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人新碟《读书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鲍衍梓

  
  提起“读书郎”,人们立马会想到20世纪80~90年代的香港当红女歌星徐小凤。这首“读书郎”之所以被唱热唱红唱入万户千家,徐小凤功不可没。
  说来也巧,飞虹制作室最近也推出了一款以《读书郎》为片名曲的新碟,该制作室启用了一位新人――我姑且称为流行女中音吧,名叫张丹丹。她演唱的“读书郎”,还真有点徐小凤的嗓音和韵味呢!
  据传,徐小凤驰骋乐坛三十几载,其成功的要素中最主要的就是她自己那得天独“厚”的嗓音,她一开口,那纯厚且带磁性的声音即能牵动人们的耳神经。当初徐小凤在歌坛上不受重视是因为这低沉的“豆沙嗓”,后来终被人们所赏识的,也是这特立独行的“豆沙喉歌声”,当然,格外的勤奋与探索也必不可少。飞虹特聘的这位张丹丹,一开声,进入“读书郎”的角色很快很放松,给人的感觉也是有厚度有重量,虽然色感上也略带“沙质”,但听来并不沉闷反倒明快。
  这个专辑并不去单纯摹仿前者的制作,它在选曲上不拘泥一种类型一派风格,而是力求拓宽歌曲的演录范围,大胆尝试力求创新。除“读书郎”,还有原为苏小明演唱过的流行小品类的“军港之夜”,原为女声齐唱或小合唱的云南味的“阿佤人民唱新歌”,腾格尔创作演唱过的蒙古味的“天堂”,张明敏演唱过的西路风格的“陇上行”,毛阿敏演唱过的电视剧插曲“渴望”,以及男中音或男低音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此外,还有俄罗斯民歌与流行曲“灯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等。不说是包罗万象,至少也尽量涵盖各方。
  我想,飞虹的策划制作人不会单纯用张丹丹演录的这些人们已经烂熟于心的老歌名曲,去与原唱者比个高下,而是力求挖掘张丹丹的演唱中的特质和丰韵。正如本专辑的“制作人语”指出的:新任主唱的歌手为我们展现了独具个性的风格特征。她的嗓音浑厚、宽广、深沉,虽不是正统意义上的女中音,却自有质朴、感性、本色、自然的特色。她没有舞台上惯见的矫饰、夸张与华美,却有生活中的真挚、平实与亲切。
  还需要提及的是,国家一级指挥、四川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唐青石先生担任了该专辑的MIDI编配和音乐监制。经他的琢磨和调配,原“飞虹”的老合作对象――“蓝眼睛女声组合”在该专辑里不唱主角却大量作了“陪衬”,但正是精彩和谐的女声“伴唱”,为张丹丹的演唱添色增光不少。而伴奏班子中还动用了两位男声伴唱和童声朗诵,此外还有小提琴、大提琴、吉他以及“飞虹弦乐组”的助阵。经过这些精心编配,使我们欣赏这款专辑时,总是感受到了不少新鲜与新颖感,不少歌曲具有出人意表的特效。
  当然,“玉不琢不成器”。张丹丹的这个演录,还只是“啼声初试”,总的看来,他还是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飞虹”的这个制作,体现了不拘一格培养人材的精神,专辑的问世本身也是一次有益且有成效的尝试。我们相信,这位新歌手来日方长,潜质可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2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