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复习课情景下思维导图的设计策略与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基于认知思维和图示理论的思考,摆脱思想政治理论复习课传统体例复习法的现状,“同化”与“顺应”目、节、章甚至整本教材的知识节点,研究如何通过对联系点进行重构,在思维导图网状结构中聚焦重、难点,把握主线,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通过迁移知识“点”甚至“面”使复习变得轻松有效。
  关键词 复习课 思维导图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2.051
  Abstract Thinking based on cognitive thinking and pictorial theory, getting rid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reviewing method. The knowledge nodes of "assimilation" and "adaptation" items, sections, chapters and even the whole textbook are studied on how to reconstruct the contact points, focus on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mind map, grasp the main line, systematize the scattered knowledge, and make the review easy and effective by transferring "points" or even "area" of knowledge.
  Keywords the reviewing class; the Mind Map; the design strategy
  复习课是在新授课的基础上,为加深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及进一步巩固运用而展开的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架构,常态下,可依照章、专题、模块等不同参照标准展开课程复习。复习课虽不需要讲解更多的新知识点,但实际上,它的信息跨度更大,内涵外延都更为宽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更高要求。所以,变革教法是提升复习课教学实效的必然要求。
  1 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思考
  教学模式是在相应地教学理论指引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性、程式化的活动架构。无论是在知识信息的浅层面,还是在知识体系的深层次,抑或从学习能力的终身培养来看,传统的复习授课模式正日益呈现出其弊端,亟待变革。
  1.1 知识信息的链条性
  在复习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围绕着知识难点、重点展开设计,从而形成了单一的知识链,知识呈现出零散性与碎片化特征,而系统性与整体感稍有欠缺。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体现出强化性与记忆性,而关联性、发散性和归纳性思维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学生对建构本章或本门课程知识体系的思维逻辑就难以养成。
  知识结构的链条性会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按照某种固定的路径去推进,从而形成一些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一种“形式化”的结构,并具有一定的惯性,因此一旦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就很难改变。①例如书本定势,从众定势等,更可怕的是学习习惯的思维定势,在思维训练过程中,缺少理论支撑、缺乏自己动手演绎的无章法复习法只会导致最终的知识结构紊乱,从长远来看,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储存对人的视野的整体观、看问题的方位性、对解决问题的前瞻性甚无裨益。
  1.2 学科体系的本位性
  传统复习课更多倾向于思政教育本体,较少关注学科的交叉性与渗透性运用,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教师的教学功底必须扎实,需要有好的发散源及关键点,其次,学生要有在新授课运用思维导图时的基础,如果二者缺其一,最后的復习模式就只会沦为本体性的教学,不利于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可持续性应用。下面以“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内容为例做一比较(见表1)。
  基于实证调研统计分析,在312份调研中,其中对传统复习课授课模式满意度仅为34.7%,对思维导图复习模式满意度为93.6%,而在授课现状的原因分析中发现,认为“学科知识单一、欠缺知识整合,觉得学政治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纯粹没什么大作用”的占48.5%,如果“概论”课程教学囿于本体教学,一直沿用缺少知识的交叉性、覆盖面与时代化的旧路径,那么注定与新教改“立德树人”的方向与目标是不相符的。
  1.3 学习能力的时效性
  知识信息的单链条化及学科本位性,决定了学习能力效率的低下。
  首先,在知识理解能力上,传统复习法就是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横向、纵向的信息反复刺激所带来的印象强化记忆。而通过思维导图的“向上”、“向下”的场景布图,可跨越章、节的思维拓展,利用联想、头脑风暴、十二和田等创新技法建构起整个知识体系脉络图,整个脉络图与每个人自己特有的神经元相吻合,由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角度更宽广、时效更长久,并可根据以后知识的补给修正、完善手中的思维导图,这对学生来讲,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的知识宝库。
  其次,在知识运用能力上,传统复习课只关联起知识点之间的信息,只会对知识本身展开分析,立足于本体知识点的运用技能注定是狭窄的、缺乏预见的。而建立在自己大脑神经元细胞上的独特思维导图,跨越知识点之间的断层信息,实现信息的无缝化,所以,在运用中,理解更透彻、分析更全面,甚至于能够对多学科知识运用自如,融会贯通,从发散到分析到归纳再到运用并建立起思维的紧密逻辑结点,一次课堂学习经历,任何时刻都可以对导图所反馈的信息与时俱进,能力培养终身受益。
  第三,在情感态度的培养上,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强行性灌输是排斥的,对一门课程的排斥注定了对知识、对教法、对学法相应地带来整体链动效应,最终导致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大打折扣,更无从去谈实现多少情感上的共鸣及认同,传统复习课并没有带来在新授课基础上再次情感的升华,所以,思政教育应思考如何化“被动教”为“主动学”,这一局面的改变应从学生自己动手构建专属于自己的知识休系开始,以思维导图作为载体,变革思维方式、学习手段、习惯培养等,以外部构建带动内心感悟,促成情感积淀与升华。   2 思维导图法带给复习课的变革
  复习课是以对知识进行再现、深化、迁移,从而培养分析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是植于在已有知识结构上的分析、运用的一种思想外化过程,突破了新授课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模块化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架起知识之间的嫁接与迁移,提升学生创新型逻辑思维。
  2.1 知识的可视性
