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需要迫切加大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力度,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刻挖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探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构建和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打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1.037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educator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actice seriously.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research, this thesis deeply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 of timeliness of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s well a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mechanism. This thesis also constructs and improve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opens a new time for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Keywords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imeliness; evaluation system
  隨着网络的高度普及,基于网络载体和网络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深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
  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内涵及研究现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高校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它是衡量和检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主要表现为教育定位的准确性、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教育功能的完整性。
  基于上述定义,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都是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学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此进行了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也存在如下不足:
  (1)评价主体过于单一。2012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通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南。随着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增强,来自上级的单向评价远远不能反映教育的实际效果,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联结被人为割裂,需要扩展新的评价主体。
  (2)评价机制衔接不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从横向上可以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总体以内部评价为主,外部评价为辅。外部评价包括环境要素评价、物质保障评价、技术支撑评价等;内部评价侧重于人员评价、运行机制评价等。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内、外部评价机制的衔接不畅,出现被评价方伪造数据、迎合评价的情况,致使评价失真。
  (3)评价方法盲目量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应该采用定性还是定量的分析方法,历来莫衷一是。定性分析偏重于质性评价,重主观判断;定量分析偏重于量的收集,重模型运用。近来一些研究盲目求新,一味追求量化评价,滥用数据模型,对运用模型的逻辑基础缺乏有效论证,难免失之客观。
  (4)评价视角偏于静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分依赖最后结果,视角偏向静态,评价主体忽略了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决策、管控、实施、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容易出现调研不够深入,接触的材料不够真实等情况,同样影评价效果。
  2 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遵循的原则
  学界针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切入点虽然不同,但是研究框架总体类似,大都基于教育活动的要素或过程,从不同的维度分层评价,构建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描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效果,二级指标描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逻辑,三级指标立足于易获得、可比、可测量的观测点。指标选取通常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和整体性相结合。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逻辑上应该是一个系统,具有整体性,不要遗漏任何一个重要指标;指标的选取要有科学依据,避免主观臆测,选取的指标要能充分反映现实材料,全面涵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个层次、各个要素,科学呈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二是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选择的指标要能准确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反映其运行规律,概念要清楚,界定要明晰,能指导实际工作;指标对应的数据采集或材料收集要便捷、高效,便于操作,避免出现过于抽象或繁琐的指标。三是独立性和兼容性相结合。选定的指标在同一逻辑层面要尽量相互独立,避免重复、包含或相互交叉,导致指标被重复赋权;指标对应的观测点要从不同侧面反映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综合反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四是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相结合。宏观层面上,可以针对某一地域、某所高校或某个院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评价;微观层面上,可以将某一班级或某个学生作为测评对象,评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实际评价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五是即期评价和远期评价相结合。教育实效性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个体源于教育的受益会不断积累、升华,影响甚至可以延续一生。实际评价时,既要考虑即期效果,又要考虑远期效果,把完成度评价和扩展性评价有机结合,通过对照寻找差距,明确后续努力方向。   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初探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综合性实践活动,在确定评价指标之前,先要找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基于教育“五要素”理论,本研究将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确定为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
  教育者,即教师,又称教育主体,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育者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网络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教育效果的好坏,可确定为三级指标。在全员育人的背景下,教育者已不限于“两课”教师和政工队伍,所有的高校教师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都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能。专业课教师从课程中挖掘隐含的思想政治要素,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称作“课程思政”能力,它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确定为三级指标。最终的指标体系和基本描述详见表1。
  教育对象,即大学生,又稱教育客体。互联网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他们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网络素质的高低直观反映或影响教育效果,确定为三级指标;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特增加职业素质为三级指标。
  教育内容,即教育信息,是连接教育者、被教育者的纽带。教育内容是否契合大学生的需求,能否做到与时俱进,对大学生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引起对方共鸣,同样会影响教育效果,因此选定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现实性、新颖性作为三级指标。
  教育方法,即教育策略,是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网络的交互性特征改变了教育者、被教育者之间的交往方式,双方都要遵从网络交往的基本准则。新型关系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之前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手段多样,方式多元,注重技巧,因此将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技巧确定为三级指标。
  教育环境,是指教育过程中围绕在被教育者周围的客观现实总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宏观环境(社会环境)和微观环境(校园环境、网络环境)的影响,为此将这三种环境要素选定三级指标。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涵盖的内容较多,涉及的要素较广,研究深度与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明显差距,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置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解构教育活动的基本形态,贯彻多元化的评价理念,构建更加合理的评价指标,抓住教育评价 最本质的核心要素,都是努力的方向。条件成熟时,可以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网络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对部分指标赋值,让结论更加直观。
  参考文献
  [1] 钟惊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及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22).
  [2] 何期.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3] 钱昌照.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当代困囿与重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3).
  [4] 郭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体系的建设与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4(6).
  [5] 刘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构建[J].才智,2014(29).
  [6] 元会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
  [7] 吕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8] 蒋吉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9] 杨晓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
  [10] 姜晓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6).
  [11] 胡恒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实施方法研究[D].思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0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