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说《边城》人物形象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边城》这篇课文作者是中国著当代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风光秀丽、民风纯朴的湘西边陲小镇,文章能够原汁原味的把文章中折射出的人性善良、湘西特色的视觉感受等展现出来。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1.阅读准备环节缺乏周全考虑 2.课文讲解环节缺乏主次脉络 3.课堂互动环节缺乏科学有效引导 4.人物形象分析环节缺乏联系创新
  关键词:《边城》;教学;湘西世界;阅读;人物形象
  一、阅读准备环节缺乏周全考虑
   一是为节省课堂时间,我在布置课前阅读环节的时候,对文章情节、主旨、重难点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但并没有对学生们在课文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点以及解决的办法进行归纳说明,这可能是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所致,但更多的是没有设想考虑周到。二是该课文是一篇偏散文化的小说,但它首先是一篇小说,它包含有文章情节、人物等小说的特点,我忽视了用小说式的教学方法这个维度来进行讲解,我缺乏运用小说的教学角度来提炼课文的语言美,更没有以此角度为契机,来进一步延伸拓展到作者沈从文先生文章的风格美。
  二、课文讲解环节缺乏主次脉络
  在整篇课文教学讲解过程中,我没有以一个清晰明确的思路来贯穿其中。比如没有以一个主要人物的心理状态变化为主线来助推讲解全文的脉络发展,这样各种知识点、各种人物、各种场景杂糅汇聚在一起,没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感,学生们接收信息也比较累,课堂反馈不够理想,这是非常欠缺考虑的一点,也是不该犯的错误。如果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明确以“翠翠”的人物形象、心理变化为切入作为推进全文情节发展的主要角度,对整个教学目标的推动,会有极大的帮助,学生们在接收教学信息和领会文章的时候也更有代入感。
  三、课堂互动环节缺乏科学有效引导
  该课文构筑了一个善与美的理想世界,流露出的人性之美,是符合我们当代价值观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弘扬和传承这种真善美价值观给我的学生们。因此,我设计课堂互动这个环节,初衷就是希望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去发现人性善良,并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尽管初衷是好的,但我在课堂上缺乏科学有效引导,没有从课文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不同角度来进行归纳,也没有从何为祖孙之爱、男女之爱、乡土之爱等来进行归纳,造成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谈到哪算哪,发言的秩序、内容和角度有点乱,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四、人物形象分析环节缺乏联系创新
  像《边城》这样赞美理想和生命的作品,生动的人物描写功不可没。但在人物形象分析环节缺乏联系和创新,我立足课文却又死守课文。缺乏联系是没有跟作者本人醉心于人性之美和浓郁地方乡土情结联系在一起,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介绍作者本人丰富经历对他个人写作风格养成之间的联系,这些因素造成学生们只是从课文表面的知晓了小说中有哪些人性美和人情美等,但没有真正理解美在哪里;缺乏创新是没有结合当下一些热点事件来助推教学讲解,比如课文里传达的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追求自由的爱情观,助人为乐、湘西特色的人文习俗等好的品质,在现实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佐证,结合生活,举例现实,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去理解這篇课文,也能更能感受作者“美与爱”的理想世界。
  总的来说,缺乏主次脉络,缺乏联系拓展等是我此次课文教学非常值得反思的地方。在今后的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多的去思考如何理清课文主要脉络来讲解课文,如何更好的把学生带入文章情境等,借此来达到师生的良性互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应用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社,2006.
  [2]刘芳.提高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4).
  [3]王再军.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8(3).
  [4]黄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4).
  [5]武冬玲.情境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边城》课堂教学主题解读新突破[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一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19:167-170.
  [6]徐伟.淡而有味的人生教科书——以《边城》为例的任务群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J].亚太教育,2019(12):174.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中学,江西 丰城 331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547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