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沉

  摘要: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性工程,在正式实施之前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政策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首先,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首次培训企业应该组织财务人员深入学习准则及相关规定,其核心目标是让企业的财务人员理解新准则与旧准则的主要差异及对业务的实质影响,同时为下一步制定准则转换方案提供思路。
  其次,对集团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现状的调研。通过调研,可以更好地掌握集团内部各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了解各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新准则实施方案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再次,评估准则变化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为提高效率,企业可仅针对与本企业现有业务及将来可发生业务相关的准则,从确认、计量的披露三个环节评估差异以及对本企业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影响。
  最后,合理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利润和税务负担,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者类似机构批准、有关各方备案后才生效。
  1 首次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步骤
  一是构建新科目体系。会计科目的更新可以说是落实新老会计体系衔接的关键因素,需要高度关注。在《企业会计准则一应用指南》(下简称应用指南)附录了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但照搬附录的内容并不能满足企业日常工作需要,因此指南中指出企业可以比照附录的规定自行设置明细科目。笔者认为,在新科目体系中可通过建立一些新旧制度转换的过渡明细科目。实现新旧准则转换,无需编制大量的对照表及说明文件。
  二是数据清理,录入期初数据。由于新旧会计科目体系不同,造成过渡工作有以下两个特性:复杂性,有的科目余额可以直接结转、有的科目余额需要重分类后才结转、有的科目余额需要追溯调整后才结转;紧迫性,该工作要在两个会计年度交接时完成,否则会影响月度报告。而这段时间恰好是企业编制年度报告最繁忙的时间。因此,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做好新旧会计准则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新旧会计科目体系顺利衔接。在录入期初数据时,许多企业是在账外通过电子表格等方式完全完成了新旧准则的数据对接后,编制新旧会计科目余额对照表进行的,还有的单位甚至直接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的数字一笔计入,不管调整过程。前者工作量大,会计档案的整理也很复杂,整个账务调整的处理思路不易理清;后者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笔者通过实践经验认为,新制度下的数据通过实实在在的重新分类、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凭证生成。在这种操作模式下有两个技巧要注意:对于能直接归类计入或能简单重分类的项目直接计人或简单重分类计入相应科目,录入初始数据;对于较复杂的重分类项目及涉及要求追溯调整的项目先总体归类计人最相关近的一级科目,可设置一个名称为“新旧过渡”的二级明细,然后通过调整分录完整反映新旧准则的转换过程。在编制调整凭证时,选择记账日期和业务日期时选择1月1日,这样通过查询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就可以确认新制度下的期初数据,在编制报表时同样可通过取1月1日数据获取新制度下的期初余额。
  第三,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思考。
  一是实施新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新准则下会计标准愈加准确、简练,对于会计业务处理往往只有原则性的规定,企业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有更大的空间,相当多的内容要求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因此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在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中,现行的会计制度以持有该资源能否以货币计量进行确认,基于历史成本一般原则的要求对资产进行计量,而新会计准则是以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资源能否预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为标准确认资产,会计人员需采用历史成本、现值、公允价值等合理的计量属性对资产进行计量。因此要继续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
  2 集团公司应统一筹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新准则所带来的变化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会更多、更高地依赖于公司管理层的决策与判断,信息披露要求与过去相比会更加详尽。因此,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前,应由集团公司总部统一筹划,对集团内部各单位的会计核算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同时可以在集团内部选择l到2家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新旧准则的试转换,评估新会计准则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编写新旧会计准则衔接操作指南,以实现向新会计准则的平稳过渡,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保驾护航。另外在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当中,及时同各方沟通和协调,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3 谨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都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一个主体的资产和负债,虽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便于核实而显得更为可靠,但这种会计信息在用于现在和未来的经营决策时,就有可能变得不可靠,尤其是近年来,金融创新和业务创新日新月异,因此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是符合现实经济发展环境的客观需求的。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再加上公允价值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既然有主观判断,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因此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尽管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在具体运用时是有条件的、谨慎的运用。在有关具体准则中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都有明确规定的限制条件。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只有在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基础上才能够使用公允价值,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都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因此公司管理层应综合考虑包括活跃市场交易在内的各项影响因素,对能否持续、可靠地取得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决议。公司应在此基础上充分披露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相关估值假设以及主要参数的选取原则。
  4 预提、待摊业务的处理。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项目,但是在新的基本准则中却提高了权责发生制的地位,强调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而原有的预提、待摊业务正是权责发生制的典型体现。既然新准则取消了“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科目,那么预提、待摊的业务就不能再存“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科目中核算,应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选择合适的替代科目或一次性计人当期费用。如预付保险费、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等属于预付性质的款项可放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可按周转材料的种类分别按“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新准则不再强调采用“分次摊销”与“五五摊销”的不同处理方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不论采用的是“分次摊销”方法还是“五五摊销”方法,都可通过“周转材料―摊销”科目进行摊销,而不再记入“待摊费用”科目。再如。预提借款利息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预提保险费、租金等可并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新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必将有效规范我国会计工作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将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企业财务透明度,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冬梅.浅谈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几点变化[J].经济师,2002-05-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0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