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这是一首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具有双重性的长篇叙事诗,艺术成就极高,作者运用了浪漫抒情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李、杨爱情悲剧的全过程。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和工整的对仗塑造了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正是《长恨歌》所展现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长恨歌;人物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 I20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2-0172-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083
【Abstract】This is a long narrative poem with dual nature,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Its artistic achievements are extremely high.The author uses romantic and lyrical expression to vividly show the whole process of Li and Yang's love tragedy.The poet created a figure with both form and spirit through appropriate metaphor and neat antithesis. The figurative and lyrical nature of language is the artistic beauty shown in Song of Eternal Sorrow.
【Key words】A song of unending sorrow;Character image;Analysis
《长恨歌》這一首诗篇里面具有很浓的抒情成分,这篇艺术成就极高的长篇叙事诗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唐王朝玄宗皇帝与杨贵妃两人的爱情故事。诗中作者运用借古说今的创作手法,不仅仅为后世塑造了一个宛转悲惨的爱情故事,更主要的是揭露了爱美人胜过爱江山的一代帝王形象,再次展现了当时的残酷现状,这篇文章一出世就感染了成千上万的读者。作者采用了自古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抒情写作特点,在对故事和人物形象的创作上,把叙事、写景和抒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诗歌生动抒情的特点。诗人艺术化地展示了亘古不衰的永恒的经典爱情故事,将现实社会中的人物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历经千百年在成千上万名读者的心中激起千层浪,经久不衰。那么从艺术表现手法上说,《长恨歌》为什么能感染着这么多人欣赏呢?它的美究竟体现在哪里呢?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1 结构曲折 环环相扣
白居易倡导了新乐府运动,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倡导诗歌要以情动人,《长恨歌》首先给我们的艺术上的享受的是其爱情悲剧,宛转动人的爱情故事是其构思上匠心独运的艺术之美。文章结构曲折而又完整,诗人从李、杨爱情的主线开始说起,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穿插运用了插叙、倒叙、照应等艺术表现手法,在故事情节的创作上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如天马行空,洋洋洒洒,一发不可收拾,塑造了一个荒淫又钟情的玄宗形象,情爱误国,引出了天下大乱的政治悲剧,而政治悲剧又导致了李杨爱情不能厮守到老,作者高度融合了写景与抒情的艺术手法,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波浪式的层层推进,不断向前发展,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一篇《长恨歌》风情万种,道出了文章最大艺术个性,爱情作为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被权力的需求残酷无情地抹杀。这使读者受到感染和诱惑的力量,使人荡气回肠。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特权阶层沉溺于酒色,玩物丧志,普通老百姓苦于报国无门,加之诗人一生感时伤世,天生多愁善感,所以才创作出绝世名篇!虽然多数文人信奉:读书明理做人不作秀,登科治国做事不做官。但是他们也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是在感叹曾经的盛世唐朝的历史,表达自己对唐明皇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悲愤之情。这是对时政腐朽的一种痛斥,以期一语惊醒梦中人!
2 人物刻画生动细腻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通过准确分析主人公的个性特点,在看似简单的叙事与写景中把作者的所思所想融进去,在诗中诗人精心塑造了唐玄宗、杨贵妃这两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人物形象,其艺术格调婉转缠绵、凄艳动人。此诗以情节推移为线索而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生动刻画人物外貌并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着力描写了男女主人公不同时期的感情,使人物形象大放光彩,成功塑造了在特定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一部分,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第二部分描述了生离死别的痛苦和无奈;第三部分写唐玄宗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第四部分写上天入地的寻求,深化了主题。诗人用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重在刻画人物心理感受。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无处不伤情,时时刻刻睹物思人,作者在诗中写道“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这些不同季节的景致怎么可以联系在一块来写,就是说,每到春暖花开之际,玄宗看到的不是花,而是花丛中的贵妃;当秋风扫落叶之时,他看到的不是金黄色的树叶姗姗下落,而是贵妃的翩翩舞姿,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无处不伤情,时时刻刻睹物思人,诗人在创作中匠心独运,反复渲染这种痛苦,诗人用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重在刻画人物心理感受。“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君王 掩面,可以揣摩一下唐玄宗的心理,堂堂天子竟然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恨臣子的无情,要逼死他心爱的贵妃,恨安禄山的无义,自己曾经那么信任他!可是,他能做什么呢?唯有掩面涕零而已,不时地唏嘘叹息而已!“回看血泪相和流”,心中的痛是多么的苦啊。“当年七夕笑牵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回想当年山盟海誓,如今随风飘逝,已经成了一个残酷的结局,是他自己亲手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上黄泉路的![1]因此,他的内心才会感到痛和苦。
3 借景抒情, 由情而生恨
本诗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展现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爱情悲剧的全过程。一方面讽刺了他迷恋美色而误国,另一方面作者也深深同情两人的真挚爱情。但这两者是互相冲突的,其结果必然是绵绵无期的恨。3诗人通过借景抒情、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刻画了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的愁苦、寂寞、悲伤之情,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有的融情于景,如“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内心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人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2]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演着历代读者的美好理想。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都对这篇叙事长诗赞美不已,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均得到众多读者的歌颂与称赞。
【参考文献】
[1]柳浪湖.《长恨歌》教学设计[J].搜狐网,2012.4.29.http://yuwen7848.blog.sohu.com/213936690.html.
[2]新浪博客,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J].2010.5.26.http://blog.sina.com.cn/s/blog-60d27f6d0100jeg3.html.
[3]赵爱霞.《长恨歌》教学设计[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7.2.
[4]栗富阳,浅析《源氏物语》桐壶卷和白居易《长恨歌》之间的关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7.
[5]王晓博,《长恨歌》两种译文的文本风格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
[6]文汇报,“上海之春”好戏连台[J].2016.4.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39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