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业水平标准的学习结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彩莺 沈启正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目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但讨论的话题往往局限于它在高校招生中如何发挥作用,而忽视了它更重要的功能。教育部《关于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送审稿)这样阐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其结果是衡量学业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是反映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显然,为高校招生提供依据仅是其中的一个功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还有管理与监控、诊断与指导功能。管理与监控功能主要体现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学校的规范执行,而诊断与指导功能的应用途径值得探讨。
一、充分利用学业水平考试的标准参照性优势
以经典考试理论为基础的常模参照性考试,它是以考试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参照标准,以个体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该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它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比较、区分和鉴别,主要适用于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供选拔用。这种考试要求测得的分数变异性大,分数分布梯度大,试题有较强的区分度和鉴别力,以便充分鉴别测试对象的差异,目的是对测试对象进行区分和排队,但它缺少诊断的效用。
而标准参照考试是按照具体的表现(学业)标准水平对被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作出直接解释的考试,它直接判别测试对象是否达到某种学业标准或要求。其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绝对的,不表示学生在同类集体中的相对位置。换言之,它是基于教学目的,为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而不是为了给学生排队。
可见,若要用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常模参照性考试是不理想的。因为了解学生哪些内容学得较好,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哪些学生需要个别指导,哪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某些缺陷等等,这些都需要直接识别学生掌握的程度,需要用标准参照考试来评定和诊断。
相比较而言,标准参照考试的命题程序较复杂,需要与预先规定的学业标准加以细致比较,试题必须正确地反映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方可作为学业水平评价的标准,而且题目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要与测定的内容和范围一致,不然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由于要求很高,这需要经验丰富的能正确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的专家团队精心编制标准参照性考试试题作为检测工具。区域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就是按照这一思路应运而生的。
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中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国家统一标准,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市组织实施的全面检测普通高中学生课程学习水平的标准参照性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不仅能较为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综合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而且能为教学状态分析提供大量数据和信息,我们要充分利用学业水平考试的标准参照性优势为教学诊断服务。从大处讲,教学诊断是政府监测区域或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发现区域或学校教学薄弱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举措,是调整区域或学校资源配置、课程管理、师资培训等措施的重要依据。从小处讲,教学诊断是提出改进教与学建议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过程。
由于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它在区域或学校的教学诊断中将起着纲举目张、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业水平考试的标准参照性,充分发挥它的教学诊断功能。
二、根据学业水平标准确定学生学习结果的项目和要素
学业水平标准是建立在课程标准基础上的,重点包括了学业内容及表现标准。因此,命题者除了考虑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合理分布之外,还要为以后的学习结果分析作准备,对学科因素与学习水平作科学细致的编排。由于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考查的技能和能力与整个目标领域的技能和能力基本一致,在命题完成后,我们将所有试题按照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习水平和学科因素进行分类,以便统计数据能直接反映出学生技能和能力在各要素上的反映。并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基于课程标准科学地分析、归纳、梳理、总结,充分了解学生学业的详细情况,再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查找问题根源并提出诊断方法和教学建议。如何根据学业水平标准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分析的项目和要素呢?
由于学业水平考试的表现标准与目标领域的内容标准和能力标准的一致性,学科学习结果的构成要素就直接与课程学习领域的目标体系相联系。浙江省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在研究教学目标、学科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构建了物理学科学生学习结果分析和诊断的基本框架。
1.学习水平
根据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以现代教育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我们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习水平分为4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称为识记、领会、应用和综合。
2.能力结构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可达到的基本能力归纳为6个方面:观察实验、识别记忆、感知领会、情景概化、系统整合和信息处理。
观察实验――指对物理现象进行正确观察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在明确实验目的和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的物理方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器材,合理安排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正确观察研究对象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特征;能正确测量和读数,处理实验数据,并获得正确结论;能初步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独立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具有良好的实验修养和习惯。