  传统的背诵、记忆、总结及归纳等方法是通过反复刺激大脑细胞强化了对信息量的处理,而思维导图复习法则是通过大脑搜索引擎确定关键词,寻找知识点(面)间的联系,在搜索、整理、绘图过程中,能够快速聚集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围绕关键词添加知识节点,添加节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知识体系的一个建构过程,当各个层级目录都联系完成后,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图。通过对联系点进行重新的建构,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在画思维导图网状结构中去把握宏观主线,聚焦碎片化的知识,实现知识点之间的上下衔接与左右联动,逐步形成知识的整体框架。并可随时根据知识体系的新陈代谢,进行必要的修正、补充与完善,因此,其可视化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绘图过程中知识点的可视、构图完毕时知识面的可视、修正导图时知识体系的可视。知识的可视性并可反复运用与创新。
  2.2 能力的创新性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提高创新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单纯从记忆、理解、总结中得来,它更多是来自发散思维,尤其是逆向发散思维的不断训练中去提升,复习课已经打破了章、节、目的限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不同学科的交叉运用,对思维导图加工的过程也是深化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够从点、线、面上宏观掌握知识结构,尤其是其中的重要理论、方针、原理还可以进行详细的拆分整合,通过思维发散,让繁琐的知识更为形象直观,为知识的提取和运用打下基础,提高运用知识的总体迁移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情况下,才会有最佳表现。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多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表达自己的观点。②比如,在复习整理“改革开放”专题时,除概论课程本身涉及到的“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外,会发散到环境学、农业学的相关知识,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宽自主探索教师未授领域的视野,增强小组绘图过程的团队合作能力。
  2.3 情感的基因性
  在新授课上通过歌曲、诵读等方法可以提升课堂气氛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环,但这种形式在复习课上用的少,同时,对情感积淀的程度也不够,而要把这种情感的基因延续,就必须要摆脱形式上的“闹一闹”的表面爱,去寻找一种新的、由学生自主发自内心的“静一静”的本质情,这种基因性是建立在学生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及政策的认同和拥护之上,是立足于学生对知识体系新的构建和能力培养不断提升上,也就意味着传统情感培养是“由外而内”式的教师单向传输以此想达到情感培养目标,此种情感可能会是短期的、摇摆的一种效应模式。其结果是难以触及学生灵魂深处,或者学生深受感触的覆盖面较窄。而思维导图式的情感奠基是由“由内而外”式的学生多向(课堂以小组构建思维导图,教师指导,三个以上学生参与,课外学生自己再适时补充完善)互动以此能达到情感培养目标。这种情感应当会走向持久的、坚定的全新自我体验阶段。
  3 运用思维导图法展开复习时的关键要求
  复习课不比新授课,它所呈现出的聚焦性、集中性、强化性决定了其在画思维导图时与新授课时的模式不尽相同,利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聚焦化、系统化和条理化,促使复习快捷、轻松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相比新授课,教师选择性给予几个相关“关键词”(一般是3个左右),在复习课上,教师应提炼、归纳性地给予一个“中心关键词”,体现其内容的集中性与情感的爆发点。
  其次,在画思维导图时,有几个步骤须遵循:
  第一,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复习计划”作为“关键词”,可将“复习内容”、“复习期限”、“复习步骤”、“日程安排”作为一级目录关键词,组合发散法和立体发散法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一级目录,针对自己独特的计划图,有序、稳步推进复习进程,避免杂乱无序或急于求成的復习状态的出现。用思维导图辅助制定复习计划不仅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安排学习时间,根据自身实际协调各科目的复习情况,还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思维。③推动学生自主、终身学习能力的逐步培养。
  第二,运用联想、发散等方式进行知识的自主探索,展开知识信息关联的重构,绘制出专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建构起符合自身思维方式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在复习中,学生自建完成的一目了然的图构法远甚于教师逻辑严谨的说理教学,更易让人接受。
  第三,更新思维导图(常用X-mind思维导图软件),新授课可以用A4纸进行当堂导图构建,但复习课有章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乃至全局复习,思政课就是典型的需要全局、交叉性复习的一门课程,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三门课程,在总复习过程中,只有运用合适的思维导图软件,才有助于及时补充、修改相关信息点,而且,思维导图软件在模板的多样性、颜色的区别性、字型的突显性、图案的辅助性等各方面都有手绘导图所不及之处,所以,用思维导图软件展开复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聚集的最新集合体,更是一个人良好思维习惯的锻造过程。
  建立在思维导图复习基础上的学习模式,在运用时“你可以开始自由穿梭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前后参照,而且能够通过补充自己的思想、联想和解释来做出结论。这样的答案能够向考官展示综合的知识,以及一种分析、组织、整合和交叉参考的能力,特别是自己对这个题目富于创造力和求新精神的理解所展示的能力。”④
  最后,在运用思维导图复习时,明确其环境是思维导图软件的运用,前提是教师给定一个中心词,关键是学生自主拟订复习计划思维图,重点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整体思维导图的框架,再结合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绘制专属于自己的复习知识关联图,保障是要适时更新、调整导图内容。构建复习的思维导图,不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是着眼于知识间的严密逻辑体系的建立,要抓住脉络和主线进行拓展和深化。只要心中牢记以上几个基本点,多次体验与运用,复习课的效果一定会有所极大提高。
  注释
  ① 韩华新.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2009(1).
  ② 春燕.创新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③ 陆莉.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④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2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