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一课中突破疑难的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学生困惑的两个疑难问题,深入挖掘教学素材,关注知识点的理解性生成,在突破疑难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 科学探究 理解性生成 突破疑难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1学情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通过前期对植物、动物等生物类群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对教材中出现的动、植物进行准确分类。市区学生接触的动、植物虽少,感性认识相对有限,但他们的推理、分析能力相对较强。在教学中,学生对“为什么要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分类”“教材中动、植物种类编排顺序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个深层次问题常常感到困惑,引发了笔者的反思。
  对此,笔者深刻反省教学过程,积极挖掘教学素材,以问题为契机引领探究,以知识的理解性生成为突破口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
  2教学流程(图1)
  3教学探索
  3.1提炼生活经验,演绎知识的生成过程
  分类是这一课的核心词汇,为什么要进行分类?对生物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从这两个基础问题入手,教师创设常见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探究物品分类的意义。随后,教师请学生扮演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商人等角色,结合生活见闻,从不同视角对动、植物的生产和利用进行讨论,切身体会生物分类的重要性,从而获得对生物分类的认同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使学习的内容在体验过程中得以自然地生长。
  3.2共同深入辨析,体验科学的探究进程
  教师提出問题: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学生自然想到根据生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等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怎样分类才科学呢?这是解决疑难的关键问题。此时,教师请学生举一例,引导学生对其以生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激发学生探究分类依据的欲望。最终,师生达成共识:以生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等为依据,不能清晰地对生物进行界定从而与其他生物完全区分,不能准确反映生物的本质,也不便于交流和研究,因此一般不作为生物分类的科学依据。
  教师追问:通过哪种分类依据,进行生物分类更科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设计了以观察为基础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提前自备植物材料,以植物为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材料的各结构特征,指导学生同桌两人将相同的植物归于一类,并请学生说明理由,使学生得到初步感性认识。学生再分小组对比任意两类植物,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推进深入思考分类的依据。学生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和热烈的讨论,得出结论:依据植物根、茎、叶等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分类更加科学。
  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探究引导学生尝试分类,动态生成科学结论,帮助学生以“科学家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体验探究的乐趣。
  3.3激发认知冲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科书直接给出了动物分类的依据,但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还要比较动物的生理功能?对此,教师展示蝙蝠、鲸的图片,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形态结构来讲,蝙蝠更像鸟,鲸更像鱼,为什么不把它们分别归入鸟类、鱼类,而归入哺乳动物的类别呢?经过激烈讨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蝙蝠、鲸两者都具有胎生、哺乳这一生理功能,因此不能仅仅依据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还要依据它们的生理功能进行分类。
  让科学结论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就会让学生久久难忘。教师运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设置探究,激活学生的逆向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突破第一个疑难问题,实现知识的内化。
  3.4进行两两对比,体会学科理论的合理性
  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悉心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生物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思维特征,以动物为例,尽可能多地出示相近类群的动物图片,如青蛙(两栖动物)和蛇(爬行动物),引导学生回顾此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并结合学生在农村、动物园等处的观察记忆,引导学生对动物进行多重比较,帮助学生逐步理顺动物类群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顺序,使学生深入体会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为生物分类依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学习方式,既能巩固过去所学动物类群的特征,又能强化学生对动物分类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最后,回归教材目录,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教材对动植物类群编排顺序的意图,突破第二个疑难问题。
  3.5着眼情感目标,感悟知识的应用价值
  为开拓视野,增进学生对科学分类重要性的感性认识,教师讲述《本草纲目》书名来由的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李时珍对药物的分类方法,认识其在世界生物分类学史上的重大意义,提升学生对生物科学分类的价值判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最后,教师采集本地比较有特色的动、植物资源进行实物或标本展示及品尝,如哈密大枣、哈密瓜,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其特征、分类、食用价值,使学生认识到每一种生物都独特的特征和意义,从而形成尊重生物、敬畏生命的情感。
  4教学反思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记住;我实践的,我能理解。培养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生物科学素养既是课程标准的宗旨,也是生物教学的灵魂。
  本课的设计以突破两大疑难问题为目标,利用身边常见的动、植物作为分类素材,有针对性地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尝试分类的多种探究活动中进行比较、总结和归纳,逐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课程设计力求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理解性生成,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快乐体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47053.htm