识别记忆――指能表述或再认所学物理知识的能力。物理知识包括物理学的重要史实(现象、实验)、术语,重要的物理常量,概念的定义、符号、单位和规律的表达式等。
感知领会――指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包括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引入背景,明确它们的物理意义、文字表达、图像表述、数学表达式、适用范围和条件,并能解决较为简单的物理问题。
情景概化――指运用物理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其转换成简单、典型的物理情景(状态、过程或图像、图示)的能力。物理方法包括理想方法、等效方法、对称方法和模型方法等。
系统整合――指能对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简单过程,分别找出它们的特点、异同和联系,灵活地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进行判断、推理和组合,从而获得结论的能力。
信息处理――指能阅读、提取与物理学有关的信息,理解其文字、图表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加工处理。
3.学科因素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分类的学科因素包含史实、概念、规律、图表和实验。
4.知识结构
按照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其知识结构包含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综合运用6个部分。
我们把4个项目21个要素用矩阵形式排列,形成学习结果分析和诊断矩阵,表示如下(图1)。
矩阵中各项目之间以及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学科因素和知识结构反映的都是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特征,学习水平和能力结构则反映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因素之间的联系。多因素、多角度的分析和归纳,目的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
三、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分析和诊断
1.发布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这几年浙江省利用学业水平考试数据发布了全省一年两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报告》。内容包括各地、市、县甚至学校各学科不同等第的学生比例分布,及格、良好和优秀的教学水平评级,学生对客观题各选项的选择比例分布情况、主观题应答情况以及学生应答信息中与诊断项目矩阵中各要素的对应关系。
在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时,我们先以项目矩阵中的各要素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并列入命题细目表的各个维度要求。在命题完毕后,及时组织专家对试题所涉及的项目要素进行分析归类,以便准确确定试卷中各题所对应项目的各要素矩阵位置。试卷在全省测试后,选取全省标准化样组学生,获取他们对各类试题的答题信息,并按照矩阵中的各要素进行统计,建立各要素的全省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详细分析学生对各学科因素的掌握情况。但限于我省的学业水平考试尚未实行全省网上阅卷,阅卷登记表格设计时没考虑到小题分应按矩阵图中学习结果分析项目和要素分拆,加之全省数据的敏感性及其他原因,浙江省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学业质量分析报告都是偏宏观的,侧重区域性的评估,对学生个体的诊断尚未真正开发。
2.建立全省测试常模进行区域教学诊断
全省学业水平考试是有几十万考生规模的标准参照性考试,样本量十分巨大,因此每年按标准参照的及格率、良好率和优秀率是比较稳定的,相当于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常模参数,并保证了它有一定效度和信度。如果我们能够获取样本群体所对应的教学分析和诊断矩阵的基本数据,就可通过统计筛选分析对象所需要的学生答题信息,按各要素进行统计的参数与相应的常模逐一比较,对被测群体的学习结果进行初步的分析,并利用图表和矩阵反映测试群体在各要素上的表现与常模的相对差异以及被测群体在各项目要素上的表现。
为了验证上述的设想,在目前还无法应用全省学业水平考试数据进行学生个体学习结果诊断的情况下,我们在某学校选取了一个刚参加过全省物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样本,进行了小样本的试验。我们重现了样本学生的所有小题分,明晰其与诊断项目矩阵中各要素的对应关系,然后进行群体间项目要素的差异比较,并针对群体的学习水平进行分析和诊断。以下我们简要对操作过程作个介绍。
(1)群体间项目要素的差异比较
为了直观反映被测群体在各个项目、各要素中表现出的相对差异,将样本群体各要素的分数转化成标准分Z,Z=(P-P。)/SP。若Z分数为正值,表明该群体在该项目要素的表现上高于常模;Z为负值,则表明该群体在该项目要素的表现上低于常模;Z值为零,则表明该学生群体在该项目要素的表现上与常模持平。
我们选取了该校高二年级理科、文科共4个群体为研究对象,各群体在理论上其物理学习的起点和学习能力的起点相当。4个群体在完成高中阶段的必修课学习后,参加了全省的学业水平考试。我们以该成绩为样本,4个群体在各分析项目的表现如下一页图2、图3、图4、图5所示。
从4个项目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被测群体的整体优势或薄弱要素,如:理1、理4在4个要素上都处于优势,其中“综合、系统整合、信息处理、综合运用”等要素明显优于常模。具体分析每一张图也可以发现,优势群体存在着相对薄弱的要素,薄弱群体存在着相对优势的要素。如:在能力结构图(图3)中,理4群体在观察实验、识别记忆、感知领悟、系统整合和信息处理5个要素上都表现出相对其他群体有明显的优势,在情景概化这一要素上理1群体比理4更有优势。
根据图表呈现的优劣,结合学业水平标准和命题时对试题所做的分类,可以进一步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和学的诊断。
(2)针对群体的学习水平分析和诊断
就像医生看病一样,根据获得的综合信息,对病理作出诊断,然后开具治疗处方。由此,我们设想,教学诊断也应该出具简明扼要的诊断结果和建议,为此,可将反映某一被测群体在各项目要素上的表现的Z分数,再进行分级,用符号“+”或“-”的多少来表示层级的高低。带符号“+”的为优势,带“-”的为劣势,并且以符号的多少分别提示差异“十分显著”“非常显著”和“显著”,“/”则表示与常模无差异。图6给出了理科1的学习结果在各项目要素上的表现分布矩阵图,根据符号“+”或“-”的多少,即可获知矩阵图中的各项目要素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整体来看,该群体的多数要素都高于参照的标准,特别是学习水平中的“领会”、学科因素中的“实验”、能力结构中的“信息处理”、知识结构中的“力学、原子物理、综合运用”等明显优于参照标准。相对薄弱要素表现在:学习水平中的“识记”、能力结构中的“系统整合”、知识结构中的“电学”。根据学习结果矩阵图提供的信息以及试卷编制过程对试题的分类,结合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可对被测群体的强项和弱项进行分析和归因,为学校的教学诊断提供基础。
总之,无论是区域性的学业质量检测,还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反馈,都需要准确分析学生的学习结果,这是提高教学诊断功效的前提。学业水平考试的标准参照性、命题的严谨性、试题的高效度和高信度保证我们有了一把很好的诊断学生学业质量的标尺。本文初步探索的“学业水平差异分析法”和“学习结果分析项目和要素矩阵图、群体学习结果矩阵图法”直观明了,便于计算机的编程和分析。
(作者单位: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责任编辑:李奇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610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