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寻写作的金钥匙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烈

  摘 要 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力图寻找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培养自觉搜集写作素材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作文自我修改能力,进而强调作文教学必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关键词 作文秘诀 用心灵去感知世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the Golden Key of Writing, Develop Good Writing Habits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Writing
  LIN Lie
  (Fujian Quanzhou Overseas Chinese Vocational School, Quanzhou, Fujian 362000)
  Abstract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years of experience teaching writing, trying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of teaching writing: writing material culture conscious ability to collect, develop a rich imagination, foster self-writing ability to modify, further emphasizes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must change "ask me to write" to "I want to write".
  Key wordswriting tips; with the heart to perceive the world
  
  作文是我们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写作能力的提高往往是一场十分困难的持久战,这样作文教学就成了师生共同面对的一项最棘手的问题。所以,大家都在问:作文究竟有没有秘诀呢?
  许多人都说作文没有什么秘诀可言,要想提高作文能力,除了多读、多写、多看、多学……之外,没有任何捷径。这种说法固然有其道理,但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同样的“读、写、看、学”,如果得法,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个“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捷径”。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作文教学应该有三个注意:(1)注意自觉搜集写作素材能力的培养;(2)注意想象能力的培养;(3)注意自我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其中搜集写作素材能力的培养又应注意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1 “行万里路,破万卷书”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是学生作文还是作家搞创作,如果不在写作之前进行素材的搜集,写作就难以进行下去,所以,要使学生作文写好,一定要让学生自觉建造两座材料仓库;一个储存直接从生活得来的材料,一个储存间接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有一个好的文风,懂得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实事求是,不说空话。”按大纲这一作文要求,就必须让学生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知,即写他们熟悉的人和事。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1.1 观察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习惯。针对青年对周围世界好奇这一心理特点,教学应因势利导,经常鼓励学生全心全意地观察,使学生养成观察的兴趣和习惯――观察神奇的大自然、复杂的人际社会、奇妙的人生成长过程,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双手摸、用嘴巴尝,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灵去感知世界。因此,应让学生尽量多的走出校门,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发现人际社会的真与善、发现人生的喜怒与哀乐。
  其次,改进学生的观察方法。学生在观察生活时,往往只注意到事物个别生动、表面、片面的东西,而没有细致、全面、深入地观察生活。教师就要提醒学生,应该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远到近,由部分到整体,多方位地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
  第三,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分析和理解。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往往存在浮光掠影、杂乱无章的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客观对象之间有什么异同点,进而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有了“质”和“量”的“观察”,再加上教师必要的辅导,并进行必要及时的整理,那么我们的学生还会老是抱怨没有内容可写作文吗?
  1.2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积累写作素材,除了深入生活摄取之外,还要靠读书获得,正如古人云:“行万里路,破万卷书。”也只有苦读书,才能文思泉涌,因而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其一,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广泛的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收集可贵的间接写作素材。正如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事实上现在流行的一些所谓“少年写作高手”也是得益于广泛的阅读,比如韩寒、郭敬明、楚楚、边金阳等。
  其二,引导学生在熟读和精思上用功夫,做到融会贯通。如果说前文我们所处理的是“写什么”的问题的话,那么在这里我们就该处理“怎么写”的问题。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思考所读文章的利弊得失,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后,在阅读上日积月累,一旦作文,就不仅不会发愁作文没有内容可写,而且还可能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呢,从而改变学生害怕写作文的问题。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更应该引导学生时时写日记、作读书笔记。如果我们果真能引导学生建立这两个直接和间接的材料仓库,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2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写作素材的搜集和积累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不用想象来写,就容易就事写事,写得过于死、过于实,读之味同嚼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作家们也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文学是精神上的自由驰聘。所以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第一,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上,让学生根据教材的描写、教师的讲述,打破个人已有经验的狭小圈子,把在不同时间、地点获得的知识多方面联系起来,加工和整理,构成一个新的完整形象。
  第二,人的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借助过去的知识的经验来展开的。也就是说,只有丰富的知识的记忆表象,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因而我们不但要帮助学生学好课内知识,而且还应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组织社会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有利条件。
  也记得有一个很经典的教学案例:……“雪融化了是什么?”某老师在课堂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道:“春天!”然而,他的老师却一本正经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
  这种教学是极端错误的,最重要的是这种唯一答案的教学模式还在继续扼杀学生们的想象力,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任重道远。
  3 “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作文教学中,传统上的作文批改无论在教与学上都存在较大的缺陷,它没有把修改当成一种能力教给学生。事实上,作文的自我修改极为重要。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托尔斯泰就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他的《复活》是在初稿《柯尼的故事》的基础上重作的,前后改了10年,其中玛丝洛娃的117个字的肖像描写竟然修改了多达20次。杜甫也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作家们尚且如此重视文章的修改,而我们传统作文教学却忽略了学生自身修改能力的培养。
  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改好作文,不是为了发表,更不是为了显示老师写作的高明,而是为了启发学生去把自己的作文改好。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当面或书面指出学生作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怎样发扬,哪些地方写得不好,怎样改正,并引导学生自行修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彻底改变学生长期的被动写作习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抓好作文指导,作文讲评,而且还要抓好修改这一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老师批改作文是“批”而不是“改”,学生在老师“批”的指导下,认真去看、去想,原来的错误在哪里,怎样改才好,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日长月久,学生就养成了斟酌、推敲的良好习惯,获得良好的收益,从而更快更好地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作文的教与学还有许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东西,而古今中外无数的文艺工作者的写作经验无疑的都是我们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好的财富,只要我们认真地去挖掘,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金钥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1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