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策略;激励机制
  摘 要:文章主要对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管理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公共圖书馆应将管理与激励相融合,建立志愿者服务长效运行机制,以带动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的持续开展。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6-0033-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志愿者服务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公共图书馆作为主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更需要大量志愿者的帮扶与支持。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志愿服务中,成为图书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志愿者服务带有自愿性质,其维护与管理相对困难。公共图书馆应积极致力于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研究,从管理和激励两个方面建立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长效运行机制。
  1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与激励的含义
  志愿者突出自愿性,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不求物质利益和回报,更多的是基于内心的道义、信仰、良知和责任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并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成长的满足感。志愿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虽然志愿者的志愿服务不追求经济回报或物质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志愿者完全忽视物质利益并排斥经济回报,相反,一定的物质激励可以使志愿服务更持久。基于志愿者服务的特殊性,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加强志愿服务管理与激励的探讨。基于情感与信念,利用组织管理理念约束行为,鼓励志愿服务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维护的主要思路。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多种管理方式和稳定的激励机制,激发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形成固定的志愿服务理念,实现志愿者服务团队的优化建设,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注入活力,实现公共图书馆公益文化服务价值的最大限度发挥。
  2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的功能分析
  2.1 解决图书馆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我国公共图书馆无一例外都属于公益性服务机构,日常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有限的资金还要用于场地建设、设备和图书采购等,工作人员编制也十分有限。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的文化诉求更为多元,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后,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基本的馆藏服务工作,还要适应形势变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开展送书上门服务,更要定期更新公共图书馆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阅读消息和馆际快讯等,这使工作人员承受了非常大的服务压力,人力资源短缺成为各大公共图书馆普遍面临的难题。因此,公共图书馆亟须志愿者参与到这些工作中,缓解图书馆人力资源短缺的压力,也带动图书馆员工结构的优化,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2.2 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志愿者来自群众,来自读者,可以很好地反馈读者的需求和建议,成为连接公共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在互动沟通中让公共图书馆倾听读者的心声,调整优化工作内容,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更符合读者的需求,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具体来说,志愿者可以帮助公共图书馆收集读者建议,作为读者代表为读者发声,引导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中契合读者的内心需求,创新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无形中带动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志愿者也可以充当公共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实现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在双向互动中带动服务的深化,也激发读者参与阅读的热情。
  2.3 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情感的满足,而志愿精神是利他精神和利己精神的融合。公共图书馆加强志愿者管理与激励,可以为个体志愿服务提供平台,积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以学以致用,拓展知识面,提高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丰富与完善;另一方面,志愿精神的本质是无私奉献和友爱互助,在志愿精神的熏陶与感染下可以形成志愿服务的社会风气和氛围,积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德育水平。精神文明建设是持续深入的过程,因此,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管理和激励研究必须深入下去。
  3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和激励的举措
  3.1 扩展招募渠道,严格选拔志愿者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要求志愿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严格选拔志愿者,通过面试考核筛选出更优秀的志愿服务人才,建立高素质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形成志愿服务团队建设的良性循环,确保志愿服务的质量。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有着特定的岗位要求和责任要求,不是任何个体都可以参与的,严格的筛选与审核必不可少。公共图书馆应制定志愿者招募的基本流程和制度,按照流程和制度进行层层筛选,按照时间节点组织志愿者岗前培训。在明确流程制度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志愿者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报名参与志愿者选拔。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口碑得益于服务,因此志愿者的信息资料必须录入志愿者信息档案库,实现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当前,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多为高校学生,但高校学生也面临着学业及就业的双重压力,导致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不够稳定,人员流动性大。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拓宽志愿者招募渠道,不局限于当地的高校,可以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群体中招募吸纳志愿者,或发挥信息技术的传播优势,在图书馆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图书馆宣传栏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并通过广泛的宣传扩大志愿者的招募范围,实现图书馆优秀志愿者服务团队的打造。
  3.2 建立培训机制,加强特岗的设置
  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建立培训机制,一些特殊岗位更需要重点和持续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必须基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服务实际,契合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要求:一是加强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的介绍,主要包括服务的礼仪、服务的流程制度、图书馆的文化历史等,让志愿者尽快融入图书馆,熟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也在积极的融入中产生志愿服务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二是必须基于志愿者的专业特长进行岗位的合理分配。公共图书馆只有基于志愿者的文化水平和志愿服务意愿等进行岗位分配,才能创新服务形式,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实现志愿者服务潜力的最大限度发挥。志愿者的培训应该是持续渐进的,并且涉及方方面面,如知识技能、服务技巧、德育教育等,培训形式应力求多元,与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时间相匹配,可以是资深馆员的授课指导,也可以一对一的帮扶,或是岗位实习、经验的交流和分享等。无论是哪种培训形式,只有契合志愿者实际的才是行之有效的。   3.3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志愿者热情
  志愿者服務的志愿性、无偿性并不意味着激励可有可无,稳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好地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当前,公共图书馆也尝试进行志愿者激励,但激励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是没有关注志愿者的个人需求。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必须相辅相成,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制定基础性的激励措施,如为志愿者提供优先的借阅服务,为志愿者提供交通或误餐补助,也可以通过赠书等方式激励志愿者;另一方面,在保持基础性激励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要根据志愿者的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例如,针对来自当地高校的志愿者,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其出具志愿服务证明,作为评奖评优的标准;针对来自企业的志愿者,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其提供学术交流的场地支持;对于社会个人,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其办理VIP服务卡,提供生日问候、专属服务等个性化服务。志愿者服务工作达到一定等级后可以申请额外的奖励,如:公共图书馆可以提供工作岗位轮换的激励,为其成长、发展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公共图书馆应建立长久的激励机制,与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向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发放奖金,在公共图书馆或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优秀志愿者名单,加强社会宣扬与表彰,使志愿者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3.4 完善管理机制,致力于服务优化
  公共图书馆应完善志愿者管理机制,避免志愿服务的随意性,而管理机制也为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持续开展奠定了基础。以往的志愿服务多基于志愿者的个人意愿,当志愿服务与个人发展发生冲突时,志愿者往往放弃志愿服务,导致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公共图书馆可以健全志愿者管理机制,通过志愿者档案服务、志愿者服务岗位设定、志愿者服务协议签订、志愿者服务时间规定等,规范并约束志愿者的行为,减少志愿者服务的主观随意性。完善志愿者管理机制也能带动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使志愿服务工作更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志愿者的重视,提升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文智,张富国.网络志愿者参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行为及激励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18(10):93-98.
  [2] 陈琼,杨芳怀.浅谈“互联网+”视域下的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以首都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9):13-15.
  [3] 李俊锋.阅读推广活动志愿服务的实践与启示:以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8(5):81-85.
  (编校:崔 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13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