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信息盲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小兵
思想工作
京藏高速大堵车,不仅暴露车流、路网、收费之间的矛盾,更暴露了跨地区之间协同应对公共管理问题的信息盲区和心理盲区。
京藏高速进京方向大堵车,绵延最高达100公里,连续堵车10日。此事件不仅引起国际国内媒体围观,更引发社会对相关部门公共管理能力的质疑和问责。
据报道,京藏高速堵车从8月14日开始在进京方向出现,之后延续了近10天,有数千辆大货车堵在路上,拥堵车辆的“长龙”绵延上百公里,从北京、河北,一直延伸到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受此影响,北京京藏高速周边地区的交通拥堵也大大增加,同时到八达岭长城的旅游也受到很大影响,客流大为减少。
为了应对和解决此次大拥堵,北京、河北、内蒙等地最终联合介入,采取分流、限流等各种措施加以解决。
关于京藏高速堵车的原因,交通主管部门、专家和媒体都已经做了多种分析。除了车流回升、路网设计、大货司机绕远减少沿途收费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认为还有一点被忽略:就是在面对城际之间的公共管理问题(最典型就是这类城际高速公路交通拥堵)时,各个地区主管部门之间,是否已经建立高度协同的信息共享、预警和应急联动体系。
毕竟,一场如此“壮观”的堵车,从诱发、产生到状况不断严重化,并非在瞬间爆发,而是一个持续演进和升级变化的过程。对于日益加剧的拥堵状况,为何迟迟无人问津?为何没有从堵车开始的第一时间就采取有效的共同行动?
这一事件还生动地阐释了著名的“蝴蝶效应”。据说,此次拥堵的一个直接诱因是110国道的某个路段修路。那么在局部开始修路的时刻,是否有人评估过由此引发的交通流量的变化?是否通知各相关路段采取提前分流限流措施?这一事件背后,究竟是信息缺失还是意识缺失?
交通部门信息化,不仅不落后,而且在公共服务行业十分领先。无论是北京等一线城市,还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高速公路网,各种信息系统密布,可谓“天罗地网”。譬如,司机们走高速都已经知道到处都有测速装置和电子眼。谁要是一路超速,紧跟过来的必定是一路罚单。高速公路超速的问题,在监控系统的帮助下,已经得到比较好的控制。反过来,这次京藏高速大堵车,很多车都是一天“爬行”一公里,如此形似蜗牛的堵车问题,难道同样是监控超速的信息系统就失灵了?有关各方对此问题的视而不见,显然是缺乏联合干预的预警意识,更没有协同应急的机制和预案。
诸如此次高速公路拥堵之类的问题,其实并不可怕,怕就怕本位主义作祟。高速公路、国道交通,往往牵扯到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如果大家都各管一段,画地为牢,人人自扫门前雪,则在面对各种需要多方协同的公共管理事务时,最易出现“信息盲区”。这种盲区,往往并不是信息系统自身的盲区,而是当事人、有关部门在心态和意识上的盲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4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