题交流平台、把握高校舆情状况,营造优良的生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氛围,将核心价值观渗透进大学生心中。
  (二)消费观:引导重视职业投资,杜绝不良消费
  大学生处在由学生向职员过渡的特殊时期,既有快速成长的需求,又有自我定位不清的缺陷,极易被浮躁风气影响。人的需要丰富而多彩,既有为实现生存发展的物质需要,也有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文化的需求[5]。高校作为培养者,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责任。一方面,引导大学生重视消费质量。高校可以开设商务礼仪、财产管理方面的慕课,开展“晒账本”“云理财”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摈弃“娱乐至上”消费观,奉行“品质生活”消费观,科学投资职业消费。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积极阳光的消费心态。组织线上辩论、主题班会等,帮助学生厘清职场剧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导大学生转变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做到据己所需,量入为出,谨慎规划,理性消费。
  (三)就业观:引导加强专业学习,树立正确择业观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比去年增加40万,加上疫情的影响,今年就业形势愈发严峻[6],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虽然教育部发布硕博扩招计划,但应届毕业生依然要面对暂缓就业带来的物质和心理的双重压力。高校需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引导在校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一是深化教育改革,跟随时代发展加快专业课程改革和学生培养方案的迭代更新,培养“时髦”学生。二是开设实务网课,聘请专业人员录制关于PPT、Office、PS等办公软件的课程,并向学生开放课程资源。三是加深校企合作,在能力范围内承接企业工程,利用远程办公软件,由专业老師带领学生作业,以夯实理论。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是为毕业生开设专门的择业指导课,邀请创业咨询师、职场精英人士授课,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定位。二是学校就业部门开设心理咨询热线或专栏,帮助缓解毕业生的心理压力,使其能从容应对求职困境。三是校方牵头整合就业资源,寻求当地政府、社会团体、校友等各方帮助,落实国家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创业平台。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刘玉杰.浅析韩剧流行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8(12):128-130.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陆林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消费行为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4):33-35.
  [6]刘博超.疫情时期如何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N].光明日报,2020-02-24(11).
  责任编辑: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22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